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5206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Word下载.docx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Word下载.docx

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

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

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

腋窝、口腔、直肠(最接近人体的体温)

3、体温恒定的原因:

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

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

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

(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

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四、水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

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

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

(负反馈)

过程:

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5、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含义:

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

3.9-6.1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

(降血糖)分泌部位:

胰岛B细胞

作用机理:

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

(升血糖)分泌部位:

胰岛A细胞

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4、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

5、血糖不平衡:

过低—低血糖病;

过高—糖尿病

6、糖尿病病因:

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症状:

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

防治:

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

检测:

斐林试剂(砖红色)、尿糖试纸

六、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免疫分子:

抗体、细胞因子、补体

2、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3、体液免疫:

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记忆B细胞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

浆细胞→→抗体

4、细胞免疫:

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抗原进入细胞)

增殖分化

记忆T细胞

靶细胞→→T细胞→→→→→→→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

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共同点:

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区别

体液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6、艾滋病:

(1)病的名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病原体名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

(3)发病机理:

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4)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七、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

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2、反射:

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3、反射弧:

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组成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

(2)局部电流方向(膜外:

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

膜内:

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

双向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

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

单向的,只能是: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3)传递形式: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6、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

大脑: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小脑:

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

下丘脑:

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书写中枢→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

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

听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

阅读中枢→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8、体液调节

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激素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主要作用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调节水平衡、血压

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

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

垂体

生长激素

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

多种促激素

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代谢活动;

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胸腺

胸腺激素

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

肾上腺

肾上腺激素

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

胰岛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调节血糖动态平衡

卵巢

雌性激素等

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维持第二性征等

睾丸

雄性激素

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甲状腺激素:

成年人分泌过多:

甲亢过少;

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婴儿时期分泌过少:

呆小症

生长激素:

婴儿时期分泌过少:

侏儒症

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协同作用:

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

拮抗作用:

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4、甲状腺激素激素调节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

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①:

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9、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昆虫激素分类

1)外激素,一般指由昆虫体表腺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类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如:

性外激素等。

2)内激素,由昆虫的内分泌器官或某些细胞分泌到体液中。

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和脑激素。

2、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1)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

运用催情激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孕率。

2)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

可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雌雄性昆虫间的正常交配。

3)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

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

对猪阉割,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4)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

可人工喷洒保幼激素,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

10、生长素

1、生长素的发现

实验结论: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吲哚乙酸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3、极性运输:

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

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细胞的伸长。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

两重性: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表现的具体实例:

①根的向地性;

②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

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解除方法为:

摘掉顶芽。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

根、芽、茎

5、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

2)防止落花落果;

3)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

4)除草剂(高浓度抑制杂草的生长)

6、其他植物激素

名称

赤霉素

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果实生长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

联系:

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第3章生物群落的演替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

2、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最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