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3213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年龄

兴趣 爱好

职业

爸爸

妈妈

爷爷

奶奶

一、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

放学后,你要到哪里去?

为什么?

你生病了,是谁在照顾你?

二、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

1、谈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她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摇篮。

爸爸、妈妈下班要回家,我放学以后要回家,出门在外的人要回家,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2、引导学生看书。

问题:

1、课本第二页上的人们都在往哪里走?

2、课本第三页上妈妈、爸爸的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交流他们的想法。

3、学生小组交流活动中调查的内容。

三、说说我家

1、家庭一般由父母和子女两人组成,也有的由三代人或三代人以上组成。

我们一起来说说自己的家。

学生小组交流家庭组成情况。

指名交流家庭组成情况。

指出:

有的儿童是没有父母的,但是他们在福利院里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2、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我们了解他们吗?

小组交流活动二中调查的情况。

四、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生活在自己幸福的家庭里,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家庭感到自豪。

5、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活动:

做个小调查。

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像我们一样大的时候,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

访问提纲:

1、那时,住在什么地方,住什么样的房子?

家中有几口人?

2、用什么家具?

3、平常吃什么东西?

喜欢吃什么东西?

4、经常穿什么衣服?

5、上学用什么样的书包?

6、喜欢玩哪些游戏?

7、爱看什么书?

8、像我这么大时,会做些什么事呢?

9、学校里什么样?

谈话导入:

我们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不仅要了解有几口人,还有许多情况需要我们去了解。

二、了解家庭的历史

拿出自己调查的家庭情况。

小组交流。

对自己的或别人的家庭情况你有什么感想?

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长辈旧时生活的艰辛,从而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一个幸福的社会里。

三、画画家庭树

除了你了解的家庭成员之外,你知道关于你的家庭成员血缘关系密切的人的情况吗?

2、说一说你的爸爸的爸爸是谁?

妈妈的妈妈呢?

爸爸的兄弟姐妹呢?

妈妈的兄弟姐妹呢?

班级交流。

3、画一画家庭树。

教师和学生一起画出家庭的树状结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自己的家庭历史情况和家庭全体成员的树状结构。

 

2、我爱我的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己与家人一起生活存在着情感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自己平日里熟视无睹的一些家人对自己关爱的现象。

3、理解父母的爱,读懂父母的心,为父母分担一些烦恼和忧愁。

理解父母的爱,读懂父母的心,知道为父母分担一些烦恼和忧愁。

使学生认识自己平日里熟视无睹的一些家人对自己关爱的现象。

调查研究、讨论、讲解。

我的家庭生活

1、课前找找反映自己全家人生活的照片或日记。

2、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家庭生活,讲讲自己家的趣事、乐事。

导入新课

有家中,我每天与家人徏在一起。

我们一起做事,一直游戏,谁生了病,大家都着急。

当然,有时我们也会闹点儿别扭。

但是,不管怎样,大家总是互相关心,互相惦记。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讨论会

1、小组交流:

你家发生过什么矛盾或问题?

你和家人是怎样解决的?

你对这种解决方法赞同吗?

2、小组交流探讨:

家庭中出现矛盾或问题,该怎样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有些问题可以和家人共同商量,一直想出好办法。

活动三:

模拟家庭民主会

1、设置不同的家庭矛盾情境,请学生模拟表演。

当父母因为劳累而争吵时;

当为了给爷爷、奶奶养老而产生矛盾时。

2、师生共同评价同学的表演,谈谈自己的想法。

3、引导学生树立家庭主人翁意识,但不能做小皇帝。

活动四:

我家的家庭民主会

1、建议学生,可与家长共同制定“家庭民主会议制度”。

当家里发生矛盾时,可通过家庭民主会来解决。

2、把家庭民主会的过程记录下来。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仔细回想(或向家人了解)长辈关爱、培育自己的事例。

2、课前搜集著名人物关爱、培育子女的故事。

3、让每个学生早晨上学时,从家里带一只生鸡蛋到校,精心呵护一天,要求做到完好无损。

为了保证让更多的同学体验呵护的不易,不致轻易弄破,活动前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

活动期间,让学生记录所采取的保护措施。

如果碰破了说明原因。

4、让学生观察一天中家人为自己所做的事,自己为家人做哪些事,分别记录在两张纸上。

学生汇报活动四记录的家庭民主会

教师导入本课内容。

活动五:

家人培育我成长

1、以“家人的爱在身边”为主题开一次班会,说一说家人培育自己的故事。

可以多种形式介绍在家长精心培育下,自己的成长与收获。

如介绍从家人那时学会知识和本领,讲一段家人给自己讲过的故事,表演家人教育自己的情节等。

2、讨论:

家人对我们的爱无微不至,我们该怎样去爱家人呢?

活动六:

故事会

1、开一个故事会,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谈谈自己的感想。

活动七:

保护生鸡蛋

与同学交流呵护鸡蛋的过程,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由此思考家人养育自己的不易,形成情感共鸣。

活动八:

无私的爱

1、利用课件讲彼尔的故事。

2、将两张账单展示出来,让学生分组分析,认识其中的寓意。

然后结合自己调查记录的情况,思考两者之间差别。

活动九:

小小辩论会

辩论内容:

家人给了我们无私的爱,不求任何回报。

作为子女,要不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根据学生的观点,分成不同的小组,各自阐明理由。

通过辩论,让学生知道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以自己的方式,回应、感谢和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第三课时

我们接受了父母的爱,也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但,有很多方面我们还不够了解。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活动十:

假如我来做父母

1、以教材第14页所示情境为例,让学生演一演。

如果孩子努力学着做了一件事,作为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会对孩子说什么?

如果孩子晚上迟迟没有回家,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

孩子回来后,会说什么?

2、学生结合类似事例进行分析。

如为了把好吃的东西让给孩子吃,故意说自己不爱吃;

孩子做错了事,父母生气等。

通过转换角色表演和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心。

活动十一:

我和爸爸妈妈谈心

1、在班里设置“悄悄话”信箱,让学生通过信箱,提出对爸爸、妈妈某些行为的困惑,说出心中真实的话。

2、围绕同学们的困惑与烦恼,先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父母会这样做?

如,父母可能希望子女将来有出自,或迫于社会竞争的压力,强迫子女课外学更多的东西;

父母可能由于工作忙而忽视了子女的要求和愿望;

父母可能心情不好,把火气发在子女身上。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让父母了解自己心情的好办法,回家试着做一做。

4、开个小小谈心会,请家长代表到班里来,实话实说,看看我们上怎么想的,爸爸妈妈又是怎么想的。

活动十二 不做“小麻烦”

1、围绕教材中的两个情境,议议这样会给父母添什么麻烦。

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家庭生活找一找,还有哪些时候容易给父母添麻烦。

并进一步讨论:

怎样尽量少给父母或家人添麻烦。

3、引导学生想到了就要做到,在平时生活中多为父母着想。

作业:

活动十二 我的小采访

1、根据教材设置的调查表,采访自己的家里人。

2、在活动前,可根据平时对爸爸妈妈或家里其他人的了解,设想一下被采访者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然后,再让本人填,看看与你设想的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差异。

第二单元 我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赏析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

2、认识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3、了解城市型社区和乡村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以及社区里的设施和机构。

体验社区里的公共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

4、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体会他们劳动的辛苦,增强对他们的尊重和感谢之情。

5、学习自主选择调查对象和调查主题,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

单元教材分析:

学校和社区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地方,每天在这里生活、学习和游戏。

本单元由“我们的学校”入手,通过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

通过认识学校工作人员,感受和体验学校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对自己成长所奉献的爱。

走出学校就是社区,每天在社区里生活,对一草一木非常熟悉。

我们设置了城市型社区和乡村型社区以及社区里的设施和机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体验社区里的公共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

并且,认识社区里一些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增强对他们的尊重和感谢之情。

本单元由两个主题构成。

主题一:

我们的学校

主题二:

我生活的社区

教学时间安排:

4-6课时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2、让学生把课堂上课堂下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习。

3、让学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教师不能包办。

1、

1、结合自己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2、让学生认识学校各类工作人员,感受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3、学习自主选择调查对象和调查主题,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

活动准备:

1、搜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

2、将有关素材加以整理,制作课件。

3、制作一段录音,内容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心声”。

活动一 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带领学生观看学校的荣誉室、宣传窗,了解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2、找一找自己参加学校活动的纪念物,回忆自己参加的活动。

3、我们的学校生活

(1)展示反映学校生活的纪念物,如入队时的照片,参加活动时的照片,比赛中获得的奖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画,制作的美术作品等。

大家一起回忆这两年的学校生活。

(2)讲一讲印象最深的学校活动。

活动二 调查采访活动

1、以小组或自愿结合组为单位,拟定调查提纲,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如担任的职务、工作职责、工作时间等)。

小组调查应有所分工。

2、指导学生采访的技巧:

第一,选定有代表性的工作人员(如老师、校长、伙房的师傅等)进行采访,第二,采访前准备好将要提出的问题。

第三,采访中要注意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并认真做好记录。

3、整理采访记录,小组汇总,进行对话交流。

也可以邀请被采访者与学生一起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

活动三 我心中的教师

1、在前面调查的基础上,每个学生根据调查的感爱,画画自己心目中的老师。

2、各组将调查采访记录进行整理,并以“我心中的老师”为题,采用多种形式在全班交流。

要选择最有特色的形式,如表演,将老师的事迹表演出来,用图画画出受到的启发和感受,用小报综合反映调查情况,还可以唱歌。

2 我生活的社区

1、通过自己的调查活动和实际生活体会,了解城市型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