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077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doc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doc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导语: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板书文题和作者)

第二环节: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作者介绍

2、正音、解释

3、学生读(学生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师: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或者连读课文,快速准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

找出屏幕上的问题的答案,准备抢答。

我们将看哪一大组的同学在抢答中答得又快又好!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答案:

1、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物候:

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非生物现象,例如:

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

物候学:

也称“生物气候学”,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2、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3、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

③高下的差异

④古今的差异

图片分析:

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

③高下的差异

俗话说: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古诗也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是什么原因呢?

④古今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的原因

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CO2----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物候现象差异

第三环节:

合作探究:

1、为什么作者把纬度差异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个来讲?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决定物侯现象来临的因素

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

③高下的差异(空间)

④古今的差异(时间)

(从主要到次要)

2、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

1、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3、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第四环节:

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①由同学们的回答可知,本文按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来说明事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四题将课文的段落标示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答案。

②老师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放在开头可以吗?

(不行,它按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

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

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

)(逐个板书)

描述物象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解释逻辑

竺可桢   推究原因顺序

阐明意义本质

第六环节: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看注释⑴想:

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有启发性。

一、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标出有关词句。

3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

请同学们仔细揣摩,品味,并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3词语评点:

写春:

大地苏醒、冰雪融化、草木萌发、次第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漏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次第”写出百花竟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写夏: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透露出喜爱之请。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的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写秋:

销声匿迹,衰草连天,准备迎接,簌簌

“销声匿迹”描写昆虫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

“衰草连天”,描写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象是位知冷知热、善解人意的天使。

“簌簌”写出秋天的肃杀气氛。

“风雪载途”写寒冬,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大,寒气逼人。

(二)齐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然后总结段意。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标出有关词句。

3、本段以什么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

请同学们仔细揣摩,品味,并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1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2、时间顺序

3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语将动

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三)、小结:

1.2段文字好在哪里?

⑴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春天到了,很形象。

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

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具体内涵。

⑵.描写生动形象,用词典雅、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

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

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⑶.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如:

“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

(四)、揣摩下列语句,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准确、严谨).

⑴.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⑵.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⑶.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总结段意。

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文章在前两段举了很多事例说明物候现象及其同农业生产的关系,如果不举这些事例有什么缺点呢?

这一部分的三个段落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的?

举例子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法。

举例说明,能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通俗、明了。

3第3段和上文有什么关系?

写出了什么内容?

这一部分是什么顺序?

n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

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n这一部分的顺序是由事例到概说。

第七环节:

拓展:

积累农谚

第八环节:

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从具体到抽象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

说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通俗,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语言准确而生动,是篇极有价值的文章。

课文第一部分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有如展示一幅四季风景图,精彩动人,使人对物候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运用描写,拟人的笔法,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说明科学知识,是科普说明文常用的手法。

2.布置作业:

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其中包含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