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宁睢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6460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宁睢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徐州市宁睢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徐州市宁睢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徐州市宁睢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徐州市宁睢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宁睢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

《江苏省徐州市宁睢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宁睢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徐州市宁睢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

江苏省徐州市宁睢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缺答案

班级姓名考号

宁海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选修)

伏磊6.3

说明:

1、本试卷分、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选择题、判断题答案请填涂在答题卡上,综合题答案直接填入Ⅱ卷相应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2.周朝规定同姓不婚。

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

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 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

3.“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

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

”材料揭示了(  )

A.分封制的巩固  B.宗法制的影响

C.宰相制的实行  D.郡县制的推行

4.《左传》记载: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这反映西周政治是(  )

A.神权政治  B.皇权政治

C.族权政治  D.官僚政治

5“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

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

”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6.史载:

西周的诸侯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这反映出(  )

A.政治权力按血缘关系分配

B.西周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C.周天子开始加强中央集权

D.诸侯国的权力有等级差别

7.战国时代各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

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B.肯定了郡县制的进步性

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8.《荀子·君道》称: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9.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10.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其实质是(  )

A.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C.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11.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

“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这里的“转折”是指(  )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

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12.据《史记》记载,汉文帝佞臣邓通曾对丞相申屠嘉礼仪怠慢,申屠嘉严斥邓通,并招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斩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

这说明(  )

A.汉初礼仪制度至上,无人可以违背

B.汉初丞相位望隆重,皇帝也礼让三分

C.丞相申屠嘉专权,汉文帝大权旁落

13.据《新唐书》卷46《百官志》记载:

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唐代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凸显宰相位高权重地位

B.利于解决皇帝和宰相的分歧

C.强化皇权对相权的控制

D.借助强化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14.“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

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15.《宋史·职官志》记载:

“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

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这说明北宋(  )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16.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17.“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

”令研究者“倍感兴趣”的政治制度是指(  )

A.郡县制  B.刺史制度

C.科举制  D.谏议制度

18.“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

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

……至仁宗而后,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从材料可以看出(  )

A.明太祖没有参照元朝的政治制度

B.内阁官员的权力呈加大趋势

C.明朝的内阁和汉唐的宰相都有决策权

D.中书省和内阁均影响了皇权的加强

19.《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

A.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

B.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

C.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

D.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

20.某史书记载: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

威名所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材料所说的“盖隐然执政之府”指的是(  )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总理衙门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

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

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

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

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

……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12年第3期)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的是什么制度?

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三,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

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

22.历史发展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材料三 秦朝对山东地区的管辖。

(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

(3)据材料三回答,秦朝在山东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3.(2014·山东烟台质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政治制度多有创新,而且体系完备、影响深远。

材料一 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

——(唐)杜佑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唐太宗

材料三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清人赵翼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的制度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历史进步性。

(2)基于材料二的认识,唐太宗实行了什么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优越性。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作用。

(4)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哪些新举措?

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24.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

秦始皇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