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普通心理学考点精要增强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2431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普通心理学考点精要增强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普通心理学考点精要增强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普通心理学考点精要增强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普通心理学考点精要增强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普通心理学考点精要增强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普通心理学考点精要增强版Word文档格式.doc

《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普通心理学考点精要增强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普通心理学考点精要增强版Word文档格式.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普通心理学考点精要增强版Word文档格式.doc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三类:

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

描述研究有自然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

相关研究是测量两个及以上事件研究方法或者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非实验性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其他研究方法:

心理测验法、自我报告法、内容分析法、语义分析法、社会测量法、元分析法等

4.当代心理学的重要的研究取向:

(02年论1)

当代心理学重要的研究取向有;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用生理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

行为主义的研究,主要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而不关心有机体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心理分析的研究,将精神分析的理论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

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

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和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

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

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5.神经元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

它的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它由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

(02年选3,06年选1)

6.神经冲动

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换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神经网络(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

神经冲动的传导:

神经元内神经冲动的传导:

电传导,通过电位的变化传递信息。

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的传导:

化学传导,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传递。

7.神经网络

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的联系,构成了极其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网络(神经回路)。

8.大脑皮层的分区及功能

布鲁德曼的皮质分区图为大家所公认。

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

视觉区位于枕叶内,听觉区位于颞叶内。

(08年选1)

初级运动区,也叫躯体运动区,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等。

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

言语区包括言语运动区、言语听觉中枢。

联合区,是指范围很广、具有整合或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

9.大脑两半球的功能的一侧优势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化是指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

左半球主要负责言、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

右半球负责情绪、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欣赏音乐和艺术等。

大脑半球的功能存在一侧优势,但不是绝对分离的。

人的很多认知功能是左、右半球协同活动的结果。

10.鲁利亚关于脑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

鲁利亚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第一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调节激活和维持觉醒状态。

第二机能系统,进行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

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

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

其中每个机能系统又起不同的作用。

第三章感觉

11.感觉(08年选2)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可分为视觉、听觉等等。

12.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01年选2,09年选2)。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

E=1/R。

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受阈限。

13.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阀限;

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

韦伯提出公式K=△I/I.韦伯分数K为常数,△I为差别阀限,I为原刺激量。

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

(02年选4,10年选1)。

14.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费希纳提出对数定律P=KlgI,即感觉量是刺激量的对数函数。

斯蒂文斯提出幂定律P=KIn,即感觉量是刺激量的幂函数。

这两种定律是心理物理学的两种主要定律,它们的使用范围是不同的。

15.视觉感受野

是指视网膜上一定区域或者范围,当它们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

视网膜上的这个区域就是这些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16.特征觉察器

特征觉察器是能仅对呈现在视网膜上的、具有某种特性的刺激物作出反应的视觉系统的高级神经元。

可以分为简单细胞、复杂细胞、超级复杂细胞。

17.颜色(05年选2,10年选4)

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

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

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

饱和度指某种颜色的纯正程度或鲜明程度。

18.拮抗过程说

黑林提出了四色说,这是拮抗过程说的前身。

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三对视素:

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

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现代的拮抗过程说得到了一系列生理学实验的支持。

研究发现,在人的视网膜里,有长波中波短波三种感受器,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在视觉系统更高级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颉颃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颉颃的过程。

19.视觉对比

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

20.马赫带(07年选2)

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该现象是神经网络的侧抑制的结果。

21.视觉适应

适应是我们熟悉的一种感觉现象,它是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视觉适应可以区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22.后像(04年选3,06年选3)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

后像分两种:

正后像和负后像。

正后像的品质和刺激物相同;

负后像的品质和刺激物相反。

23.听觉基本现象(07年选3)

听觉的基本现象有音高、音响、声音的屏蔽。

音高主要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

音响是由声音强度决定的听觉特性。

声音的屏蔽是指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

24.音高听觉理论

听觉理论有频率理论和位置理论。

频率理论有电话论和神经齐射论。

费尔德提出了电话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和镫骨是按相同频率工作的,振动的数量和声音的原有频率相对应。

韦弗儿提出了神经齐射说,认为当声波频率在400赫兹以下时,听神经个别纤维发放冲动的频率和声波频率相对应,当声波频率过高时,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

位置理论有共鸣理论和行波理论。

赫尔姆霍茨提出共鸣理论,认为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短纤维对高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长纤维对低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

冯·

贝克亚西提出了行波理论,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幅也随着逐渐提高直到最大值,然后振动停止前进而消失。

第四章知觉

25.知觉(02年简1)

知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知觉的特性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的过程中,总是从背景中把少数的事物分出来,对它们作出清晰的认知,这种特性称之为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在知觉的过程中,认知事物的整体和关系,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或意义性。

知觉的理解性和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有密切的关系,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03年选3)

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恒常性的种类有:

(1)形状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3)明度恒常性(4)颜色恒常性(00年名1,01年简2,05年名1)

26.知觉定势

对一个物体的知觉,往往受到前后相继出现的物体的影响。

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

27.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直接认知。

包括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方位知觉等。

28.图形。

图形是视野中的一个面积,它是借助可见的轮廓而从其余部分分离出来的。

图形的组成原则有邻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封闭性、方向性、简单性。

29.模式识别

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图形是什么,叫做模式识别。

30.听觉定向的规律

根据音笼实验的结果,人的听觉定向有以下几个规律

⑴.对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从不互相混淆。

⑵.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

⑶.如果以两耳联线的中点为顶点作一圆锥,那么从圆锥面上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

31.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直接认识。

时间知觉的形式包括:

对时间的分辨;

对时间的确认;

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对时间的预测。

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

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根据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借助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人的态度和兴趣。

32.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特性的认知。

运动知觉和时间知觉、空间知觉都有密切联系。

运动知觉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33.真动知觉与似动知觉(03年简2)

真动知觉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者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

似动知觉: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上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02年选5,08年名1)

动景运动:

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动景运动属于似动。

34.错觉

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现象叫做错觉。

视错觉是最为常见且应用广泛的一种错觉。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35.意识(06年简1)

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

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作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意识是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