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岩等级划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0440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23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岩等级划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围岩等级划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围岩等级划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围岩等级划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围岩等级划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围岩等级划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围岩等级划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岩等级划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围岩等级划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毛洞稳定情况

岩体结构

构造影响程度,结构面发育情况和组合状态

岩石强度指标

岩体声波指标

岩体强度应力比

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MPa)

点荷载强度

岩体纵波速度

(km/s)

岩体完整性指标

I

整体状及层间结合良好的厚层状结构

构造影响轻微,偶有小断层结构面不发育,仅有2~3组,平均间距大于0.8m,以原生和构造节理为主,多数闭合,无泥质充填,不贯穿。

层间结合良好,一般不出现不稳定块体

>

60

2.5

5

0.75

——

毛洞跨度5~10m时长期稳定,无碎块掉落

同I级围岩结构

同I级围岩特征

30~60

1.25~2.5

3.7~5.2

毛洞跨度5~10m时,围岩能较长时间(数月至数年)维持稳定,仅出现局部小块掉落

块状结构和层间结合较好的中厚层或厚层状结构

构造影响较重,有少量断层,结构面发育,一般

为3组,平均间距0.4~0.8m,以原生和构造节理为主,多数闭合,偶有泥质充填,贯穿性较差,有少量软弱结构面。

层间结合较好,偶有层间错动和层面张开现象

2.5

3.7~5.2

0.5

20~30

0.85~1.25

3.0~4.5

2

毛洞跨度5~10m时围岩能维持一个月以上的稳定主要出现局部掉块塌落

同Ⅱ级围岩块状结构和层间结合较好的中厚层或厚层状结构

同Ⅱ级围岩块状结构和层间结合较好的中厚层或厚层状结构特征

1.25~2.50

0.5~0.75

层间结合良好的薄层和软硬岩互层结构

构造影响较重结构面发育一般为3组平均间距02~04m以构造节理为主节理面多数闭合少有泥质充填岩层为薄层或以硬岩为主的软硬岩互层层间结合良好少见软弱夹层层间错动和层面张开现象

60(软岩>

20)

250

30~45

030~050

碎裂镶嵌结构

构造影响较重结构面发育一般为3组以上平均间距02~04m以构

造节理为主节理面多数闭合少数有泥质充填块体间牢固咬合

30~4.5

10~30

042~125

20~35

050~075

1

毛洞跨度5m时围岩能维持数日到一个月的稳定主要失稳形式为冒落或片帮

散块状结构

构造影响严重一般为风化卸荷带结构面发育一般为3组平均间距04~08m以构造节理卸荷风化裂隙为主贯穿性好多数张开夹泥夹泥厚度一般大于结构面的起伏高度咬合力弱构成较多的不稳定块体

30

125

20

015

层间结合不良的薄层中厚层和软硬岩互层结构

构造影响严重结构面发育一般为3组以上平均间距02~04m以构造风化节理为主大局部微张(05~10mm)局部张开(10mm)有泥质充填层间结合不良多数夹泥层间错动明显

30(软岩>

10)

020~040

碎裂状结构

构造影响严重多数为断层影响带或强风化带结构面发育一般为3组以上平均间距02~04m大局部微张(05~10mm)局部张开(10mm)有泥质充填形成许多碎块体

散体状结构

构造影响很严重多数为破碎带全强风化带破碎带交汇部位构造及风化节理密集节理面及其组合杂乱形成大量碎块体块体间多数为泥质充填甚至呈石夹土状或土夹石状

<

毛洞跨度5时围岩稳定时间很短约数小时至数日

注1围岩按定性分级与定量指标分级有差异时一般应以低者为准。

2本表声波指标以孔测法测试值为准如果用其他方法测试时可通过比照试验进行换算。

3层状岩体按单层厚度可划分为

厚层大于05m

中厚层01~05m

薄层小于01m

4一般条件下确定围岩级别时应以岩石单轴湿饱和抗压强度为准当洞跨小于5m,效劳年限小于10年的工程确定围岩级别时可采用点荷载强度指标代替岩块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指标可不做岩体声波指标测试

5测定岩石强度做单轴抗压强度测定后可不做点荷载强度测定。

1.2围岩分级的主要影响因素

1.2.1体完整性指标

用岩体完整性系数Kv表示,Kv可按下式计算:

Kv=(Vpm/Vpr)2〔1.2-1〕

式中:

Vpm——岩体弹性纵波速度〔km/s〕

Vpr——岩石弹性纵波速度〔km/s〕

当无条件进行声波实测时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v按表1.2定Kv值。

表1.2Jv与Kv对照表

Jv(条/m3)

3

3~10

10~20

20~35

>35

Kv

>0.75

0.75~0.55

0.55~0.35

0.35~0.15

<0.15

1.2.2岩体强度应力比

岩体强度应力比的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有地应力实测数据时

Sm=Kvfr/σ1〔1.2-2〕

Sm--岩体强度应力比;

fr--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

Kv--岩体完整性系数;

σ1--垂直洞轴线的较大主应力(kN/m2)。

2当无地应力实测数据时

σ1=γH(3.2-3)

γ--岩体重力密度(kN/m3);

H--隧洞顶覆盖层厚度(m)。

1.2.3地下水

对Ⅲ、Ⅳ级围岩当地下水发育时应根据地下水类型水量大小软弱结构面多少及其危害程度适当降级。

1.2.4断层带

对Ⅱ、Ⅲ、Ⅳ级围岩当洞轴线与主要断层或软弱夹层的夹角小于30时应降一级。

2铁路隧道围岩分级

2.1铁路隧道围岩分级及其适用条件

目前,我国铁路隧道采用的围岩分级如表2.1所示。

当用物探法测有弹性纵波速度时,可参照围岩弹性纵波速度测定值确定围岩级别。

本分级适用于一般地质情况的隧道,对特殊地质条件的围岩,如膨胀岩、盐岩、多年冻土等需另行考虑。

关于隧道围岩分级的根本因素和围岩根本分级及其修正,可参照2.3内容确定。

表2.1铁路隧道围岩分级

围岩级别

围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围岩开挖后的稳定状态〔单线〕

围岩弹性纵波速度vp〔km/s〕

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

极硬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

60MPa〕:

受地质构造影响轻微,节理不发育,无软弱面〔或夹层〕;

层状岩层为巨厚层或厚层,层间结合良好,岩体完整

呈巨块状整体结构

围岩稳定,无坍塌,可能产生岩爆

4.5

硬质岩〔Rc>

30MPa〕:

受地质构造影响较重,节理较发育,有少量软弱面〔或夹层〕和贯穿微张节理,但其产状及组合关系不致产生滑动;

层状岩层为中厚层或厚层,层间结合一般,很少有别离现象,或为硬质岩石偶夹软质岩石

呈巨块或大块状结构

暴露时间长,可能会出现局部小坍塌;

侧壁稳定;

层间结合差的平缓岩层,顶板易塌落

3.5~4.5

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节理发育,有层状软弱面〔或夹层〕,但其产状及组合关系尚不致产生滑动;

层状岩层为薄层或中层,层间结合差,多有别离现象;

硬、软质岩石互层

呈块〔石〕碎〔石〕状镶嵌结构

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小坍塌,侧壁根本稳定,爆破震动过大易坍

2.5~4.0

较软岩〔Rc≈15~30MPa〕:

受地质构造影响较重,节理较发育;

层状岩层为薄层、中厚层或厚层,层间一般

呈大块状结构

受地质构造影响极严重,节理很发育;

层状软弱面〔或夹层〕已根本破坏

呈碎石状压碎结构

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较大的坍塌,侧壁有时失去稳定

1.5~3.0

软质岩〔Rc≈5®

~30MPa〕:

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节理发育

土体:

1.具压密或成岩作用的黏性土、粉土及砂类土

2.黄土〔Q1、Q2〕

3.一般钙质、铁质胶结的碎石土、卵石土、大块石土

1和2呈大块状压密结构,3呈巨块状整体结构

岩体:

软岩,岩体破碎至极破碎;

全部极软岩及全部极破碎岩〔包括受构造影响严重的破碎带〕

呈角砾碎石状松散结构

围岩易坍塌,处理不当会出现大坍塌,侧壁经常小坍塌;

浅埋时易出现地表下沉〔陷〕或塌至地表

1.0~2.0

一般第四系坚硬、硬塑黏性土,稍密及以上、稍湿或潮湿的碎石土著人、卵石土、圆砾土、角砾土、粉土及黄土〔Q3、Q4〕

非黏性土呈松散结构,黏性土及黄土呈松软结构

受构造影响严重呈碎石、角砾及粉末、泥土状的断层带

黏性土呈易壖动的松软结构,砂性土呈潮湿松散结构

围岩极易坍塌变形,有水时土砂常与水一齐涌出;

浅埋时易塌至地表

1.0(饱和状态的土<

1.5)

软塑状黏性土、饱和的粉土、砂类土等

注:

层状岩层的层厚划分:

巨厚层:

厚度大于1.0m;

厚层:

厚度大于0.5m,且小于等于1.0m;

中厚层:

厚度大于0.1m,且小于等于0.5m;

薄层:

厚度小于或等于0.1m。

2.2各级围岩的物理力学指标

各级围岩的物理力学指标标准值应按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2.2选用。

 

表2.2各级围岩的物理力学指标

重度γ〔kN/m3〕

弹性反力系数K(MPa/m)

变形模量E〔GPa〕

泊松比υ

内摩擦角φ〔º

黏聚力C〔MPa〕

计算摩擦角φ〔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