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六复习提纲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6378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选修六复习提纲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选修六复习提纲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选修六复习提纲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选修六复习提纲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选修六复习提纲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选修六复习提纲2.docx

《高中地理选修六复习提纲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选修六复习提纲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选修六复习提纲2.docx

高中地理选修六复习提纲2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

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结合政治对立与统一知识:

对立方面,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人类与环境相互排斥,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评价环境,力求以选择,改造,治理等方式排斥环境中不合需要的方面.环境则以客观属性排斥人类违背规律的改造活动.令其事与愿违.

统一方面,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而存在.人类同它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环境问题的表现: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举例、过程的不可逆性:

举例、规模的全球性:

举例

环境观的概念:

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

人地关系:

人地对立基本观点:

征服自然后果:

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

人地关系:

天人合一,人地归一基本观点:

保持平衡与协调。

后果:

良性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

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

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

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

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重金属污染:

污染物:

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

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案例:

日本的水俣病:

甲基汞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水华”;发生在海洋,称“赤潮”

1、形成条件:

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

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案例:

太湖富营养化

太湖治理目前采取的措施两方面:

1:

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与治理2:

对已经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和修复

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1)采取太湖“零点”行动,实现工业污染“达标排放”,对流域内的工业污染源,集约化养殖场、沿湖宾馆饭店等实行分批治理。

(2)积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要求是强调采用脱磷、脱氮处理工艺。

(3)科学合理施肥,控制湖区禽畜,水产养殖规模。

(4)实施限制含磷洗涤剂的销售和使用。

(5)开展大范围清淤,并引长江水到太湖改善太湖水质。

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2、主要污染物:

石油

3、危害:

直接危害:

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间接危害:

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4、常发区域:

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5、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

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

②沉降:

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

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

④围栏:

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

任其自然分解氧化后的残渣形成的沥青块,会长期在海面上漂浮

⑥燃烧:

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宏观性控制对策:

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技术性控制对策。

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

3.管理性控制对策,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城市废水的防治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3.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

4.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5.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三)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城市垃圾的特点

1、数量大2、品种多3、变化大

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

1、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例如沙土掩埋、微生物分解等,使垃圾回归土壤

2、传统方式:

用垃圾和粪便堆肥,使有机质回归土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注意:

上述两种方式,不能处理所有的固体废弃物。

3、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①污染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一)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

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

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二)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

1.物质回收利用,如从废弃物中回收提取有用成分,如纸,重金属等

2.物质转换利用,如废渣生产建筑材料、水泥,进行堆肥,产生农肥,取代某种工业原料等

3.能量转换利用,如能有机废物的焚烧处理回收热量、发电,利用垃圾厌氧消化产生沼气

(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

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

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

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

主要污染物

主要来源

危害

碳氧化合物,主要指CO

50%来自汽车尾气

有毒

氮氧化合物,NO和NO2

汽车尾气

造成酸雨(硝酸型酸雨)

碳氢化合物

汽车尾气

与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

氯氟烃化合物

制冷剂,发泡剂

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

颗粒物

矿物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采矿,建材,冶金等工业企业和人类的农耕活动

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硫氧化物(SO2)

含硫煤的燃烧

造成酸雨(硫酸型酸雨)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1、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

2、空气污染指数(API):

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

例如北方绝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

3、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弊:

(见课本P26页)

利:

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弊:

①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

②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

③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

④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

建筑工地控制扬尘

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酸雨:

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

2、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

3、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

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

危害:

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

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

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

我国酸雨80年代出现在西南地区,90年代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目前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南方比北方严重的原因:

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

③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⑤南方阴雨天气多

我国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

臭氧层破坏

1、原因:

①自然:

太阳活动的自然因素

②人为: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例如:

氯氟烃类化合物)

2、后果:

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

3、治理措施:

减少烃类物质的排放

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

①自然:

全球气温处于波动上升期

②人为:

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多,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2、后果: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淹没,影响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

3、措施: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调整能源战略是大气污染防治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

2、措施:

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㈠世界淡水资源短缺

1、原因:

自然原因:

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

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

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国家多年平均径流量排名:

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

人为原因:

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

人类对水的需求可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

生产用水主要包括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

农业部门用水量最大,占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