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第1节碰撞教学案教科选修35文档格式.docx
《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第1节碰撞教学案教科选修35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第1节碰撞教学案教科选修35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滑块和光电门,挡光条和弹簧片等。
2.探究过程
(1)滑块质量的测量仪器:
天平。
(2)滑块速度的测量仪器:
挡光条及光电门。
(3)数据记录及分析,碰撞前、后动能的计算。
三、碰撞的分类
1.按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是否损失分为:
(1)弹性碰撞:
碰撞过程中动能不变,即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相等,Ek1+Ek2=Ek1′+Ek2′。
(2)非弹性碰撞:
碰撞过程中有动能损失,即动能不守恒,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小于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
Ek1′+Ek2′<Ek1+Ek2。
(3)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撞后两物体黏合在一起,具有相同的速度,这种碰撞动能损失最大。
2.按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沿同一条直线可分为:
(1)对心碰撞(正碰):
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沿同一条直线。
(2)非对心碰撞(斜碰):
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高中阶段只研究正碰)。
探究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
1.探究方案
方案一:
利用气垫导轨实现一维碰撞
(1)质量的测量:
用天平测量。
(2)速度的测量:
v=,式中Δx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Δt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3)各种碰撞情景的实现:
利用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设计各种类型的碰撞,利用滑块上加重物的方法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
方案二:
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实现一维碰撞
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
(3)不同碰撞情况的实现:
用贴胶布的方法增大两球碰撞时的能量损失。
方案三:
利用小车在光滑桌面上碰撞另一静止小车实现一维碰撞。
v=,Δx是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可用刻度尺测量。
Δt为小车经过Δx所用的时间,可由打点间隔算出。
2.实验器材
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
带细线的摆球(两套)、铁架台、天平、量角器、坐标纸、胶布等。
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
3.实验步骤
不论采用哪种方案,实验过程均可按实验方案合理安排,参考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相关质量。
(2)安装实验装置。
(3)使物体发生碰撞。
(4)测量或读出相关物理量,计算有关速度。
(5)改变碰撞条件,重复步骤(3)、(4)。
(6)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分析比较,找出碰撞中的守恒量。
(7)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4.数据处理
为了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将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填入如下表格
碰撞前
碰撞后
质量
m1
m2
速度
v1
v2
v1′
v2′
mv
m1v1+m2v2
m1v1′+m2v2′
mv2
m1v12+m2v22
m1v1′2+m2v2′2
v1/m1+v2/m2
v1′/m1+v2′/m2
经过验证后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撞前后不变的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即m1v1+m2v2=m1v1′+m2v2′。
1.如图111所示为用气垫导轨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遮光片D在运动过程中的遮光时间Δt被光电计时器自动记录下来。
在某次实验中,滑块1和滑块2质量分别为m1=0.240kg、m2=0.220kg,滑块1运动起来,向着静止的导轨上的滑块2撞去,碰撞之前滑块1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光电计时器自动记录下来的时间Δt=110.7ms。
碰撞之后,滑块1和滑块2粘连在一起,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214.3ms,已知两滑块上的挡光板的宽度都是Δx=3cm,问:
图111
(1)碰撞前后两滑块各自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相等吗,即m1v1+m2v2=m1v1′+m2v2′成立吗?
(2)碰撞前后两滑块各自的质量与速度平方乘积之和相等吗,即m1v12+m2v22=m1v′12+m2v2′2成立吗?
解析:
(1)因为滑块遮光片的宽度是Δx,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是Δt,所以滑块速度可用公式v=求出。
碰撞之前,滑块1的速度v1==m/s=0.271m/s
碰撞之前,滑块2静止,所以v2=0
碰撞之后,两滑块粘连在一起
v1′=v2′==m/s=0.140m/s
m1v1+m2v2=0.240×
0.271kg·
m/s=0.065kg·
m/s
m1v1′+m2v2′=(0.240+0.220)×
0.140kg·
m/s=0.064kg·
所以,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m1v1+m2v2=m1v1′+m2v2′成立。
(2)碰撞之前:
m1v12+m2v12=0.240×
0.2712J=0.018J
碰撞之后:
m1v1′2+m2v2′2=(0.240+0.220)×
0.1402J=0.009J
可见m1v12+m2v22>m1v1′2+m2v2′2
答案:
(1)成立
(2)不成立
对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理解
1.碰撞中能量特点:
碰撞过程中,一般伴随机械能的损失,即Ek1′+Ek2′≤Ek1+Ek2,其中,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2.弹性碰撞:
若两球碰撞后形变能完全恢复,并没有能量损失,碰撞前后系统的动能相等,这类碰撞称为弹性碰撞。
3.非弹性碰撞:
若两球碰后它们的形变不能完全恢复原状,一部分动能最终转化为内能,碰前碰后系统的动能不再相等,这种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
如果碰撞后二者成为一个整体,系统的动能损失得最多,这种碰撞叫做完全非弹性碰撞。
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动能为E0的钢球1与静止钢球2发生碰撞,碰后球1反向运动,其动能大小记为E1,球2的动能大小记为E2,则必有( )
A.E1<E0 B.E1=E0
C.E2>E0D.E2=E0
选A 根据碰撞前后动能关系得E1+E2≤E0,必有E1<E0,E2<E0。
故只有A项对。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2)
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
[例1]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
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112甲所示。
在小车A后面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的一端下垫着小木块用以平衡摩擦力。
图112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112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离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碰撞前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撞后的共同速度。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
碰撞前两车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kg·
m/s;
碰撞后两车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kg·
m/s。
(3)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从分析纸带上打点的情况看,BC段既表示小车做匀速运动,又表示小车有较大的速度,而AB段相同时间内间距不一样,说明刚开始不稳定,因此BC段能较准确描述小车A碰撞前的运动情况,故应用BC段计算A碰撞前的速度,从CD段打点情况看,小车的运动情况还没稳定,而在DE段小车运动稳定,故应选DE段计算小车A和B碰撞后的共同速度。
(2)小车A碰撞前速度
v1==m/s=1.050m/s;
小车A碰前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为
m1v1=0.40×
1.050kg·
m/s=0.420kg·
碰撞后小车A、B共同速度
v1′==m/s=0.695m/s;
两车碰撞后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
m1v1′+m2v2′=(m1+m2)v1′=(0.40+0.20)×
0.695kg·
m/s=0.417kg·
(3)碰前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等于碰后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即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为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
[答案]
(1)BC DE
(2)0.420 0.417 (3)见解析
用能量的观点判断碰撞的类别
[例2] 质量为5kg的A球以3m/s的速度与质量为10kg静止的B球发生碰撞,碰后A球以1m/s的速度反向弹回,B球以2m/s的速度向前运动,试分析:
(1)碰撞过程中损失了多少动能。
(2)两球的碰撞属于何种类型的碰撞。
[解析]
(1)碰撞前物体的动能
EkA=mAvA2=×
5×
32J=22.5J
碰撞后物体的动能
E′k=EkA′+EkB′=mAvA′2+mBvB2
=×
12J+×
10×
22J=22.5J。
故碰撞过程中无动能损失。
(2)由于碰撞过程中无动能损失,故两球的碰撞属于弹性碰撞。
[答案]
(1)0
(2)弹性碰撞
(1)物体间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后形变能完全恢复,碰撞系统的动能守恒;
物体间发生非弹性碰撞后形变不能完全恢复,碰撞系统的动能有损失;
物体间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形变完全不能恢复,碰撞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
(2)质量为m的运动物体与质量为m的静止物体发生弹性碰撞后,两物体交换速度。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3)
1.在研究两物体的碰撞问题时,除利用气垫导轨外,还可以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试分析下列关于用打点计时器的研究正确的是( )
A.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改变两车的质量
B.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
C.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
D.先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选BC 车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改变小车的质量可以加砝码,没有必要一个用钉子而另一个用橡皮泥配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有共同速度,便于测量碰后的速度,选项B正确。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原则是先接通电源,C项正确。
2.下面对于碰撞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碰撞时,在极短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
B.在碰撞现象中,一般来说物体所受的外力作用不能忽略
C.如果碰撞过程中动能不变,则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
D.根据碰撞过程中动能是否守恒,碰撞可分为正碰和斜碰
图113
选A 碰撞的主要特点是:
相互作用时间短,作用力峰值大,因而其他外力可以忽略不计,在极短时间内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明显变化,故A对B错。
根据碰撞过程中动能是否守恒,碰撞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其中动能不变的碰撞称为弹性碰撞,故C、D错。
3.如图113所示,P物体与一个连着弹簧的Q物体正碰,碰后P物体静止,Q物体以P物体碰前的速度v离开,已知P与Q质量相等,弹簧质量忽略不计,那么当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