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0226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上海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上海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上海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上海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

《上海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重要精神,以及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提升信息化对浦东新区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确立智慧浦东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依据《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浦东新区“十二五”发展实际和需要,编制本规划纲要。

  

 《浦东新区推进电子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全文(2007)

智慧浦东建设纲要(iPudong2015)

——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重要精神,以及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提升信息化对浦东新区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确立智慧浦东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依据《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浦东新区“十二五”发展实际和需要,编 制本规划纲要。

 一、卓越成就与瓶颈问题

 “十一五”时期,浦东新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成效显著,信息化总体水平居全国前例,部分指标已接近或达到信息化领先国家和地区水平。

 

(一)卓越成就

2010年,浦东新区荣获我国信息化最高荣誉“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

具体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国内领先

 “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的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快速发展,综合水平继续居国内前例。

主干网络能级不断提升。

到2010年底,新区主干光缆总长已达23204皮长公里,城市光网覆盖用户40万户,覆盖率达29%。

无线覆盖区域快速拓展。

基本建成覆盖全区重点区域、重要场所的3G网络,室外无线基站1381个,移动宽带用户数178万户,WiFi热点覆盖达1417个。

数字电视覆盖率极大提高。

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用户达到35万户,IPTV用户超过28万户,NGB覆盖率达42.5%。

数据存储空间大幅提升。

政府数据中心机架数达62个,通信运营商和其他企业数据中心机架数达10025个,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共荣格局。

  2、电子政府框架日趋完善

  “十一五”期间,以《浦东新区推进电子政府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基本建成了新区电子政府“五横两纵”框架体系,初步解决“跨系统资源整合,跨 部门业务协同,跨领域公众服务”部分问题。

基础网络完成升级改造。

政务网、教育网、公安网三大网络能级逐步提升,其中政务外网实现万兆骨干、千兆汇聚、百兆接入的网络构架,校园网实现区内550余所职校、中小学、幼儿园互通互联。

信息资源更加汇聚。

建成新区实有人口库、市场主体库、空间地理数据库并推广应 用,建成公共数据中心,满足政务资源容灾备份等需求。

应用支撑平台逐步完备。

建成新区协同办公平台,并实现对其他应用系统的认证授权、数据交换、基础服务等支撑功能,目前所有党政机关均已通过该平台实现网上协同办公。

应用服务成效显著。

建成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行政审批平台、公共财政服务平台等数十个应用服务系统,公众满意度、行政透明度和行政效能得到明显提高。

服务渠道层更加亲民。

以“上海浦东”门户网站为基础,开设了“浦东市民中心受理大厅”和“张江一表制受理大厅”,共提供932项服务事项告知、668张表格和22个行政事项的在线受理和反馈。

 3、行业应用水平快速提升

  “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以需求和项目为导向,围绕产业应用、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等领域实施了一批重点信息化项目,极大的提升了新区信息化应用整体水平。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势头良好。

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向金融、航运、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渗透。

到“十一五”期末,新区企业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普及率达75%,企业门户网站建站率达49.2%、企业电子商务行为率达22.1%。

2010年浦东新区成为“上海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践区”。

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初步形成。

建成“一总三子”综合交通信息管理平台、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环境管理电子政务和社会服务协同应用平台等应用 系统,基本形成了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互动化的城市管理体系。

“一总三子”综合交通信息管理平台荣获“2010中国城市信息化应用示范奖”。

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建成家校通、医疗卫生信息共享联动工程(一期)、电视影像库与网络电视制播平台等项目,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实现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社区管理等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

农村信息化取得实质进展。

开展“一村一网”建设,完成了194个涉农行政村和155个非涉农行政村的网站建设 工作;

开发涉农信息资源,实现“绿、特”农产品网上营销;

加强信息化培训普及,超额完成市政府实事项目“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工程,三年累计培训13359人次,宣传普及122477人次。

  4、信息产业发展持续突破

  “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以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的信息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

产业能级快速提升。

电子信息制造业(包括集成电路、光电子、通信设备制造)2010年实现产值达2146.1亿元,同比增长39%,占上海市30.39%。

集成电路344亿元, 占上海市64%,已形成国内技术层级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产业集群。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以“软件+服务+内容”为架构,在游戏软件、金融软件、部分嵌入式软件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2010年实现收入达1380.2亿元,占上海市54.5%。

优秀企业加快崛起。

到2010年,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16家,占上海市51.67%,经营收入超亿元软件企业66家,占上海市42%,各项指标均居全市各区县之首。

新兴领域日渐繁荣。

以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成为推动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其中物联网已初步形成包括芯片和模块制造、软件和系统集成、网络运营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2010年获批“上海市物联网产业基地”;

电子商务呈现总量大、产业链完整、业态模式超前的发展态势,2010年交易额达2800亿元,占全市60% 以上,浦东新区成为国家工信部批准的“国家电子商务综合创新实践区”。

产业基地蓬勃发展。

在集成电路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基地等国家级和上海市级产业基地快速发展基础上,浦东软件园二期、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市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以及电信、移动、大唐等央企产业基地也实现快速发展,成为培育优秀企业、 促进产业转型的重要阵地。

5、应用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在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导小组及新区推进电子政府建设联席会议的领导和协调下,浦东新区信息化环境进一步优化。

制度规范更为完善。

颁布了《浦东新区推进电子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浦东新区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建立了信息安全测评、软件测评和IT审计制度。

宣传推广更为到位。

组织了信息化大型宣传展,举办了中国(上海)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论坛、国际金融信息化论坛等大型专题论坛,积极和主流媒体合作宣传和推广新区信息化建设理念和最佳实践。

技术培训更为专业。

每年开展4-5次新技术、新领域信息化培训,并鼓励信息化专职人员参加信息主管、COBIT国际认证IT治理等职业资格培训,提高队伍专业水平。

 

(二)瓶颈问题

浦东新区“十一五”期间虽然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作为我国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作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与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相比较,信息化作用的发挥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信息化核心价值认知度参差不齐

  党的“十七大”已经明确将“信息化”紧列“工业化”之后成为国家发展的“五化路径”之一;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列为重大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但是,少数单位对于“五化路径”和“两化融合”战略缺乏起码的认知,“纯技术论”、“纯工具论”、“纯部门论”仍有市场。

同时,信息化集约建设和信息资源共享尚未形成有力保障,“信息孤岛”和“孤岛惯性”仍然存在,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共享和协同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2、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力亟待提升

 浦东新区的信息网络设施虽然比较发达,但区域发展并不均衡,“一百米末梢”和“无缝的无线覆盖”还存在“断点和盲区”;

网络带宽也远远不够,尤其是感知体系等新兴基础设施尚未全面成为城市建设标准配置,城市光网、无线基站等主要网络建设因此而阻力重重,而且由于统筹机制不健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 费现象客观存在。

3、信息化产业发展竞争力喜忧参半

浦东新区的信息产业虽然已经超过上海市半壁江山,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当前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仍然喜忧参半。

具体表现在:

产业在空间上高 度集聚,但产业生态结构脆弱,产学研各类要素的内生关联性不高;

创新企业星罗棋布,但龙头企业凤毛麟角;

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但整机产品和本土品牌严重缺失;

政府公共项目投资很大,但是对民族企业的技术和产品采购比例很小;

新技术和新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但应用领域的过多“标准”、“规范”严重制约试点示范 应用和推广。

因此,有必要紧扣浦东新区实际,把握行业规律和发展趋势,逐步突破瓶颈问题,实现“智慧引领模式变革”的愿景目标。

 

 二、趋势研判和愿景目标

(一)发展趋势

 在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资源约束和严格的绿色环保要求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探索进一步发展的有效路径。

其中,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推动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迅速兴起,并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

“十二五”是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重要战略发展期,也是浦东新区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将智慧浦东建设作为浦东新区“十二五”期间的战略任务之一,符合上述发展趋势。

 首先,信息技术的新兴应用理念和模式正引领发达国家迈向智慧社会。

物联网、云计算、4G等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引发了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理念,智能产业和智慧应用正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引擎。

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都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推动未来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实现经济持续快速提升的战略举措。

欧盟更是对70个中等城市分析后,形成了六大纬度(智慧经济、智慧民众、智慧治理、智慧移动、智慧环境、智慧生活)、31个要素、74项指标的“智慧城市评价体系”。

可以预见,“智慧引领模式变革”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

  其次,智慧城市建设已在国内迅速起步。

鉴于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将推动城市发展模式走向更为便捷、高效、智能、绿色,更将带动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实现更大发展,并催生出更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北京、南京、武汉、深圳、宁波、无锡、广州、佛山等为代表的国内大中城市均颁布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纲要文件或战略设想,江苏省更是提出了“智慧江苏”的蓝图。

同时,建设智慧城市已经纳入上海“十二五”规划纲要。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内的快速兴起,上海市“十二五”规划明确将智慧城市锁定为发展战略之一,并将出台“指导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

这表明,“十二五”期间,建设智慧化的城市已成为上海顺应国际发展趋势、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智慧化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应用体系和新兴产业发展将成为上海政府工作的重心之一,各类资源将优先配置到智慧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