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科普知识竞赛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234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科普知识竞赛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科普知识竞赛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科普知识竞赛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科普知识竞赛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科普知识竞赛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科普知识竞赛试题.docx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科普知识竞赛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科普知识竞赛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科普知识竞赛试题.docx

《突发事件应对法》电视大奖赛试题

1、今年11月1日,是《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几周年纪念日?

答:

两周年纪念日。

2、《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的背景?

答:

是在党和国家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出台的。

3、我国防灾减灾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是经哪个机关批准的?

答:

是每年的5月12日,是经国务院批准的。

4、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哪几级?

答:

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5、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哪年、哪月、哪日?

震级是多少?

答:

汶川大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震级为里氏8.0级。

6、汶川大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多少?

答:

汶川大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8451亿元人民币。

7、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哪年?

震级是多少?

死亡多少人?

答:

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震级为7.8级,死亡24.2万人。

8、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全世界排在什么位置?

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到多少人?

答:

排在全世界首位,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到10多万人。

9、我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原则是什么?

答: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原则是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10、哪些机关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

答: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

11、谁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答:

各级政府、各部门的行政主要领导是应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12、哪些人有义务参加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答: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13、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在预防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方面做些什么?

答:

应当及时调解处理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纠纷。

14、哪一级政府可以建立由成年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

答: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15、各单位应建立什么应急组织?

答:

应建立由本单位职工组成的专职或者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

16、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提供哪些支持?

答:

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

1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向哪些机构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答:

向所在地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或专业机构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18、应急管理工作“四进”包括哪些内容?

答:

“四进”包括,进社区、进村屯、进学校、进企业。

19、我市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机构是哪个机构?

答:

是市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

20、我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是哪个机构?

答:

是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什么时间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

从什么时间开始施行?

答: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通过,从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22、发生在我市的“3.20”地震震中在哪里?

震级是多少?

答:

震中在公主岭二十家子镇和伊通黄岭镇交界处,震级为里氏4.3级。

23、我市“3.20”地震发生后,是谁立即带领有关部门领导赶赴震中地区指挥抗灾抢险?

答:

是市长刘喜杰。

24、《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

答: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25、《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是什么?

答: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包括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26、《突发事件应对法》具体有哪几章?

答:

《突发事件应对法》共有七章。

具体是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第三章监测与预警,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第五章,事后恢复与重建,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

27、《突发事件应对法》确立的原则有哪些?

答:

主要有四项原则。

一是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原则。

二是有效控制危机和最小代价原则。

三是对公民权利依法限制和保护相统一原则。

四是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和综合协调的突发事件应对体制。

28、《突发事件应对法》确立的主要制度有哪些?

答:

《突发事件应对法》确立的主要制度有六项。

一是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准备制度。

二是突发事件监测制度。

三是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四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

五是突发事件事后恢复与重建制度。

六是突发事件法律责任制度。

29、什么是突发事件?

答: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30、什么是自然灾害?

答:

是指由自然因素引发的与地壳运动、天体运动、气候变化相关的灾害。

主要包括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水旱灾害、台风、海啸、冰雹、雪灾、重大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31、什么是事故灾难?

答:

是指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意外发生的故障、事故带来的灾难。

主要包括民航、铁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筑工程、公共场所、公共设施(设备)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核辐射事故;化学危险品爆炸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事故等。

32、什么是公共卫生事件?

答:

主要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事件。

33、什么是社会安全事件?

答:

主要是指涉及社会公共安全的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公共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

34、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是什么?

答: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35、《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社会动员机制是如何规定的?

答: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36、《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城乡规划方面有何规定?

答:

城乡规划应当符合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

37、哪些单位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答: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大型企事业单位也要结合各自情况开展应急知识和宣传普及活动和应急演练。

38、《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经费是如何规定?

答: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措施,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

39、县级人民政府应在哪一级组织建立信息员制度?

答:

应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信息员制度。

40、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要做到及时、客观、真实,准确,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41、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可分为哪几级?

分别用什么颜色标示?

答:

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四级为最低级别。

42、哪些机关有权发布进入紧急状态的命令?

答: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国务院依照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度发布紧急状态命令。

43、《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征用单位和个人财产有何规定?

答:

地方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财产。

被征用的财产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及时返还。

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损毁、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44、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答:

应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45、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责任单位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答:

责任单位应按规定上报情况,并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和疏导工作。

46、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在待遇方面有什么规定?

答:

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变;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47、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答:

报告突发事件信息最迟不得超过2个小时。

报告内容包括:

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48、市政府应急管理委员会对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的时限是如何要求的?

答:

必须在两小时内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49、《突发事件应对法》对武装力量和民兵参与应急工作有何规定?

答: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军事法规的规定以及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50、《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有哪些规定?

答: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51、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履行哪些应急管理工作职责?

答: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训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52、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如何开展应对工作?

答:

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有关法律、法律、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53、国家对建立突发事件社会动员机制是如何规定的?

答: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能力和救助能力。

54、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管理单位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答:

应当制定具体的应急预案,为交通工具和有关场所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注明其使用方法,并显著标明安全撤离的通道和路线,保证安全通道和出口的畅通。

55、什么是紧急状态?

答:

紧急状态是指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特别重大事件,需要国家机关行使紧急权力予以控制、消除其社会危害和威胁,有关国家机关按照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决定并宣布局部地区或者全国实行的一种临时性的严重危急状态。

56、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应遵循时间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协同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合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准确性原则、适度性原则。

57、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如何采取控制措施?

答:

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紧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超级上报。

事发地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发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上级人民政府应急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58、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答:

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

5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如何组织、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答: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设立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门负责人组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