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143重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5606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3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0143重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DB50143重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DB50143重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DB50143重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DB50143重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B50143重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B50143重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0143重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B50143重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1术语

3.1.1地质灾害

地质作用造成的灾害。

3.1.2滑坡

斜坡上的岩土体沿某一界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3.1.3滑体

沿滑动面作整体滑动的岩土体。

3.1.4滑带

滑体与滑床间的软弱岩土夹层。

3.1.5滑床

滑带下的不动岩土体。

3.1.6危岩

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3.1.7崩塌

危岩体离开母岩下落的现象。

3.1.8泥石流

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的间歇性洪流。

3.1.9塌岸

河流、水库岸坡在水动力作用下后退的现象。

3.1.10致灾地质体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1.11致灾地质作用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1.12地质环境

与水圈、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并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岩石圈的上部空间。

3.1.1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为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而对致灾地质作用或致灾地质体进行控制和整治的活动。

3.1.1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

因防治地质灾害的需要采用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对致灾地质体或致灾地质作用及所处地质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的行为。

3.2符号

3.2.1岩土性质指标

c——岩土体(含结构面)的粘聚力

flk——天然湿度条件下岩体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

——岩土体的重度

w——水的重度

——岩土体(含结构面)的摩擦角

3.2.2计算参数

A——水位变幅

D——动水压力

F——危岩稳定系数

Fs——滑坡稳定系数

Fst——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

Ft——危岩稳定性安全系数

h——地下水位面至库水位面围的高度,浪高

hw——裂隙充水高度

Hb——波浪爬高

Hp——波浪影响深度

Hs——设计高水位以上坡高

K——渗透系数

Kd——与被冲蚀岸坡表面粗糙度有关的系数。

l——滑面长度

P——滑坡剩余下滑力

Q——地震力

R——抗滑力

S——塌岸宽度

T——下滑力

U——滑面水压力

V——后缘裂隙水压力

W——自重与相应地面荷载之和

α——滑面倾角,水位变动带稳定坡角,风险概率

β——地下水流线平均倾角,水上稳定坡角

μ——给水度

Ψ——滑坡剩余下滑力传递系数

ζe——地震水平作用系数

3.2.3其它

δ——变异系数

μ0——算术平均值

μk——标准值

σ——标准差

4总则

4.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

4.1.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应划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

4.1.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应根据致灾地质体危害对象的重要性和成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按表1进行划分。

表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分级

致灾地质体成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

危害对象的重要性

重要

较重要

一般

一级

二级

三级

4.1.3致灾地质体危害对象重要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a)重要:

县级以上城市主体、人口密集区及重要建设项目;

b)较重要:

乡镇集镇及较重要建设项目;

c)一般:

村社居民点及一般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重要性可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50/-2003的规定确定。

4.1.4致灾地质体成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a)损失大:

威胁人数多于300人或预估经济损失大于10000万元;

b)损失中等:

威胁人数50人~300人或预估经济损失5000万元~10000万元;

c)损失小:

威胁人数少于50人且预估经济损失小于5000万元。

4.1.5塌岸防治工程等级应根据塌岸危害对象重要性和成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的差异分段划分,每段长度不宜大于1km。

4.2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

4.2.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应对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进行划分。

4.2.2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应根据致灾地质体变形差异、物质组成差异、稳定性控制因素多少和致灾地质体或致灾地质作用所处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按表2划分。

 

表2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

判定因素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a

复杂

中等复杂

简单

致灾地质体变形差异

中等

致灾地质体物质组成差异

致灾地质体稳定性控制因素

致灾地质体所或

致灾地质作用处地质环境b

a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应由复杂向简单推定,首先满足其中两项者即为该等级;

当致灾地质体不明确时可直接按致灾地质作用所处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

b致灾地质体或致灾地质作用所处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可参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50/-2003划分,划分时不良地质现象应不含致灾地质体本身。

4.2.3塌岸勘察中的岸坡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应根据地质环境差异分段划分,每段长度不宜大于1km。

4.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阶段

4.3.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应视情况确定是否分阶段进行。

当致灾地质体规模不大、基本要素明显或地质条件简单或灾情危急、需立即抢险治理时宜进行一次性勘察;

当致灾地质体规模大、基本要素不明显或地质环境复杂时应分控制性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段进行。

4.3.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控制性勘察应在充分搜集分析以往地质资料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调查测绘、勘探和测试等工作,查明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成因、形成机制,对致灾地质体在现状和和规划状态下的稳定性作出初步分析并对致灾地质体的危险性作出评价,作出是否需要进行详细勘察和防治的结论,控制性勘察成果应能作为详细勘察的依据,但一般不宜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

4.3.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详细勘察应考虑城镇建设、移民迁建、道路、沿江港口码头及岸坡治理等规划建设的需要,依据控制性勘察的结果,结合可能采取的治理方案部署工作量,分析评价致灾地质体在现状和规划状态下的稳定性和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并提出防治方案建议。

详勘成果应能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依据。

4.3.4一次性勘察的工作深度应符合详细勘察的基本要求。

4.3.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期间应开展地质工作,对开挖形成的边坡、基坑和洞体进行地质素描、地质编录和检验,验证已有的勘察成果;

必要时补充更正勘察结论,并将新的地质信息反馈设计和施工。

当勘察成果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不能满足设计施工需要或设计有特殊需要时,应进行施工勘察。

施工勘察应充分利用已有施工工程。

4.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布置原则

4.4.1勘察工作应遵循先地质测绘后勘探和先物探后钻探的原则。

4.4.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中的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a)所使用地形底图应为能反映现状地形地物的地形图,其坐标宜为北京坐标系,高程宜为黄海高程,在绘制地形底图时应删去使阅读地质容产生困难的符号、注记,等高线间距以能反映地貌形态又便于读图为原则;

b)地质测绘线路布置对致灾地质体基本要素、变形迹象宜以追索法为主,图面上每0.01m2围线路长宜为400mm~800mm,观测点(含工程点)数量宜为5个~10个,防治工程为一级或地质环境复杂时取较大值,防治工程为三级且地质环境简单时取较小值,观测点、线不应均布,应以控制致灾地质体基本要素及变形特征为准;

c)观测点应以仪器法或半仪器法测定,点位误差图面上不应大于0.5mm;

d)地质测绘平面图上,应突出表示各致灾地质体的基本要素及变形迹象,线状要素可扩大到1mm宽度表示,等轴状时可扩大到2mm2表示;

e)地质测绘的每个地质观测点均应作好原始记录,并应有观测点的平、剖面示意图或素描图、照片等。

代表性观测点还应采集相应的标本。

4.4.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中应根据监测位移矢量图等监测成果对致灾地质体的位移方向和勘察工作量进行校核和必要的调整。

4.4.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应根据需要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宜符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JTJ064-98的规定,涉水工程的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宜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SL251-2000的规定。

4.4.5勘探和原位测试位置和方法的选择,应保证勘探和原位测试的实施不导致致灾地质体稳定性明显降低。

4.5各类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基本要求

4.5.1滑坡勘察应查明滑坡区的地质环境,查明滑坡的性质、成因、变形机制、边界、规模、变形阶段、稳定状况及其危险程度;

提出参与计算评价的有关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地下水的有关参数;

查明或预测成灾危害情况;

阐明滑坡防治的必要性,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4.5.2危岩勘察应查明勘察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植被、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特征、地质构造特征、裂隙发育程度及分布特征,卸荷带分布围,应重点查明危岩体的空间几何形态、控制性结构面特征、危岩及基座变形特征。

判断崩塌的方向和影响围,分析危岩产生原因,评价危岩在可能的最不利条件下的稳定性、失稳的特征、规模及危害程度;

阐明危岩防治的必要性,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4.5.3泥石流勘察应查明泥石流区的地质环境,全域汇水区面积及边界;

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的围、特征和泥石流的危害;

阐明泥石流防治的必要性,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4.5.4塌岸勘察应查明岸坡地质环境,进行岸坡分段、分类和塌岸预测评价,确定需要治理的岸坡长度、位置、围及规模;

阐明工程治理的必要性,为设计确定治理工程提供地质依据。

4.6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

4.6.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控制性勘察、详细勘察或一次性勘察实施前均应进行勘察设计。

4.6.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控制性勘察和一次性勘察设计应在充分搜集现状地形图及其它有关资料、认真进行现场踏勘、划分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确定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的基础上进行;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详细勘察设计应在控制性勘察结论的基础上编制,勘察工作的布置应充分利用控制性勘察阶段工作量。

4.6.3勘察设计书容见附录A。

4.6.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应按勘察设计书实施,不应随意变更勘察工作量。

当勘察过程中发现勘察设计书预估的地质情况与实际地质情况有较大出入时,应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对勘察工作量作适当调整。

5地质灾害分类

5.1滑坡分类

5.1.1滑坡可分为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

土质滑坡应是滑动面位于土层或为土层与基岩交界面的滑坡;

岩质滑坡应是滑动面位于基岩部的滑坡。

5.1.2岩质滑坡按滑动面与岩层层面的关系可分为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附表B.1.1)。

5.1.3滑坡按发生年代可分为新滑坡、老滑坡和古滑坡(附表B.1.2)。

5.1.4滑坡按滑动方式可分为松脱式滑坡和推移式滑坡(附表B.1.3)。

5.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