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质量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4225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质量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质量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质量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质量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质量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质量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质量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质量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

1.2.3.13.17.19.

23

15.5%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5.6.21.24

28

27%

小计

51

42.5%

图形的认识

2,7.12.

12

10%

图形与坐标

图形的变换

4.7.8.9.10.11.14.

15..16.18.20

35

32%

图形与证明

.22.23.

22

15,5%

69

57.5%

合计

120

100%

二:

对答题情况的分析

整张试卷检测了学生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

如解题的过程是否规范,答题是否完备,审题是否认真,计算如何准确高效………通过这张试卷,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细节决定成败,这也是基本功的训练,对于师生而言,确实强化了认知,落实,而后提高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当重要!

下面对错误较多的题目分析:

1:

试卷第6题。

下面图形中表示一次函数y=mx+n与y=mnx(m,n为常数,且mn≠0)的图像有可能的是()

一般来说,判断一次函数的图像观察交点,斜率,截距此三者是否一致。

本题计算交点明显有难度,应该放弃。

看交点特征,首先应该排除C,因为图像C所表示的是两个一次函数。

图像A中,正比例函数mn<

0,一次函数mn<

0,符合题意。

那么图像B为什么错误呢?

正比例函数mn>

0,矛盾。

图像D--正比例函数mn>

0,矛盾.学生过多的错误在于想求交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觉得困难,抓不了主次而导致出错。

2:

试卷第11题。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找一点P(P与C不重合)使△ABC≌△ABP.这样的P点有()个

本题考察学生对于图形的翻折,旋转,平移是否了解,基础是图形的全等,开拓学生的思维。

其一是三角形的确定,两个三角形有一条公共边。

所以应该翻折,学生能想到。

但是对于图形的演绎还不娴熟。

其二对于轴对称的掌握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火候,不知道还可以左右对称。

简单的说,这两个全等三角形以AB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可以上下对称,也可以左右对称。

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多思而少做,要逐步培养他们,尽可能动手实践!

3:

第17题:

,……请你将发现的规律用自然数n(n≥1)的等式表示出来

学生能够通过探究序数与变量的关系来找出规律得到结论,而大多数的错误是没有将根号外面的数表示为一个整体,写成了,这个,就是数感缺乏,要在以后的训练中着重强调!

4:

第19题。

计算,学生计算能力普遍偏差。

对于如何合理高效准确的计算,还是盲点,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计算策略与简算技巧,要培养他们先动脑后计算的习惯。

5:

第21题。

现在甲、乙两车要从M地沿同一公路到N地,乙车比甲车先行1小时,设甲车与乙车之间的路程为y(km),甲车行驶时间为t(h),y(km)与t(h)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假设甲、乙两车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

则两车相遇的时间是小时

对于一次函数的应用,学生不善于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实际中所出现的问题。

函数的实质是点与直线的互动。

求两车相遇的时间,就是求这点所在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而这条直线已经有一个已知点,还有一个点要确定出来,题目条件告诉我们,速度保持不变,说明单位时间内的递增或递减是不变的,也就是说直线与x轴倾斜的角度应该相等,然后用前面所学的三角形的全等,或者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找出另外一个已知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这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牵引强化提高!

6:

第22,23,24题:

这三个题目的共性是学生都能上手,而又难以得全分。

第22题已知:

如图三角形ABC中,∠C=90°

,BD平分∠ABC交AC于点D,AB边的垂直平分线EF交BD于点E,连接AE

(1)比较∠AED与∠ABC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三角形ADE是等腰三角形,求∠CAB的度数?

有一个知识处理是,怎样解释这个等腰三角形是唯一的,一般来说,对于确定一个等腰三角形需要分类讨论三次。

正因为这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大于90°

的,所以才成了唯一,而学生含糊其辞做出来不计后果。

第23题如图,△ABC中,∠ABC=45°

,CD⊥AB于D,BE平分∠ABC,且BE⊥AC于E,与CD相交于点F,H是BC边的中点,连接DH是BC边的中点,连接DH与BE相交于点G.求CE与BG的大小关系

也有一个环节要注意,在学生还没来得及学到斜边大于直角边的前提下,应该用点到直线上各点的距离中,垂线段最短。

第24题所要注意的是P点的位置是由两个坐标共同确定的,学生求出其中一个坐标以后浅尝辄止了……这些都是培养学生逻辑严密,过程规范的好题。

对于提高数学思维大有裨益!

三:

教学反思

在复习中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我在试卷中,常发现学生即便做出了结果,往往会遗漏不该犯的错,比如回答,含糊其辞漏洞百出的过程,或者掉单位,或者过程板书不合理……等等这一切,给了扣分的机会。

要在平时的训练中,着重强调,努力完善!

建立错题档案和收集知识小整合。

在这些异彩纷呈变化多样的试题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许多题目是形散而神聚,大多都是由一些三级知识点整合而成的,要归纳与总结。

有了这些知识小整合,我们才会让思维流畅清晰。

尽可能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方法解题,尽量形成思维定势。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而不至于慌乱代数需要学生养成先动脑再计算,尽量寻找最优算法的习惯。

许多的计算大都渗透的是这样的特点,总是殊途同归,只要是计算,最后总是合理而简约的。

我们指导学生复习时,要培养学生用相同的字母去代替相等的角,而相等的边,用彩笔去描绘,给予直观清晰的思路,在替换中找寻结论。

学生普遍存在阅读习惯差,不会审题。

从这次考试中,我更有这样的感受。

一定要逐字逐句的看,一个题目要看清楚题意为止。

比如一次函数的应用就是明显例子。

两车速度不变,就是说斜率的绝对值相等。

既然倾斜方向一致,那么角度也自然相等,我们可以通过全等就能得到点,进而求直线……某些关键的词还要用符号标明,培养数感,能从有限的条件中拓展知识,要回顾好知识背景,抓住概念,定理述说中的关键词,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学生的表述能力偏下,数学语言素养低,不善于论证和推理。

我们要解决某一级的题目,必须追根溯源,从下一级入手。

例如解决不规则的,从规则入手。

解决无理方程,从消除无理数入手,从解决参数问题,从没有参数入手,解决一般结论,从特殊结论入手……这就需要我们丰富学生的数学语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尤为重要,同一法会让学生少走弯路。

提倡动手画图,做到数形结合。

从直观正确的图形中,我们或者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依题而作常规的辅助线,比如对于角平分线的认识,甚至可以延伸到全等的两个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来理解。

(见练习册期中检测题第25题)

7:

对于选择和填空题型,我们应该从赋值法入手,从特殊图形入手,让学生思维趋向于简单化。

往往某些题目,答案就摆在那里,或者只需要我们用几何工具测量就能得到。

当涉及的计算量比较大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代入法,和排除法。

当然,这些都是在学生没有方向感的时候,才用上去的。

8:

许多数学老师擅长与学生沟通,能用黑板讲解透彻知识。

不过那需要深厚的教学功底和能力,而且需要足够的耐心。

比如我们学校的周太平老师,陈云清老师等等。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功底和火候有所欠缺上,我们更需要借助教学软件来诠释数学的种种神奇!

比如演示文档,还有几何画板等,能为我们弥补不足!

前景展望

知识的积累如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而后才能厚积薄发。

学生没有一定的数感,不能用娴熟的数学语言来解答问题,没有较为敏感的数学神经末梢,难以有所促进有大步的飞跃。

如果说语文是多写写出来的,英语是背课文背出来的,那么数学就是是做题做出来的,不断的进行基本功的训练,知识的梳理与整合,这样才会有大的改观。

反思本人这几年的教学,总体是失败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在基础没有掌握的前提下,一味的加深加宽,没有换位思考,考虑学情。

费力而不讨好,事倍功半!

教学过程较快,没有给予学生接受理解的过程。

自以为是,总觉得讲了就应该理解,根本不关注学生是否达到这样的思维程度。

困扰于基础与培优之间。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给予我的只有九年级这一年)达到这两者共同的双赢,总觉得不培优是死路一条,培优或者有奇迹出现。

这对基本功欠缺的学生来说,极为不公。

或者引起消极和畏难情绪。

痛则不通,再高明的方法也无动于衷!

改进与思考:

尤其近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是否我还应该不断的搜集试卷,尽可能的培优?

是的,我仍然觉得数学不培优,对于学生高中知识的理解,必然会产生深远影响!

当然,在这个前提之下,务必坚实基础。

我们的教材不优于我们当时读书的时代了。

奇怪现在的学生,没有玩好,也学不好。

现在的教材,同样的三年,而知识的分布随着年级的递进越来越重,基础的时间哪里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七,八年级非常关键。

只有在这两个年级,基础与培优并重,那么到九年级才可能轻装上阵,才能大踏步的前行!

通过去年和邓小军老师带过的这一年,自我感觉愿望还是达到了。

虽然我所带的班级要逊色邓老师许多!

这恰恰因为邓老师比我而言,更具备了基础能力的培养,但是只是关注于基础,我想优分率是否能再创辉煌那就是有点悬的问题了。

最近看美国大选,克林顿列举奥巴马首届任期的政绩时说:

“现在,请听我说。

没有哪位总统,无论是我还是我的任何一位前任,可以只用(一届总统任期)四年时间,全面修缮他所认定的损伤。

”这段话让我坚信,只要方法得当,而且能虚心认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犯的错误,比如不顾学生实际,不考虑学生的基础,一味加深加难,教学过程过快等等……一是通过耳目一新无限遐想的多媒体课件,一是在教学中慢慢等待理解的学生。

一是扬长避短,用已之长弥补与学生沟通不足,或者这样会让我有新的收获。

而且给予我足够的时间,而我已在这条实验的路上慢慢开始收获,只要师生彼此之间的愿望是统一的,那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久的将来,能再现奇迹!

谢谢大家,一孔之见,望大家斧正!

谢红涛2012-11-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