CNSDOC130214 运维管理项目工作流程 4 项目保障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5611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NSDOC130214 运维管理项目工作流程 4 项目保障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CNSDOC130214 运维管理项目工作流程 4 项目保障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CNSDOC130214 运维管理项目工作流程 4 项目保障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CNSDOC130214 运维管理项目工作流程 4 项目保障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CNSDOC130214 运维管理项目工作流程 4 项目保障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NSDOC130214 运维管理项目工作流程 4 项目保障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NSDOC130214 运维管理项目工作流程 4 项目保障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NSDOC130214 运维管理项目工作流程 4 项目保障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NSDOC130214 运维管理项目工作流程 4 项目保障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组织保障策略

IT运维监控系统项目是一个涉及多IT子系统、多业务系统的信息化系统。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人员变动、人员配合、各地设备能否及时到位、环境是否按时准备就绪、产品开发进度控制等各种风险。

所以我们建议设立项目管理委员会,由客户与实施方方人员共同组成,专职对项目管理流程进行分析、计划、跟踪与纠正,主要职责如下:

●项目策略的制定

●项目计划的制定与发布

●项目实际进度信息的收集、分析与汇报

●项目风险的识别与管理

●项目团队成员的考核

●项目后勤工作

1.2标准化策略

管理标准化

管理标准化就是在项目管理、实施管理、开发管理层面上,要求大家遵循统一的管理规范,包括管理流程、文档表格模板等,一是方便项目组的交流,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论,使项目管理严格谨密。

IT运维业务标准化

IT运维业务标准化就是建立包括运维流程、管理信息数据、组织与角色的标准化体系,并应用到系统的建设中。

“输入的垃圾,输出的也会是垃圾”,不规范或不完整的数据导入计算机系统后,非常容易发生错误,导致系统上线延期或返工,甚至失败。

另外,为便于公司领导层的信息分析、决策,同时也为了系统的管理要求,需要对上线系统内的信息和IT运维的业务流程进行标准化规范。

标准化工作应该在试点上线后完全确定下来,作为推广阶段的一项全公司制度进行推广落实。

信息标准化包括数据的编码规则、存储规则、格式规范等,通过数据的规范化,不仅便于计算机的处理,也便于公司内部之间的交流。

由于在模拟阶段需要根据标准数据进行业务模拟,所以这项工作应该提前处理完成。

业务标准化包括对运维流程进行整理、优化与提炼,最后形成规范的运维处理流程,通过标准化工作,可以理顺流程、降低流程成本、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控制力度。

技术标准化

技术标准化包含了各种监测技术规范,通过技术标准化的制定与执行,使系统的整体性得到保障,为系统以后的扩展奠定基础。

1.3知识转移策略

IT运维监控系统项目的目标之一是为了IT部门掌握并使用IT运维监控系统,从而达到IT部门主动管理的目的,以及培养IT部门自己的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专家,因此知识转移的成功也是的IT运维监控系统顺利运行的保证。

我们的策略是和客户结成长期战略伙伴,所以更重视和善长在项目过程中对客户进行知识转移。

知识转移策略的目的

●保证将IT运维监控系统的管理理念融合到企业日常运作中;

●保证的IT运维监控系统能够持续优化、不断根据企业发展和组织变更进行调整;

●帮助建立起自己的运维队伍,使之成为未来IT运维管理制度、运维流程的执行者和带头人。

知识转移的内容

项目实施方法(包括工作规划、组织结构保证、过程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方法、风险控制方法和文档管理方法等)系统专业技术。

●行业经验(先进管理经验和流程、流程重组方法)

●配置开发

●系统管理

●系统功能

●变革管理方法

●运作技术(如支持中心管理流程、系统补丁技术、权限管理工作流程和相关支撑技术等等)。

知识转移的手段和机制

●课堂培训的手段

●实施队伍提供全面的专业培训

●在项目过程中进行交互式培训

●建议IT运维监控系统项目实施组参加我们有关技术的标准培训

●在每次培训,我们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质量,例如对参与培训人员的测验、对讲课老师的评价等。

建立知识库

我们通过上线系统工具,建立适合项目内相关人员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的网络平台,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交流或获取各种不同方面的知识,例如系统安装、系统使用、系统维护、应用技巧、技能自测、问题库等。

1.4需求保障策略

关键客户全程参与

让最熟悉IT运维管理工作的关键客户全程参与需求的调研、编制、评审过程,可以从根本上保证需求的完整性。

流程优化

在需求调研阶段,借助先进的建模工具,及时形成系统的运维管理流程模型,通过模拟运行来检验系统的流程是否最优,从而不断优化系统处理流程。

迭代法

开发过程中采用迭代法,不断细化系统功能,以满足全面的IT运维管理需求。

专家判断

采用行业专家会诊的方式,召开需求评审会,由行业内及行业外的有关专家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深入评审。

1.5上线策略

由于我们第一阶段是实施IT运维监控软件系统,而IT系统的监控强调的是数据集成性和准确性,所以我们建议采用瀑布式实施策略。

二、主要工作方法

2.1明确需求的工作方法

需求管理是IT运维监控系统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需求范围的明确及项目过程的需求变更管理直接影响到整体系统的可用性,从而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最终质量目标。

需求分析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实施和策略配置的正确性、以便达到交付给的客户的是所需要系统,系统实施人员应使用一定的工具详细地描述系统的需求,同时应与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并在需求范围上达成共识。

需求调研最大的难度是如何使用客户可以理解的语言来描述客户的需求,这也是在本项目中建议采用ITIL最佳实践和ISO20000标准体系的原因。

项目实施人员根据双方确认的需求报告,对IT运维监控系统的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分析过程包含2个子过程:

需求分析策划、需求规格化。

需求分析策划是指对确认的用户需求报告进行可行性、优先级等初步分析以形成需求分析的阶段计划。

在本项目中,需求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制品包括:

●调研并列举出尽可能多的需求:

采用的方法为查阅文档、现场交流、调研问卷等几种方式,主要制品为需求调研报告;

●业务模拟上线:

通过将客户IT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采用规范的描述工具进行描述,并与客户进行沟通和确认,主要制品为模拟上线系统;

●捕获非功能性需求:

通过捕获系统的环境和实现约束、性能要求、平台依赖性等内容补充限制系统的功能性需求。

●需求规格化:

需求分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规格化的过程,需求分析的初期的文档制品主要采用用户语言进行描述,最终要对所有的需求进行规格化描述,并通过客户和专家的评审,作为需求分析阶段的结束和设计阶段的依据。

需求分析完成后的主要制品为:

《需求规格说明书》。

2.2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工作方法

在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细化并构造系统,主要工作是系统架构设计和系统详细设计,最终的制品统称为系统设计模型。

系统架构设计:

主要是进行系统的整体部署架构设计、接口设计等,从而产生稳定的系统架构;

系统详细设计:

根据设计分解的子系统,进行系统的详细设计,主要包括监测频率、阀值、权限、报表的设计,最终提交的文档制品包括组织及权限设计、监测范围及频率和阀值设计等。

2.3测试的工作方法

系统测试需要有计划、设计、实施、报告几个过程。

在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就要进行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的设计。

系统测试实施的内容包括: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及联调测试,每个阶段完成后都要有相应的系统测试报告。

系统测试用例应在系统设计阶段同步设计,测试用例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是用例是否全面,因此在遵循公司相关的测试规范的基础上,应引入最终用户参与系统测试用例的设计工作,以保证测试用例的有效性。

2.4系统模拟的工作方法

系统模拟是软件测试的延伸,是正式上线的前期准备工作,在的实施方法中也叫“走流程”,系统模拟要在正式的环境下进行,以检验正式环境下实际运维的处理过程。

系统模拟应由双方组成模拟小组,其中方要指定熟悉运维工作的专业人员参与,并准备具备代表性的运维流程及真实数据。

注:

建议该成员应从后面的试点单位中选取,以便于后面的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系统模拟完成后,项目组应向项目领导组进行工作汇报,必要时向项目管理层及评审委员会展示模拟过程及成果。

2.5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方法

建立IT运维监控系统项目的标准化体系,规范项目的运作及系统的应用标准,保障项目目标的实现质量。

项目的标准化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IT运维工作层面的标准化、管理层面的标准化、技术层面的标准化。

其中:

●IT运维工作层面的标准化包含了IT服务管理概念、组织结构、运维流程、标准科目、用户角色等内容;

●管理层面的标准化包含了项目管理的规范、实施过程的规范等内容。

●技术层面的标准化包含了网络技术标准、安全标准、数据库技术标准、接口标准等内容。

管理方面中的项目管理的标准体系,应在项目的启动阶段完成并发布使用;

管理方面中的开发管理标准应在开发阶段启动之前完成并发布使用;

管理方面中的实施标准体系,应在系统推广阶段之前完成并发布使用。

所有标准化的工作,都应由专门成立的标准化小组负责规划、组织编制、发布及维护。

规划与实现标准化

下面以数据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作一个详细说明,来阐述如何规划标准化及实现标准化:

结合的现实状况,数据体系设计工作的实质,是运用信息组织技术对以往结构的冗余、分散或是未能收集整理利用的数据进行规范化的重组织工作,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数据接口,实现基于高档次数据环境的系统集成。

可以说,数据体系建设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在整个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稳定的、规范的数据模型。

数据体系建设工作是一个循环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

并且数据集成的建设将是三种耦合形式长期并存:

●紧耦合:

数据保存于集中共享的中央数据库中,各系统共同使用;

是数据集成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形式;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展,IT系统本身的异构化环境也对IT系统的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紧耦合水平,也就是整合式的管理。

●松耦合:

系统间建立自动转换接口;

出于对系统本身的稳定性和易用性方面考虑,建议松耦合形式逐渐消失。

●非耦合:

随着IT运维管理工作的推展,非耦合情况将不断减少。

对于已经在使用当中的现有系统,其与新建的数据平台之间的整合既可采用紧耦合方式,也可采用松耦合方式,两种方式各有其优劣,应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权衡。

数据整合中对现有系统的两种处理手段:

紧耦合

松耦合

基本特点

数据纳入集中共享的中央数据库中

用数据接口在原有系统与新建的数据平台之间交换数据

实现手段

建立新系统替换原有系统

在系统之间建立数据转换接口

优点

高度整合;

保证数据的即时性、一致性、可靠性;

增强数据灵活应用及系统控制的能力。

各个监测系统相对独立、各司其职。

缺点

需具有良好的售后服务支持和保障。

接口带来潜在的控制风险;

数据应用的灵活性受到限制;

无法做到零代码交付、项目质量控制难度大;

实施成本高。

数据标准化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IT组件标准、IT组件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

的数据标准化方法就需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下面分别进行描述。

IT组件的命名和版本:

IT组件是IT系统运维过程中的基本管理单位,是一类数据的总称,它的质量是建立坚实的数据结构基础的关键。

比如IT系统中的新OA系统和老OA系统需要并存一段时间,可通过命名和版本标准化工作进行区分。

因此,需要在IT组件的创建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