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思路农业局工作计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0934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思路农业局工作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工作思路农业局工作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工作思路农业局工作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工作思路农业局工作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工作思路农业局工作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思路农业局工作计划文档格式.docx

《工作思路农业局工作计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思路农业局工作计划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作思路农业局工作计划文档格式.docx

  —农业总产值达19.7亿元,增长8%;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60元,增长9%;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39万亩,粮食总产达10万吨以上;

  —全县茶叶总产量达到3400吨以上,总产值达到3.3亿元,其中名茶产量达到2800吨,产值3.2亿元;

  —实现全年水果产量7.5万吨,产值1.4亿元;

  —全县生猪出栏25万头,禽出栏120万羽,全年畜禽产值达2.9亿元;

  —全年社会性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0万亩,产量20万吨,产值2.5亿元;

其中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次,产量2.13万吨,产值3600万元;

  —全年水产品总量达到1万吨,产值达到1.5亿元;

  —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产值达到7700万元。

  (三).工作重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2006年,我们将着重抓好六方面工作,概括的说就是“增强六种能力”。

  1.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障能力。

主要是完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

一是继续抓好中低产田和茶厂优化改造。

2006年建立中低产田改造示范方2个,改造茶厂110个,新增茶叶加工专用变压器50台,进一步加快茶厂改造步伐,改善茶叶加工环境条件,为推行茶叶的QS认证打下基础;

同时还要进一步精心包装项目,主动争取省、市有关部门支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夯实农业基础,保证农业基础安全。

二是实施“沃土工程。

重视产地环境整治,主动实施“沃土工程”,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化肥,严禁高毒、高残农药和禁用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加强土肥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和示范;

因地制宜推广多种秸秆还田实用技术,示范、推广果肥结合和粮肥结合等生态种植模式,增加耕地有机肥投入,实现有限土壤资源的永续利用。

三是推广专用肥。

加强土壤肥力监测与分析,重点开发、应用适宜我县使用的粮、油、果、茶、桑、蔬菜等配方肥、专用肥、掺混肥等新肥料,研究、开发缓释肥、微生物肥等新产品,示范、推广平衡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

四是推动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

围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建设,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清洁能源生态工程,把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与养猪业有机结合,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三改一建”和“猪-沼-作物”能源生态模式,为农村提供优质燃气。

五是实施水域养殖证制度,保护渔业资源。

主动做好“养、管、捕”三篇文章,探讨一套完整的监督治理制度,切实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保护千岛湖水域生态平衡;

进一步规范千岛湖垂钓捕捞和娱乐游钓行为,规范水产养殖用药行为,促进了我县水产养殖业的健康进展;

完善渔业执法行风监督体系,执行有奖举报制度,探索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高群众的参加面,强化群众监督,防止受利益驱使无故增加捕捞强度,切实以合力促进渔业资源和千岛湖水资源的保护。

  2.增强科技支柱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进展的支柱力量。

科技支柱能力包括科技研发、科技的推广应用、应用主体吸纳科技的能力等内容。

一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继续通过“绿色证书”、农函大、农广校等多种途径,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深化开展“百千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深化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加强农技110咨询服务,开展面对面的科技帮扶活动,全年完成100户种养大户的综合技能培训,1600人以上的绿色证书培训,20000人次以上的农民单项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

二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

2006年,我局将重点推广无性系良种茶栽培技术、机制名茶生产技术、无公害名茶采制组合生产技术、无公害水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经济林生态饲养土鸡技术、无公害生态三元猪饲养技术、无公害网箱养鱼生产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和无害化病虫防治技术等十大实用技术,建好10个以上的科技示范基地,带动100个科技户率先应用技术并直接受益致富。

三是加快种子种苗工程建设。

进一步加强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与协作,大力引进推广符合绿色农产品生产要求,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新品种,要进一步加大局属六大良种繁育中心建设,根据市场要求,努力扩大繁育规模。

茶叶良种繁育中心要保证2006年出圃茶苗1200万株;

水果良种繁育中心要进一步抓好优势水果树种的嫁接繁育工作,力争嫁接苗木20万株;

继续办好千岛湖本鸡种鸡场和孵化场,全年供给千岛湖本鸡苗20万羽,保证全县养鸡户的苗鸡需求;

主动参加水产引繁试养场良种引繁试养工作,加快翘嘴红鲌、匙吻鲟等优新品种养殖推广力度,力争种苗放养300万尾以上;

尽快筹建农作物良种繁育中心,引进新品种20个以上,继续做好高山蔬菜良种繁育工作,力争繁育高产一号、黑珍珠四季豆等高山蔬菜良种5000公斤。

四是创建农业示范园区。

依托生态优势,发挥区位优势,精心包装项目,主动开展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市级都市农业专业示范村的创建工作。

五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与示范,全年新推广以新型龙井茶机为主的农业机械600台以上,振频式杀虫灯应用300只以上,水果套袋300万只以上。

六是完善农技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农技服务机构和村级农科站“三级农科网”。

鼓舞科技人员以成果、专利、技术等入股形式,参加农业综合开发,经营和分配,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培育完善技术市场。

要重视抓好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让农业信息网延伸到所有涉及农部门、乡镇、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及种养大户。

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农业信息采集、分析、发布队伍,为农民提供系统、正确、快捷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进出口贸易信息,并逐步与国际国内接轨。

  3.增强产业提升能力。

一是大力进展特色种养基地。

坚持农业结构调整不动摇,主动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开发,重抓特色基地建设,促进农业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品种结构的不断优化,达到产业基地区域化、规模化。

全年新进展无性系早生良种茶6000亩;

新进展以枇杷、蜜梨、杨梅、柑桔等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8000亩;

高山蔬菜总面积达到1.2万亩次;

加强畜禽养殖大户的培育,建设绿色、生态畜禽产品基地,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

进一步加快农业系列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步伐,力争建成千岛玉叶茶、千农园水果、千蔬牌高山蔬菜、落凤岛本鸡、千岛青溪绿色水产品、千岛佳禾迷你蕃薯,以及三元猪、饮用贡菊、中药材等12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综合示范的基础上,执行生产过程记录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监控,以点带面,促进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和普及,努力做到按标生产、按标流通。

三是进一步加强农业投入品治理。

进一步健全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从注重农业生产环节的治理转变为准入、经营、使用的全程监管,强化准入治理。

开展常常性的检查整顿,堵塞淘汰、禁用和假冒伪劣农资的进口关和入地关,严厉查处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

四是加大留地农产品检测力度。

要添置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水平,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生产基地执行质量安全检查,执行产地标志卡制度,严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农产品上市。

五是推动农业功能开发。

顺应农业向经济型、生活型、生态型、观光型和文化型等方向进展的趋势,进一步挖掘生态功能,大力进展观光型农业、旅游型农业,弘扬新安茶文化、果文化,提升农业品位。

  4.增强生产经营主体能力。

生产经营主体是农业生产力的主导力量,决定着农业进展模式和水平。

主体能力主要包括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等生产经营主体,按照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要求,创新生产经营体制,增进进展生产的动力和能力。

一是扶持壮大农业龙头。

在坚持做大、做强、做壮的原则下,重点扶持一批带动农户能力强、科技开发能力强、加工增值能力强、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在项目建设、科技服务、政策服务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二是打造品牌抢市场。

主动组织县内农业企业、产业协会、种养大户选送产品参加国家、省市各级所举办的各类优质农产品展销、展示活动,注重品牌的打造和保护,强化品牌整合,同时主动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及产品申报活动,合力打响千岛湖生态品牌,以品牌吸引消费,以名牌抢占市场。

三是花大力气建设加工基地。

通过各种产业协会,进一步加强县内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狠抓农业招商,努力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来我县落户,推行“龙头+农户”生产模式,建立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

  5.增强动植物疫病控制能力。

一是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体系建设,在**乡君石村建好集“五室一圃”为一体的600平方米标准化实验办公场所,配备相对完善的现代化的病虫监测工具、实验仪器等,力争在系统测报上达到自动化、可视化、网络化和规范化;

把病虫害观测对象由粮、油转向粮、果、油、茶、桑、蔬菜等多种农作物,使观测对象多元化,涵盖全县主要作物;

拓宽《病虫情报》发布途径,加大发送量,使病虫情况及时被农民知晓,减少因信息不灵造成的农业损失。

二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依法开展动植物检疫、防疫工作,力争全县禽流感、口蹄疫的免疫密度达到100%,猪瘟的免疫密度达到90%,其中规模养殖场户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的免疫密度均达到100%,并做好新城疫、羊痘、细小病毒、链球菌等疫病的预防工作;

加强动植物流通监管,逐步完善农村集贸市场生猪屠宰检疫,执行偶蹄动物入境报验制度;

及时处置动植物重大疫情,保证农业产业进展安全。

  6.增强农业法制保障能力。

第一,充分利用媒体、农技110、农业信息网络等各种有效载体,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营造农业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围;

定期组织开展全县性农业法律服务下乡活动,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二,强化行政执法,大力推动农业综合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和开展农资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主体的生产生产营行为,依法保护农民利益;

切实改善治理手段,进一步提高农业局执法地位和执法形象。

第三,加强执法素质培训,完善并严格执行执法人员上岗培训和考试、考核制度;

加强对农业法制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的法律和业务知识更新,提高农业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

第四,强化农机(渔船)安全治理。

继续开展农机安全村创建活动,加大水上、道路安全检查,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意识,重点查处“三无”、“三证不全”、违章载客渔船、拖拉机等,消除事故隐患,保证水上、道路安全。

  (四).主要措施

  1.加强理论武装,保持先进性。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进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

处在转型期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众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客观上要求广大农业工作者清醒熟悉形势,正确把握规律。

理论的提高是能力增强的前提,学习是提高水平的基本手段。

在健全完善党员学习积分卡、干部学习日、党员理论考试等学习制度的基础上,深化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织和学习型干部活动,仔细学习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全局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深化开展“推动强农富民工程、优化服务争当先锋”、“推动环境建设、争当三个示范”大讨论,强化理论武装,着力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政绩观和科学的进展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