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孟子二章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0664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孟子二章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部编版孟子二章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部编版孟子二章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部编版孟子二章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部编版孟子二章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孟子二章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部编版孟子二章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孟子二章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孟子二章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父命之。

命:

教导、训诲。

6、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戒之曰:

戒:

告诫)

往:

去、到,戒:

谨慎。

7、无违夫子

违:

违背夫:

丈夫;

子:

儿子。

8、以顺为正者

以:

把顺:

顺从为:

作为正:

准则、标准,

9、得志与民由之

由:

遵循。

10、独行其道

独行:

独自,这里指固守、坚持的意思。

道:

原则,行为准则。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

指有钱有地位。

淫:

使„„惑乱、迷惑。

移:

使…改变、动摇。

屈:

使…屈服。

威武:

威胁暴力.

【通假字】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理解性背诵】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3.孟子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的是: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4.

大丈夫的做法: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重点句子】

1、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安静),天下就太平无事。

2、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去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和儿子,

3、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重点赏析】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孟子对大丈夫的理解是什么?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算不得大丈夫。

孟子认为:

真正的大丈夫要讲仁德,守法礼,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知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更不能为了福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是”: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此”: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

这样才叫大丈夫。

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5.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

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6.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

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7.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

而大丈夫则表示为“富,贫,威”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8.请谈谈“富贫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

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9.文中大丈夫“独行其道”的“道”指的是。

这句话出自“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为“实现志向,就与老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因此,这里的“道”应该是大丈夫所坚持的原则。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列举几个人物说说,

富贵不能淫……关羽、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刘胡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文选自《告子下》

【重点词语】

1、实词积累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兴起,被任用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选拔、任用版筑:

古人筑墙筑:

捣土用的杵

3、管夷吾举于士士:

狱官举于士:

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

担子,责任 

5、行拂乱其所为拂:

违背乱:

扰乱

6、人恒过 过:

犯错,犯过失

7、而后作  作:

奋起,有所作为 

 

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

证验、表现发:

显露流露 喻:

明白,了解

9、入则无法家拂士入:

指在国内

10、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指在国外

2、词类活用

①人恒过 

过:

犯错,犯过失(名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使动用法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在里面,指国内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

使……生存发展 

死:

使……衰亡

④必先苦其心志 

苦:

使……痛苦 

⑤劳其筋骨 

劳:

使……劳累

⑥饿其体肤 

饿:

使……饥饿 

⑦空乏其身 

空乏:

使……资财缺乏

⑧行拂乱其所为乱:

使……扰乱

⑨所以动以忍性 动:

使……惊动 

忍:

使……坚韧(动词使动用法)

3、常考虚词

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介词,从 

②困于心,衡于虑 

介词,在

③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由于,表原因

⑤必先苦其心志 

其:

代词,他的 

⑥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则:

连词,如果

⑦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常常 

然:

代词,这样

4、通假字

①曾益其所不能。

曾:

同“增”,增加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

通“横”,梗塞,不顺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通“弼”,辅佐。

所以动心忍性忍,通“韧”,坚韧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体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4、人恒过,然后能改;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7、入则无法家拂士,

而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

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

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理解性填空】

①全文的中心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用课文词语回答)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经受过艰苦环境的磨炼,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了人要担当重任,有所成就,必须先经受一番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

④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

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

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⑤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论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

”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人恒过,然后能改。

【理解内容】

1、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重点】

答:

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

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事业,开篇列举这些人物及事例,是为了更有说服力的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二段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人要经历的磨炼?

磨练的益处是什么?

思想磨练、生活磨练、行为磨练;

他性格坚韧,增长他的才干。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为下段做铺垫。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吗?

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

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

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

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

不断的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使有积极进取、不断改正之心。

6、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你说说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

8、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客观上,思想、生活、行动上经受艰苦的磨难,逆境能使人磨练意思,增加能力;

主观上还要自己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

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

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9、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亡”的命运,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