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550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自评报告

闽江学院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关于报告中数据截止时间的说明

1.除特别说明外,本报告的数据按照《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项内涵说明》中关于统计时点的说明为依据。

2.“近3学年”:

指近3个学年(即2009-2010学年、2010-2011学年、2011-2012学年)的数据。

学年时间节点为当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

3.“近3年”:

指近3个自然年(即2009年、2010年、2011年)的数据。

自然年时间节点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4.“XXXX年”:

指截至当年度12月31日的数据。

5.“现有……”:

指截至2012年10月31日的数据。

目录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1

一、学校基本情况 1

二、实施“按发展需要培养人”的教育战略,办学特色逐步显现 4

(一)注重产学关联,走服务地方之路 4

(二)汇聚优质资源,走开放办学之路 5

第二部分本科教学工作状况 8

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8

(一)合理确定办学定位 8

(二)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8

(三)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 9

(四)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0

二、教师队伍 13

(一)注重协调发展,促进结构优化 13

(二)重视师德建设,营造育人氛围 14

(三)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教学水平 15

(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做大做强师资队伍 15

(五)重视实验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17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17

(一)教学基本设施齐全 17

(二)经费投入力度加大 20

四、专业与课程建设 21

(一)专业布局趋于合理,特色初步显现 21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教学运行规范化 23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推进课程资源建设 24

(四)推行教学方法多样化,改进学习评价方式 25

(五)重视实践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26

五、质量管理 29

(一)管理队伍结构与素质不断优化 29

(二)管理制度逐步规范 29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日趋完善 29

六、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33

(一)落实学风建设举措,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33

(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34

(三)加强六支队伍建设,构建坚实组织保障 34

(四)实行分类指导服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35

七、教学质量 37

(一)发挥思政育人作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 37

(二)夯实基本理论基础,增强学生专业能力 38

(三)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40

(四)师生综合评价良好,提升学校美誉度 40

(五)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41

第三部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43

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方面 43

(一)存在问题 43

(二)原因分析 43

(三)对策与措施 43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45

(一)存在问题 45

(二)原因分析 45

(三)对策与措施 46

三、教师队伍方面 47

(一)存在问题 47

(二)原因分析 47

(三)对策与措施 48

四、专业与课程建设方面 50

(一)存在问题 50

(二)原因分析 51

(三)对策与措施 52

五、质量管理与质量监控方面 54

(一)存在问题 54

(二)原因分析 54

(三)对策与措施 56

六、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方面 57

(一)存在问题 57

(二)原因分析 57

(三)对策与措施 58

七、教学条件与利用方面 59

(一)存在问题 59

(二)原因分析 60

(三)对策与措施 60

八、体制机制方面 62

(一)存在问题 62

(二)原因分析 62

(三)对策与措施 63

4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闽江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位于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福建省福州市,实行“省市(福州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

一、学校基本情况

1.历史沿革

学校的前身是原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和闽江职业大学(创办于1984年)。

习近平同志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期间曾兼任原闽江职业大学校长。

1999年至2001年期间,福州师专与福建师范大学联合招收8个专业本科生。

2000年,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发出“举全市之力,兴办闽江学院”的号召,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闽江学院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办闽江学院列为福州市“十五”期间最大的社会事业项目。

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闽江学院在原两校合并的基础上正式组建;2003年,成立学校董事会,首创以市委书记为董事长、市长为执行董事长的董事会体制,形成了福州市对闽江学院发展的可持续支持机制;2006年,经福建省学位办批准,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9年,在大陆率先实施“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别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之一。

2.专业建设

学校现有全国首个创业MBA学位点和41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

承担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4项、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项。

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本科精品课程1门、省级本科精品课程17门,省级教学名师7位,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6个。

荣获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3.教师队伍

学校建成了一支学缘、地缘、经历、学历等结构日趋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1113人,外聘教师147人。

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高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省级高层次人才21人,福州市“优秀人才”等市级高层次人才8人,“闽都学者”等校级学科专业领军人才14人。

4.招生就业

学校面向全国除台港澳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历年高考文理科录取分数线稳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2011年起,新华都商学院列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50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6002人、研究生30人),折合在校生数21246人。

历年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毕业生以“专业对口、知识和技能合格、诚实守信、责任心强”的特点,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

5.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新建本科高校重点建设学科5个,校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6个以及一批市级创新平台、校企合作科研平台和校内科研平台。

通过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广泛接触和深入合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截至2012年10月,全校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10项,其中主持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省(部)级项目193项。

截至2011年,获省级以上(含省级)政府颁发的科研成果奖励27项,获授权专利26项;发表学术论文5827篇(其中被SCI、SSCI、EI、ISTP收录221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225部。

2012年现有在研经费达3458.59万元。

6.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大学城校区(校本部)、长乐路、工业路、洪塘和首山等5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68.49公顷。

已投入使用的校舍建筑面积54.70万平方米,在建校舍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1.18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11.9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84亿元。

建成实验教学中心8个,综合实验室8个,校企合作实验室6个(含在建3个),实习实训基地118个。

拥有各类藏书221.65万册(含电子图书84万册)。

7.交流合作

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波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16所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

承办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孔子学院。

拥有全省唯一经教育部复核确认的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爱恩国际学院,举办中澳、中美合作人才培养项目,是全省成批量输送海外留学生最多的高校。

与12所台湾高校签订了交流协议,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是福建省第一所“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试点高校。

8.校园文化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秉承“崇尚完美,追求卓越”的校训,倡导“尽责善仁、光而不耀”的校风、“革故鼎新、精益求精”的教风、“博学笃行、诚实厚重”的学风,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致力于弘扬以爱心为主线的大学校园文化,营造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大学文化氛围,努力建设彰显思想性、创新性和特色性的高等学府。

涌现出了福建省“优秀大学生”、“2007感动福建人物”——吴立斌等先进典型。

9.办学荣誉

学校荣膺福建省“文明学校”、“党建思政工作先进高校”、“平安校园”、“大中专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被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省唯一的高校党员发展工作联系点。

校“教工之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闽江学院学报》的“闽文化研究”专栏被教育部授予第二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称号。

校园剧《青春起跑线》荣获国家校园戏剧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名列非艺术类院校第一名)和教育部2011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1名政治辅导员荣获首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二、实施“按发展需要培养人”的教育战略,办学特色逐步显现

升本之初,学校就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按发展需要培养人”的教育战略,一手抓规范与质量,一手抓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逐步形成了两大办学特色,有效促进办学质量的提高。

(一)注重产学关联,走服务地方之路

根据服务地方、服务产业的办学宗旨,学校紧扣发展需要,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和福建发展主战场,在服务中体现作为、自我提升。

1.突出以面向产业与就业为主的办学导向,主动瞄准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培养应用型人才。

根据用人单位、岗位对所需人才的素质、能力的要求设计培养方案,找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结合点,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如开设工商管理硕士(创业与创新方向)专业和服装、交通、电子信息、测绘、艺术设计等专业,以服务地方产业的特殊需求。

2.主动为地方和产业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服务。

与福建省、福州市有关部门,闽侯县、长乐市、罗源县、尤溪县等地方政府,有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联合设立研究机构、承担研究课题,开展面向地方和产业的应用型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并及时将为地方服务的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促进传统学科向应用型学科转型。

应福州市委、市政府邀请,2012年起承办一年一度的“福州论坛”,其教师团队还受邀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大大提升了咨询服务的层次。

与省、市有关部门或企业合作建设全省首个软件人才培养基地、福建省文明礼仪培训基地、福州市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福州市旅游人才教育基地等。

3.积极推动闽都文化大繁荣。

学校把传承弘扬闽都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整合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福州民俗文化研究所、漆艺研究院等力量,借助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的平台,推出了一系列新成果。

如参与福州市“三坊七巷”、“双杭”、马尾闽安镇等历史文化街区,闽江公园福州历史文化长廊,闽侯县闽都民俗园等文化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等。

在《闽江学院学报》设立“闽文化研究”专栏,致力于闽都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创新已有10年历史。

学校代表福州市立项申报的“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