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大纲整理近代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3020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大纲整理近代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大纲整理近代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大纲整理近代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大纲整理近代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大纲整理近代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大纲整理近代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考研政治大纲整理近代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大纲整理近代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大纲整理近代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战争起因:

殖民扩张、打开中国市场

战争过程:

1840年6月-1842年8月

战争结果:

中国战败,1842年8月,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附件:

《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

4、鸦片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的后果)

社会性质的变化——由独立封建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的变化——反对帝国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阶级关系的变化——旧阶级产生变化,产生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等新阶级

5、鸦片战争后中国产生的新阶级。

工人阶级:

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因此他是先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产生的。

资产阶级:

包括官僚买办资本家和民族资本家。

(由于经济上的天生的软弱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

革命性、动摇性)

6、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民族矛盾)——最主要矛盾。

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阶级矛盾)。

7、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是什么?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人物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

8、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什么?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9、抵抗外国侵略战争中的爱国官兵。

刘铭传、冯子材。

关天培、陈化成、海龄、史荣椿、乐善、邓世昌、林永生。

10、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高潮在什么时候?

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11、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为什么会破产?

重要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根本原因:

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战争。

12、1840-1919年中国进行了多次反侵略战争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制度的腐败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根本原因。

经济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原因。

13、中国人民民族意识普遍觉醒的时间。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14、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以及他的著作。

林则徐,《四洲志》。

15、“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来源。

魏源在《海图国志》一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16、早期的维新思想。

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也要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如:

郑观应著《盛世危言》。

17、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口号的提出。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的喊出“救亡”的口号。

1898年,严复在《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危机意思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

1898年,有人绘制了《时局图》形象的表现出当时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局。

1894年,孙中山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喊出“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

1、19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2、太平天国的兴起。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撷取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

1851年,爆发金田起义。

1853年,定都南京,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政权建立。

3、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的革命纲领,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4、太平天国的口号及目标。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5、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的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具有进步性和空想性。

(平分土地方案并未付诸实施)

6、太平天国后期的社会发展方案、内容及评价。

《资政新篇》——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在经济上,准富者请人雇工,把向西方学习从生产力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领域。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虽然改革政策并未实施,但它毕竟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救国方案,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突出特点,为以后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7、太平天国的失败。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8、农民斗争的意义。

①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③太平天国起义还冲破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⑤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9、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根本原因)

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的固有局限。

②太平天国运动是以宗教来组织和发动群众的,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③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对待儒学。

④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承认不平等条约,这是正确的。

但他们不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和人民群众区别开来,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称为洋兄弟,说明他们对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认识。

10、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11、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12、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目的:

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趁机发展本集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指导思想:

对洋务派指导思想最早做出比较完整的描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分庐抗议》提出的思想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学习用”。

所谓中学习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目标:

早期的洋务运动是以“自强”为目标的,后期的洋务运动以“求富”为目标。

13、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

(1)兴办近代企业

①兴办军用工②因在兴办军工企业中遇到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需加以解决,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4、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进行了30多年的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15、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洋务运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兴办的企业具有资本主义色彩,但其管理基本上仍是封建衙门式的)。

16、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①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②开学习西方风气之先,使中国近代教育得以开始,为西学的传播和中国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知识,使人们开了眼界。

③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的观念都受到了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工商业者上升。

17、洋务运动的启示。

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求强”、“求富”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

18、变法维新运动的历史条件。

①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②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③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的前列,他们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④在内忧外患的冲激和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

19、戊戌运动中,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焦点是什么?

①要不要变法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20、论战的实质是什么?

维新派和守旧派这场论证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21、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的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22、百日维新的内容。

答: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

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工农商业和交通采矿业。

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

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废八股。

(未采纳开过会的政治主张)

23、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24、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第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主张以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③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25、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还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是非常弱小。

②维新派本身具有局限性。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惧怕人民群众。

26、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的戊戌维新失败的这么快,不但暴漏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从根本上行不通的。

戊戌维新的失败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总结

辛亥革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临时约法》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①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为了支付觉得赔款清政府追加旧税巧立

名目增加新税,各级官吏中饱私囊,致使民怨沸腾。

②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辛丑条约》签订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