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1436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镜成像》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因此《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

为今后做光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2、目标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

我将此课教学目标定为:

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3)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增进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和欲望。

3、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

探究并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有两个:

1、知识方面虚像概念是一个难点,因为“虚像”比较抽象,本身“看得见,摸不着”,这构成了本节的一个难点;

2、而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预计对于采用两个相同的物体,并且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研究方法感到不易理解,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探究设计中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加之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往往容易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

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物体的像就越大,这是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的。

三、教学方法

我将采用“统放结合”的半开放处理思路(对于学生理解普遍感到困难的“虚像”和“虚像的位置”,要“统”;

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特点采取“半放”甚至“全放”的方法;

所以本节课将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和教师引导发现法以及集体思考法的教学方法。

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是多媒体课件

四、学法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科学探究,让学生从观察现象入手,在质疑、探究、观察、讨论、交流中学到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五、《平面镜成像》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引入新课

首先我将通过一个小故事《猴子捞月亮》引入新课(这一部分时间大约是2分钟)

为什么猴子没有捞着月亮?

由此引入课题。

这样设计的意图有三:

v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

v2、引入平面镜、像、物体这些名词;

v3、为后面在设计实验过程中顺利突破的将“平面镜改为玻璃”这一难点做一暗示,起到分散难点的作用。

二、组织探究

在组织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先观察几幅图片和观察平面镜中的像感知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的关系及像的虚实,为猜测打好基砝。

然后按照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发现问题、再完善实验设计、再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时间大约是25分钟)

在板书课题之后,我提出问题: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及照镜子的感受,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角度去认识熟悉而又陌生的平面镜,从而产生探索的欲望,启发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经过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

(1)像与物左右相反;

(2)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

(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在猜想之后就是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这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

首先由老师提出:

“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呢?

”以明确探究目的

[学生:

思考、讨论、分析]在设计中,学生可能对“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感到困难,如果是这样,我将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我们怎样比较两个物体大小是否相等呢?

”、“我们怎样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

”再经过一番讨论,使学生明确关键就是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等效替代法”

同学们试着用平面镜来验证上面的猜想1

学生在实验中会发现:

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当想把“替身物体”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时,从正面只能看见像,看不到替身物体;

从平面镜的背面呢,又只能看到“替身物体”,而看不见像,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接着一个问题:

“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镜后的“替身物体”?

[学生重新陷入思考、分析、讨论]

启发学生想到把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做实验,就会同时看见像和镜后的“替身物体”。

再启发学生要验证其它猜想应选用什么器材。

同学们思考、分析、讨论所需要的器材从而完成本节教学的重点。

让学生分组探究得岀实验结论。

注:

展示结论前把重要的实验探究可再现。

三、第三个环节学习虚象概念。

(时间大约5分钟)

我将利用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等教学手段把抽象化为形象,突破“虚像”这一学习难点。

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根据光的反射作图,进行动态分析,使学生从理论上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

并非实际光线形成。

接着再次演示把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前,并且用白纸放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上。

会发现纸上并没有像,说明并没有光到达成像的位置,再次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确实不是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使学生从实际中感受什么是虚像。

四、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时间大约5分钟)

通过一道例题平面镜成像的作图---巩固训练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加深理解。

再通过实例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可以成像。

2、改变光路。

3、改变光路并成像。

到此本节的新课内容学习结束。

五、当堂检测共9道题(时间大约10分钟)

六、布置作业:

(时间大约1分钟)

1、布置课题为〈生活中的镜子〉这一研究性作业,让学生作有关的调查。

2、完成课后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