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文档格式.doc
《广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文档格式.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历历在目B.鳞次栉比C.相得益彰D.眼花缭乱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家用空调过滤网上的有害细菌超标,就会增加使用者患气管炎和鼻炎等疾病的风险。
B.为了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的政府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场。
C.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D.今年国庆节期间,无论高速公路是否收费,预计广东省内的自驾出游车辆都不会减少。
5.下面的情境中,售货员的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3分)
某顾客到商场买照相机,把货架上的机子几乎都试了一遍,觉得还是不满意,要求售货员带他到仓库去挑。
面对这过分的要求,售货员微笑地说:
“”
A.不行!
商场里有明文规定,任何人不得私自带顾客去仓库挑选商品。
B.真对不起,我们经理宣布过,任何人不得私自带顾客去仓库挑商品。
C.开玩笑吧,我能带你去?
难道你不知道“仓库重地,闲人免进”吗?
D.就你特殊!
我私自带着顾客去仓库挑选商品时要被罚一个月奖金的。
6.班上开展“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心得,不超过60
字。
(5分)
示例:
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苦难。
二、(2小题,15分)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落日长烟孤城闭。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C.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D.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E.莫道不消魂,西风帘卷,人比黄花瘦。
F.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2)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4分)
①急湍甚箭,。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④,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已是黄昏独自愁,。
(陆游《卜算子·
咏梅》)
⑥,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名句。
(4分)
[说明:
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
一位六十多岁的著名学者在博客中宣称,计划在五至八年内完成36卷的《中华》系列丛书,他这种“①,”(曹操《龟虽寿》)的雄心壮志令人感动。
作为青少年,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不畏艰难,勇于追求,才能“②,”(李白《行路难》),让青春绽放耀眼的光芒。
8.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2)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4)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5)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5分)
三、(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10分)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手自笔录虽人有百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辞也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
10.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10小题,4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7题。
(18分)
三种诸葛亮
邓拓
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
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
那也不尽然。
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
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
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
这是为什么呢?
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
七擒孟获"
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
七擒诸葛亮"
,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
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
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
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
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
因为这些史籍、小说和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
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
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
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
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
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
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
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
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
当然不是。
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
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
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过分加以夸大。
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
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
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
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
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
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
否则,就是不应该的。
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无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
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
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
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
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
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
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
据称"
郭棣帅淮东,倪从焉。
......议论自负,莫敢近之。
一日,持扇题其上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盖意以孔明自许。
......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