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图与地球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1464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图与地球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图与地球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图与地球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图与地球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图与地球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图与地球文档格式.doc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图与地球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图与地球文档格式.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图与地球文档格式.doc

反之,选用比例尺愈小。

2.方向

一般定向法

指向标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指向北方

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适用于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

适用于有指向标的地图

适用于有经纬网的地图

三种定向法中,按经纬线定向最精确。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纬线怎样弯曲,同一条纬线上的各点都是位于正东或正西(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一般以弧度较短的一段劣弧为准)。

3.图例和注记

图例: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

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4.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1)地面高度计算方法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计算地面高度必须用垂直距离,相对高度随比较对象而变化,因此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也叫绝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

地面坡向的识别:

示坡线、等高线间垂直于两条等高线的最短线段的方向,即斜坡方向(指向低处)如图所示:

等高线上高度注记的字首朝地势升高的一方,河流常发源于山谷处并向低处流。

(3)等深线:

标注的高度表示海底的深浅,疏密的状况表示海底坡度的大小。

(4)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等高线图的基础上,用颜色的深浅来表示海拔的高低,在分层设色图上附有高度表可以查看。

(5)地形剖面图

剖面线的绘制是地图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下面用图介绍绘制的一般过程。

请按图上标注的序号阅读。

一般等高线地形图只能表示一定区域内的地面状况,包括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和地形类型等。

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的垂直变化。

根据等高线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大堤、建设铁路、公路时,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用处很大。

二、地球运动知识部分

(一)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运动形式

自转

公转

绕转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

逆时针

南极上空俯视:

顺时针

周期

恒星日

23h56m4s

恒星年

365d6h9m10s

太阳日

24h

回归年

365d5h48m46s

速度

角速度

15°

/时

/日

线速度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0km/秒

关系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即黄赤交角)为23°

26′

(二)黄赤交角的意义

黄赤交角的产生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和五带形成的关系: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如果黄赤交角等于0°

,说明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这时候,地轴不仅垂直于迟到平面也垂直于黄道平面。

在这种条件下绕日公转,太阳直射点也只能始终直射在赤道上,而晨昏线始终过南北两极点,与经线圈重合,分割成等长的昼弧和夜弧。

因此,太阳直射点将不再移动,全球终年昼夜等长,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没有四季的变化。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的范围也将增大,昼夜长短的差异更大,四季的差异将更明显。

从地表温度带上来看,直射的范围加大了,即是热带的范围加大了;

随着直射范围的增大,晨昏线转过的角度也将随之增大,极昼极夜的范围也将随之增大,即寒带的范围也将增大。

这样,温带的范围相应就减小了。

(三)地方时、区时及其相关计算

1.地方时及其计算

①地方时的概念:

同纬度地区,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②求地方时的依据:

经度每隔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

每隔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③地方时的计算:

所求地点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

两地的经度差×

4分钟

【注】①加、减原则:

“东加西减”;

②两地经度差计算:

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都是东经度(或西经度)时,用较大的度数减去较小的度数,其差值即为两地的经度差;

若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一个为东经度,一个为西经度,则用两地的经度数相加,其和即是两地的经度差。

2.时区和区时

A.世界时区的划分是每隔经度15°

为一个时区,国际上规定:

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B.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7.5°

W至7.5°

E,划分为中时区(零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

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

,合二为一,称为“东西十二区”。

C.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

3.区时的计算

A.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

时区号数=已知经度÷

(余数<7.5,商数即为时区数;

余数>7.5,则时区号数为所得商数+1)

B.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即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减,即为所求时差值。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加,即为所求时差值。

C.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

时区差(东“+”西“-”即所求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侧,取“+”;

若位于西侧,取“-”)

(四)日界线及其日期变更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各地的时刻依次推进,日期也随之更替。

为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

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又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为了照顾180°

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见,日界线避开陆地,从海洋上穿过,因此,并不与180°

经线完全重合。

它是一条折线。

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

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

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A.人为界线:

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以180°

经线为界。

B.自然界线:

即地方时为零时(24时)经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转过零时经线即自动进入下一天。

这两条日界线绝大多数时候把地球分成两个区域,也就是使地球上存在着两个日期。

除非这两条日期界限重合,即当日界线上刚好为0时时,则全球刚好同一日期。

(五)日照图表示法及解答技巧

极点俯视图

侧视图

圆柱投影图

1/2

1/4

1.日照图上晨昏线的判读

晨昏线就是太阳光线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故又称晨昏圈。

如果把地球看做是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也就是说晨昏圈应为一个大圆(切面通过地心),并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1)特点:

①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零;

②晨昏面过地球球心且与太阳光线垂直(平面图上表现为晨昏线);

③晨昏线两个端点在极点和极圈之间移动,二分时与极点重合;

二至时与极圈相切;

④相对于地球向西移动。

(2)判读: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为昏线,反之为晨线,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3)绘制:

结合特点及对应的时间绘制。

(4)时间标志:

过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6点或18点。

(5)在平面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大小一致,且昼长夜短的半球为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

另外,刚好出现极昼、极夜的位置,其纬度大小与上面夹角互余。

2.日照图的解题内容和步骤

(1)确定南、北半球或南、北极。

①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特例除外)。

②从自转方向上看,逆时针自转为北半球,顺时针自转为南半球。

③从经度数排列上看,自转方向与东经度数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

(2)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①太阳直射经线的确定:

A.地方时12时的经线。

B.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C.根据已知某经线的时间来计算。

D.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地区所在的经线。

②直射纬线的确定。

A.利用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B.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地区所在的纬线。

C.利用晨昏线相切的纬度计算:

直射纬度=90°

-相切纬度(北半球昼长长则该直射北半球)。

(3)时间的确定

①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时间: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8时。

②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时间:

切点所在经线通过赤道地区位于昼半球则经线时间为12时,切点所在经线通过赤道地区位于夜半球则经线时间为24时(0时)。

(4)季节或日期的确定

①利用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来判定:

北半球昼长夜短或北极地区是极昼,则是北半球的夏半年;

反之则为冬半年。

②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

(5)太阳高度

①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并非正午太阳高度)

②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90°

(也是正午太阳高度)。

③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④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相同的点有无数个,即以直射点为圆心,以(90°

-高度角)的角距离为半径的圆。

⑤某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点可能有两个,也有可能只有一个。

(位于同一经线上,与直射纬线之间的角距离相同)。

(6)昼夜长短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则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极昼范围是(90°

-直射纬度)N以北地区];

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极地区出现极夜[极夜范围是(90°

-直射纬度)S以南地区]。

太阳直射南半球相反。

②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如果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则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扩大,如果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则北极地区极夜范围缩小。

南半球相反;

直射点向南移相反。

(7)变式图

无论是什么样的变式图,都利用上述方法的中某一种或几种来确定所隐含的要素。

抓住关键点,不要被图的变化所迷惑。

对于无图的资料题,同样需采用上述方法。

(六)昼夜长短的计算

在日照图上,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孤两部分,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

弧长15º

为1小时。

求昼长一般从晨线与经线的交点起到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止之间的弧度就是昼长,即昼弧÷

15º

=昼长时数,24小时-昼长时数=夜长。

①可以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是在日照图上某条纬度与晨昏线有两上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部分即是白昼的时间。

②可以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求算。

方法是:

白昼长=2×

(12-日出时间)或白昼长=2×

(日落时间-12)。

③同一半球相同纬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