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常Word格式.docx
《第三章 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常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常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等渗溶液、
3%氯化钠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途径:
轻度(Na+130~135mmol/L),口服为主,静脉为辅;
中度(Na+120~130mmol/L),静脉为主,口服为辅;
重度(Na+<
120mmol/L),全部静脉补充。
3、先快后慢,分次完成:
补钠量(g)=(血清Na+正常值142-实测血清Na+值)mmol/L×
0.6*×
体重(kg)÷
17mmol/L(*男性为0.6,女性为0.5)
计算所需3%氯化钠的量,第一天先补充1/2,加钠每天正常需要量4.5g,进行补充,另外还应补给日需要液体量2000ml。
其余1/2在第二天补给。
4、注意钾、镁、钙的补充。
1、每6~8小时监测全身状况及血钠浓度,调整治疗计划;
2、脉搏、血压正常,尿量增加,血钠、血浆渗透压升高,说明治疗有效。
等渗性失水
(钠水成比例丢失)
135~145mmol/L
280~310mmol/L
等渗溶液
0.9%氯化钠首选
1、治疗原发病。
2、①等渗盐水需要量(mL)=红细胞压积上升值÷
红细胞压积正常值×
体重(kg)×
200
(正常红细胞压积男0.48,女0.42)
②丢失量(L)=(实测血清Na+浓度-正常血清Na+浓度142)mmol/L×
正常血清Na+浓度142mmol/L
(*男性为0.6,女性为0.5)
如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快速静滴上述溶液3000ml,恢复血容量;
无血容量不足表现,可给上述用量的1/2~2/3,另加2000ml水和氯化钠4.5g。
3、防治电解质、酸碱紊乱。
2、失水纠正,脉搏、血压正常,不出现严重的高氯血症和低钾血症,说明治疗效果好。
高渗性失水
(失水>失钠)
>145mmol/L
>310mmol/L
补水
5%葡萄糖或0.45%氯化钠
1、去除病因,减少失液。
2、补液量(ml)=(实测血清Na+浓度-正常血清Na+浓度142)mmol/L×
4(女为3)×
体重(kg)
当天仅补计算量的1/2,加生理需要量2000ml,以免水中毒。
2、血钠浓度降低、血浆渗透压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好转,尿量增加,尿比重下降,说明治疗有效。
水中毒
(稀释性低钠血症)
血清Na+<
尿Na+一般>20mmol/L
血浆渗透压<
2、严格控制水摄入,每日入量限制在700~1000ml。
2、脱水、利尿:
首选呋塞米20~60mg,每日3~4次口服。
3、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4、血液透析。
临床症状改善,血钠浓度升高。
注意
1、3%氯化钠100ml=0.9%氯化钠77ml+10%氯化钠23ml或3%氯化钠650ml=0.9%氯化钠500ml+10%氯化钠150ml
2、补钠要缓慢进行,Na+以每小时0.5~1mmol/L的速度上升,至少4小时以上,随时密切监测血钠水平和患者的神经状态;
在第一个24小时内最多增加10~15mmol/L,过快纠正低钠血症可能会引起脑桥髓鞘破坏;
当血清钠低于125mmol/L时,纠正血清钠更应缓慢,治疗开始阶段,6~12小时内,使血清钠达到125~130mmol/L临床症状改善即可,并不要求到达正常值,以防纠正过快引起脑桥髓鞘破坏和脑出血。
注意监测血钠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3、当血清钠浓度接近正常、机体仍有脱水时,可补充0.9%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4、如伴有代谢性酸中毒或为防止高氯血症,可适当给予5%碳酸氢钠溶液,1g碳酸氢钠含钠12mmol,作为补钠的一部分;
5、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体重、血压、脉搏、电解质、酸碱度。
1、防止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后产生高氯血症,应输入平衡氯化钠溶液,以下配方更符合生理需要:
0.9%氯化钠1000ml+5%葡萄糖500ml+5%碳酸氢钠100ml
2、肥胖病人应减少补液量,消瘦病人应适当增加补液量;
3、原有低钾血症的病人,应当补液同时补钾;
无低钾血症者,尿量达每小时40ml后补钾,防止血容量补足后产生稀释性低钾血症。
4、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体重、血压、脉搏、电解质、酸碱度。
1、高渗性失水实际也有缺钠,只是因为缺水更多,才使血钠升高,故应适当补钠,防止出现低钠血症;
2、如血浆渗透压高,开始治疗的4小时内,补液速度要快,输入计算总量的1/3左右,在治疗的1~2小时,输液速度为25~50ml/kg,以求迅速补充容量及纠正血液高渗状态。
3、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体重、血压、脉搏、电解质、酸碱度。
1、要求:
使水负平衡,进水少于出水;
2、急重症的治疗要以保护心、脑功能为目标,以脱水和(或)纠正低渗为目的;
3、高容量综合征为主者,以脱水为主,减轻心脏负荷:
首选呋塞米20~60mg,每日3~4次口服;
急重症20~80mg,每6小时一次静注;
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者,要注意补充有效血容量;
4、低渗血症者,应迅速纠正细胞内低渗状态;
5、严密监测血清电解质。
第二节钠代谢异常
高钠血症
血清Na+>145mmol/L
1、积极治疗原发病,立即停止补钠。
2、关键:
制止水分进一步丢失,补充水分。
3、补液方法:
补液量(ml)=(实测血清Na+浓度-正常血清Na+浓度142)mmol/L×
体重(kg)4、应用排钠利尿剂:
呋塞米20~40mg,每4~6小时一次。
5、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6、无效时,血液透析。
2、血钠浓度降低、临床症状改善、其他电解质正常、血容量正常,表示治疗效果好。
低钠血症
高渗溶液
2、补钠:
补NaCL量(g)=(Na+目标值142-实测Na+值)mmol/L×
17mmol/L
计算出所需3%氯化钠的量,第一天先补充1/2,加每天正常需要量4.5g,进行补充。
Na+以每小时0.5~1mmol/L的速度上升,至少4小时以上,随时密切监测血钠水平和患者的神经状态。
3、促水分排出,限制水分摄入:
尤其适用于高容量性低钠血症,主张使用呋塞米类利尿药。
4、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5、无效时,血液透析。
2、临床症状改善为主,加上血钠浓度升高,才能说明治疗有效。
1、对病情稳定、无症状的患者,通过口服或鼻胃管补液较为安全有效,如果这样做困难或患者的临床状况需要,可予0.45%氯化钠溶液静注;
2、补液:
一般输入低渗液体(0.45%氯化钠),在低血容量患者必须补充生理盐水来恢复其细胞外液(ECF)溶积;
3、当天仅补计算量的一半,加生理需要量2000ml,以免水中毒;
4、补液速度不超过300ml/h为宜,以0.5~1.0mmol/h的速度补液来降低血清钠,在前24小时血钠下降勿超过12mmol。
应在48~72小时之间使血钠水平恢复正常;
5、应随时注意患者的血钠、钾水平和神经功能以防止纠正过快,并观察尿量、血流动力学,定期测尿钠;
如有缺钾,待尿量达到40ml/h后补充钾;
6、注意纠酸。
1、轻度低钠血症(血清Na+130~135mmol/L)仅需限制水分摄入;
严重低钠血症,应补充钠;
如果存在导致ADH(抗利尿激素)过多的情况,则应严格控制入水量;
2、无症状的低钠血症应逐渐纠正,通常以每小时增加0.5mmol/L钠离子的速度进行补充,在第一个24小时内最多增加10~15mmol/L,过快纠正低钠血症可能会引起脑桥髓鞘破坏;
3、如果患者出现神经症状,则应立即给予高渗盐水3%的氯化钠溶液静滴,使血钠每小时上升1mmol/L直至神经症状得以控制,随后以每小时0.5mmol/L的速度继续升高血清钠浓度;
4、当血清钠低于125mmol/L时,纠正血清钠更应缓慢,治疗开始阶段,6~12小时内,使血清钠达到125~130mmol/L临床症状改善即可,并不要求到达正常值,以防纠正过快引起脑桥髓鞘破坏和脑出血。
注意监测血钠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第三节钾代谢异常
高钾血症
血清K+>
5.5mmol/L
原则:
①立即停止补钾;
②积极防治心律失常;
③迅速降低血钾浓度,促使钾向细胞内转移和排钾;
④治疗原发病;
⑤血液净化。
具体方法:
1、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注2~5分钟,拮抗高血钾对心肌细胞膜的毒性效应,降低发生室颤的危险性;
2、5%碳酸氢钠:
50ml静注5分钟以上(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可能效果差),以后每小时80~120ml;
3、葡萄糖加胰岛素:
10%葡萄糖500ml和10U普通胰岛素静滴,或用25%~50%葡萄糖,按每4g葡萄糖给予1U普通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
4、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
雾化吸入舒喘灵10~20mg15分钟以上;
5、利尿剂:
速尿40~80mg/kg,缓慢静注;
6、聚苯乙烯磺酸钠100g灌肠;
7、如合并肾衰,首选血液透析。
1、每3~4小时监测全身状况及血钾浓度,调整治疗计划;
2、血钾浓度下降、心电图检查有所改善(T波下降、QRS及PR间期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