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的实践与认识Word格式.doc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的实践与认识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的实践与认识Word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
要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每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要有启发性。
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也不行。
做到由表及里,层层深入,领会贯通,使学生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进而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4)要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
学案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份好的学案就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学案的使用要合理
我们的学案大都包含“课前检测~学习目标~自学引导~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环节,由于学案的编制还不是很完善,因此在使用中要因材施教,合理运用。
在使用中使学案逐步完善。
1.自主探究。
这是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
根据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教学内容。
启发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积极地去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信息交流、数据处理等,让学生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暴露学生在思维活动中的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这需要老师关心和鼓励并及时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指导、介绍方法,并采取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监控。
总之,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2.辩论答疑。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内容,从而使学生有了充裕的时间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学生以一种迫切的心情期待着老师来解决自己的疑难点。
根据学生探究中提出的问题,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辩论答疑。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幼稚或者不成熟,但却要“珍惜”,这毕竟是他们的“发现”。
教师趁机因势利导,及时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从而使学生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答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师生的共同智慧的作用,确保课堂教学效率。
3.巩固练习.这是互动学案的最后一个环节。
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
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评讲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课后反思,教学相长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课后反思包括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
教师课后反思是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
学生是对学生思维和探索过程进行整合的一个环节,突出重点内容,归纳多种思维过程,完善知识结构。
另一个方面,教学反思有利于对学案的修改和完善,能较好的体现教师集体和学生群体的智慧。
四、几点体会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
学而有法,贵在得法。
学案导学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构建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学案仅仅是个“蓝本”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1、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教学中要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和认识有关的知识,让学生从认识问题的具体背景开始,去经历理解与表达问题的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求解问题以及尝试回顾和分析自我求解过程等活动。
在活动中通过自我思考和相互交流去认识问题,形成对问题的合理而独特的理解、对结论的合情猜测、对解决问题方法的自主选择以及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有条理操作,逐步形成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2、创设宽松平等氛围。
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自由而又自然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
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计算产生于现实世界并服务于现实世界,使学生领悟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良好的数学观。
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在活动的过程中表现自我。
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良好氛围,平等、合作的教学情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会向他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理解他人的想法。
3、鼓励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
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交流与合作的技能,学会尊重人、理解人。
4、善待不同学生。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
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自己改正。
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5、成长需要激励赏识。
学生的成长需要老师的激励和赏识,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因此,要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特别当学生的思维具有独创性,别具一格,不同于通法时,要及时鼓励、精心呵护偶尔闪现的创新性思维火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因此,教师要适时评价,多方激励和赏识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
学生能积极地去动脑、动手、动口,课堂教学成了积极思维的王国。
它的思维渠道是开放的,发散的,迁移发展式的。
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探求未知领域的“点金术”、“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