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3节 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0331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第3节 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第3节 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第3节 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第3节 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第3节 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第3节 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化学第3节 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第3节 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第3节 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学生说不出来时,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或老师进一步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思考;

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解决。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预习案的问题导学,通过实验探究、合作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完成探究案。

课堂教学中力求给学生提供较多生活情境和参与的平台,形成深刻的感受。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引入]在哥伦比亚东部的普莱斯火山地区,有一条河,全长580多公里,河里鱼虾绝迹,两岸寸草不生。

要是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喝一口那河里的水,便会高热眩晕,口舌溃烂,五脏俱损甚至死亡。

如果有人想到河里去游泳,过不了多久,就会皮开肉绽,一命呜呼,甚至连块骨头也留不下。

当地人称它为“谋杀河”!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与之有关重要的物质——硫的性质。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聆听教师的讲解。

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了解自然界中存在的含硫物质及其存在的形态。

[提问]自然界中有哪些含硫元素的物质,它们又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

展示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总结]:

在自然界中硫有两种存在方式:

游离态和化合态,硫磺、二氧化硫、硫化氢还有硫酸、亚硫酸、硫酸盐。

了解自然界中存在着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

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

[提问]自然界中的含硫化合物是怎样产生的?

[介绍]火山喷发时熔岩喷涌、浓烟滚滚,不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产生许多含硫元素的气体,在火山口还有单质硫生成。

这是硫单质及含硫化合物的来源之一。

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图片——火山爆发。

火山喷发时,部分硫转化成硫化氢气体,部分硫转化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气体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比较短,当有氧气、水蒸气、阳光等存在时,二氧化硫被氧化成三氧化硫。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溶于水,分别生成亚硫酸和硫酸。

在地下裂缝中,熔融态的硫与含有铁、砷、汞等元素的物质反应形成矿物。

暴露于地球表面的多种含硫矿物,受到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的作用,生成新的物质如石膏、芒硝等。

为下节课学习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奠定基础。

探究一:

认识硫单质。

[过渡]这些是自然界含硫物质的转化,由于转化缓慢,数量稀少,远不能满足人类对硫元素的需求,因此在实验室进行硫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功能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从而引入本堂课的重要内容——硫单质的性质。

对课堂实验探究充满兴趣和好奇

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

硫单质的物理性质的认识。

启发同学们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对硫进行研究.

问题1、物质的物理性质应从哪些方面去认识?

硫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展示实物硫单质结合课本P86。

学生总结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从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溶解性、密度硬度、导电导热性等方面

2、根据老师所给的屏幕提示展示实物总结,硫单质是一种黄色或淡黄色的固体;

很脆,易研成粉末;

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熔点和沸点都不高。

通过学生亲自观察了解硫的物理性质。

问题2、硫在热的浓NaOH溶液中可以生成Na2SO3和Na2S,方程式为3S+6NaOH==2Na2S+Na2SO3+3H2O,某同学做完硫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壁上附着的硫很难除去。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帮他把试管清洗干净。

1、二硫化碳(物理性质)

2、热的浓NaOH溶液(化学性质)

通过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读信息能力和对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探究活动准备:

硫单质的化学性质的预测。

交流研讨:

预测硫的化学性质

1、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预测硫单质可能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2、从物质类别的角度(与O2、Cl2等非金属单质类比),预测硫单质可能与哪几类物质反应?

[学生交流研讨展示]

1、硫单质为0价,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根据硫为非金属单质进行预测:

硫既可以和金属反应,又可以和非金属反应。

引导学法,学会化学思维方式。

根据学过的物质预测未学物质的性质。

探究二:

硫单质的氧化性——设计实验的方案

问题1、设计实验证明硫和氧气、氯气类似具有氧化性。

写出实验的方案。

(强调:

设计实验的方案注意:

安全性、可操作性和环保意识)

实验的方案改进:

在水槽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放支架,上方放一石棉网上,引燃后用一塑料板盖在水槽上

[学生讨论回答]硫与金属反应。

实验的方案:

将铁粉与硫粉的混合物平铺在一石棉网上,用一根加热后的玻璃棒去引燃药品的一端。

通过对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并提出改进实验方案的方法,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过程—硫与金属反应。

[演示实验]铁与硫反应

在水槽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放支架,上方放一石棉网上,把研细的硫粉和铁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石棉网上堆成一定的形状,用灼热的玻璃棒触及一端。

引燃后用一透明塑料板盖在水槽上(放在投影仪上展示)

[交流研讨]

1.反应开始后就把玻璃棒移开,为什么反应仍然进行?

2.如何验证反应产物是三价铁还是二价铁?

(知识支持:

铁的硫化物易溶于强酸中)

3.对比金属铁与氯气、硫反应时的产物,比较氯气与硫氧化性的强弱。

[练习]写出硫与铝、硫与钠、硫与铜的反应方程式

学生观察现象并总结实验现象:

铁与硫反应火星冒出,整个反应成红热状态,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讨论回答]

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滴加KSCN溶液检验。

(补充:

先加盐酸溶解)

[结论]Fe+S=FeS

3、2Fe+3Cl2=2FeCl3

生成高价的金属氯化物

Fe+S=FeS

生成低价的金属硫化物

结论:

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硫是一种弱氧化剂,只能将变价金属氧化成低价。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领悟硫的氧化性。

并且进一步与氯气的氧化性进行比较。

培养学生类比、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探究三:

硫单质的硫的还原性——设计实验的方案

问题1、人们很早就发现,火山爆发散发出来的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能使人窒息。

设计实验模拟火山喷发产生这种气体的过程,证明硫单质具有还原性。

写出实验的方案

取少量的硫粉放入燃烧匙中,将燃烧匙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硫粉呈熔化状态后,迅速伸入底部有少量水的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通过对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并提出改进实验方案的方法,提高安全和环保意识

硫单质的还原性

[实验视频]——观看硫与氧气的反应

硫与氧气的反应:

取少量的硫粉置于玻璃燃烧匙中,将硫粉加热到融化状态,迅速伸入低部有少量水的氧气集气瓶中。

思考:

做完硫的还原性实验后,想一想硫的氧化性实验的方案改进:

水槽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用一透明塑料板盖在水槽上目的是什么?

SO2跟CO2一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这是下节课的内容。

学生认真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

硫在氧气中燃烧成蓝紫色火焰,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学生思考回答】

减少SO2对空气的污染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体会实验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小结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思考]通过以上两方面的探究,再次请同学们从化合价的角度加深理解,为什么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讨论回答]单质硫是零价的,处于中间价态,而硫的最低价是负二价、较高价态正四价、最高价是正六价,零价的硫可以向这些价态转化,因此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也就是硫既能和金属反应又能和非金属反应的原因。

了解硫在生活中的用途

[提问]通过学习完硫的性质,硫都有哪些用途呢?

四组图片展示硫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观看图片总结]1、“硫磺”温泉可以医治皮肤病

2、用于制造火药、烟花爆竹等。

3、添加入天然橡胶中,增加其耐磨性和弹性,用于制造轮胎、胶管等。

4、用于制造硫酸、化肥、火柴及杀虫剂等。

 

结合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课堂练习

【课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是一种淡黄色能溶解于水的固体

B、硫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

C、硫与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

2、某同学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把温度计打碎了,他首先将大个的汞珠收集

起来,然后再碎汞上面撒了一层硫粉,过了一会,将其扫起一块处理掉。

请问:

这位同学处理汞的方法,应用了硫单质的什么性质

3、实验室常用热的NaOH溶液洗去试管口的沾有的S,其反应如下

6NaOH+3S=2Na2S+Na2SO3+3H2O在此反应中硫表现的是()

A氧化性B.还原性.

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既无氧化性又无还原性

通过习题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验,总结.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投影仪展示

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第三节硫的转化(第一课时)

一、自然界中的硫

1、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2、认识硫单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a.与金属的反应:

Fe+S=FeS

b.与非金属的反应:

S+O2=SO2

3、硫的用途

《硫的转化第一课时》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

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但大部分学生能够预习并完成基础知识,能够大胆讨论问题并积极回答,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知识层面:

前面学习了两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如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以介绍钠和氯气为例)既有理论知识的应用又有方法的指导,学生已整体上对如何学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学生在学习硫元素以前,已经学习了碳、氮两种元素,掌握一些根据化合价定性判断物质氧化还原性的规律,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而《硫的转化》是这些知识的综合利用,更有难度。

对策:

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结合实验探索,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答案。

《硫的转化第一课时》评测结果及简要分析

一、评测结果

全班共42名学生(学生基础差),评测结果采取百分制,其中:

90-99分共15名同学,80-89分共20名同学,80分以下有7名同学。

二、结果分析:

1、出错原因分析:

学生出错原因集中在转移电子的计算题和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能否稳定存在的问题,其中,转移电子的计算题有31人次出错,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能否稳定存在的问题有23人次出错。

2、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从评测结果及练习卷面反馈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尤其是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绝大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