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自考题模拟7.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6008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卫生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前卫生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前卫生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前卫生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前卫生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卫生学自考题模拟7.docx

《学前卫生学自考题模拟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卫生学自考题模拟7.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卫生学自考题模拟7.docx

学前卫生学自考题模拟7

学前卫生学自考题模拟7

第Ⅰ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成人骨组织中无机物约占______

A.1/3

B.1/4

C.2/3

D.1/2

答案:

C

[考点]本题考查成人骨组织中无机物的含量。

[解答]随年龄增大,人体中无机物含量逐渐升高,有机物含量减少。

成人骨组织中无机物约占2/3,骨组织硬度大、弹性小。

2.大脑半球表面由一层凸凹不平的皮质覆盖,厚度为______

A.1~3毫米

B.1~4毫米

C.2~3毫米

D.2~4毫米

答案:

B

3.婴儿出生时,感知觉中尚不发达的是______

A.嗅觉

B.味觉

C.触觉

D.视觉

答案:

D

[考点]本题考查婴儿的感知觉发展。

[解答]感知觉是婴儿认识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婴儿一出生就具备敏锐的嗅觉、味觉及触觉。

相对而言,婴儿的视觉和听力在胎内发育较慢,婴儿刚出生时,视力模糊,视野窄,晶状体调节能力差。

4.下列矿物质属于微量元素的是______

A.钙

B.镁

C.硫

D.铜

答案:

D

[考点]本题考查矿物质的分类。

[解答]A、B、C三项属于宏量元素。

5.下列属于婴幼儿心率特点的是______

A.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B.年龄越小,心率越慢

C.时常忽快、忽慢

D.时常停止

答案:

A

[考点]本题考查婴幼儿心率特点。

[解答]学前儿童因心肌收缩能力弱、心脏容积小,每搏输出血量少,机体通过加快心跳次数和泵血量来补偿其不足。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6.具有保护和固定内脏器官功能的营养素是______

A.脂肪

B.蛋白质

C.碳水化合物

D.微量元素

答案:

A

[考点]本题考查脂肪的功能。

[解答]脂肪具有保暖、保护和固定脏器、减震等作用。

胖人的皮下脂肪可使冬天抗寒能力增强;瘦人因脏器表面附着的脂肪少影响到内脏器官的稳定性,易患胃下垂、肾下垂等疾病。

7.富含钙的食物是______

A.虾皮

B.猪肝

C.胡萝卜

D.西红柿

答案:

A

8.儿童做噩梦并伴有紧张、害怕、呼吸心跳加速、出汗等症状,通常患儿醒后对梦境多能回忆,醒后长时间不能入睡。

这是______

A.癫痫发作

B.夜惊

C.梦游症

D.梦魇

答案:

D

9.婴幼儿生理性远视一般发生在______

A.5岁前

B.6岁前

C.7岁前

D.10岁前

答案:

A

[考点]本题考查生理性远视发生的年龄。

[解答]婴幼儿眼睛发育不成熟,5岁前多为生理性远视,通常到6岁左右,儿童随眼球的发育视力从远视逐渐变为正视。

10.学前儿童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

A.与病人隔离

B.不去公共场所

C.进行预防接种

D.不接触病人用过的物品

答案:

C

[考点]本题考查学前儿童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最简的方法。

[解答]学前儿童发育不成熟决定了其易感性,预防接种是当前最有效、最经济、最简便的学前儿童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11.下列不属于使用最广泛的生长发育评价的形态指标的是______

A.身高

B.体重

C.头围

D.胸部前后径和胸廓横径

答案:

D

[考点]本题考查常用的形态指标。

[解答]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使用最广泛的形态指标为身高、体重和头围。

另外。

坐高、上肢长、下肢长、足长、肩宽、胸围、皮脂厚度、上臂围和大腿围等指标也常作为评价指标。

12.下列不属于风疹症状的是______

A.发病初期仅有低烧及很轻的感冒症状

B.发烧第二天开始出皮疹

C.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D.起病突然,高烧可达40℃

答案:

D

[考点]本题考查风疹的症状。

[解答]风疹的潜伏期是2~3周,所以不能说起病突然,且发病初期,表现为低烧及很轻的感冒症状。

故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13.儿童能用手写字、绘画、使用剪刀等是在______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答案:

D

14.幼儿问题行为矫正使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是______

A.社区疗法

B.行为疗法

C.游戏疗法

D.家庭疗法

答案:

B

15.下列不属于孤独症的症状的是______

A.社会交往障碍

B.言语交流障碍

C.非言语交流没有障碍

D.行为异常

答案:

C

[考点]本题考查孤独症的症状。

[解答]患孤独症的患儿非言语交流也有障碍,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不舒适或需要,表情显得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16.下列症状预示幼儿可能患有肺炎、心脏病的是______

A.幼儿面色红润,充满朝气

B.幼儿面色发红,并伴有体温升高

C.幼儿发烧,并伴有面色发白或发紫

D.面色和眼结膜苍白

答案:

C

[考点]本题考查生病的迹象。

[解答]A项表明幼儿很健康,B项预示幼儿可能患感染性疾病,D项预示幼儿可能贫血或失血。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______。

答案:

神经组织

2.神经系统由______和周围神经两部分组成,是人体的管理和指挥中心。

答案:

中枢神经

3.3岁前儿童使用______测量身高,3岁以上儿童采用立式身高计测量身高。

答案:

量床

4.评价儿童心理发展主要采用______对儿童心理综合发展水平或某一单项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答案:

量表

5.学前儿童的情绪表现具有______的特点,易变换、易冲动、易外露、易传染。

答案:

不稳定

6.任何一种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和流行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______。

答案:

易感者

7.人工呼吸的急救方法常用于抢救______正常,但没有呼吸的伤者。

答案:

脉搏

8.幼儿园教育活动包括健康、语言、科学、社会和______等五大领域的活动,是幼儿在园进行的主要学习活动。

答案:

艺术

9.在我国,意外伤害已经成为______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答案:

0~14

10.临床上根据骨折的类型将其分为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和______。

答案:

青枝骨折

三、判断改错题

(每小题2分。

共10分。

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并写出正确答案。

1.3岁后脑发育主要表现为脑细胞体积增大和神经纤维突起增多、变长;5岁左右神经纤维髓鞘化完成。

答案:

ד5岁”改为“6岁”

2.媒体对儿童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答案:

ד都是积极的”改为“既有好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

3.学前儿童容易缺乏的矿物质是钙、铁、锌、碘。

答案:

4.人们习惯将大米、小米、面粉称为粗粮。

答案:

ד粗粮”改为“细粮”。

5.如果吃饭时被鱼刺卡住,可以采用饮醋、吞咽饭菜等方法将异物咽下。

答案:

ד可以”改为“切忌”。

四、简答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

1.简述学前卫生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案: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法。

(3)观察法。

(4)个案研究法。

(5)行动研究法。

2.简述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

答案:

学前儿童消化系统卫生保健的重点是帮助幼儿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和科学安排膳食。

(1)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2)适当控制甜食,睡前不吃糖果点心。

(3)定时大便。

(4)科学安排膳食。

3.简述惩罚法的实施要点。

答案:

(1)及时惩罚。

(2)保持惩罚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3)避免惩罚太轻或太重。

(4)选择恰当的惩罚物。

4.简述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及幼儿园常见的流感、水痘、手足口病、腮腺炎、乙肝、痢疾的传播途径。

答案:

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有:

空气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幼儿园常见的流感、水痘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腮腺炎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乙肝主要通过间接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痢疾主要通过虫媒传播和饮食传播。

5.简述良好生活与卫生习惯养成的意义。

答案:

(1)良好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养成是保证幼儿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2)良好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养成是提高机体工作效能的基础。

(3)良好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养成使幼儿受益终身。

(4)良好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养成也是幼儿园工作的需要。

五、问答题

(每小题6分,共18分。

1.构成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异常行为”通常具有哪些特征?

答案:

构成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异常行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行为表现显著异于常态,不符合学前儿童年龄发展水平,表现为过度、不足或不适宜。

第二,异常行为经常出现或持续时间较长,对学前儿童自己或他人造成不良影响。

也就是说,问题行为应是经常发生而且发生频率较高的异常行为,偶尔出现的异常行为不属于问题行为。

第三,异常行为是学前儿童自己不能控制和有效处理的行为,需要他人帮助解决。

第四,排除疾病或缺陷所致。

第五,行为表现较单一、程度轻,且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变化(增多或消失)。

2.试述儿童身体疾病的预防。

答案:

儿童身体疾病的预防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

首先,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通常做法是保证幼儿营养供给充足、膳食平衡,保证睡眠充足、生活有规律,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促使机体器官、组织的发育和功能的提高;按期进行预防接种等。

其次,减少机体与致病因素的接触。

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幼儿接触有害、有毒的物品和各种致病因素。

最后,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卫生习惯,消除危险因素。

3.学前儿童常用的降温方法有哪些?

答案:

(1)冷敷。

用冷水浸湿毛巾,折叠成数层,放在患儿前额,每5~10分钟更换一次;或用冷水浸湿毛巾擦拭身体(小婴儿最好是用温水)。

需要注意的是,心前区、腹部、颈部、足底等部位忌冷敷。

(2)冰敷。

将冰块捣碎用塑料袋包好,再包上干毛巾,放在患儿的前额降温。

使用冰袋降温时应防冻伤,每10分钟检查一次。

(3)酒精擦浴。

将75%的酒精加水稀释至30%左右,或者用相同度数的白酒,用纱布或小毛巾蘸酒精擦拭腋窝、肘部、腹股沟、腘窝等有大血管行走的部位,借助酒精的挥发作用降温。

(4)药物降温。

服用退烧药,药物使毛细血管扩张,通过大量出汗达到降温目的。

每次服用退烧药须间隔4小时以上。

六、论述题

(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试述预防肠蛔虫症和蛲虫病的方法。

答案:

(1)预防肠蛔虫症感染,要加强对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通过宣传教育让学前儿童了解蛔虫的感染途径和危害,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随地大小便。

(2)预防蛲虫病应定期普查是否有蛲虫感染,对感染者进行驱虫治疗。

搞好环境卫生,对患儿的衣服、被褥、玩具、座椅等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通常内衣、被单、床单等洗前先用开水烫煮,以杀死虫卵。

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吃手指,勤换衣裤、勤晒被。

2.试述学前儿童阅读时正确的用眼方法。

答案:

(1)光线要柔和,避免在强光下或暗光下阅读。

长期在暗光下阅读会增加睫状体和晶状体的调节负担,产生视觉疲劳导致近视。

强光下阅读可导致视网膜发炎或引起视网膜病变。

阅读时光线应从左上方射入,光照强度以阅读时眼睛舒适为宜。

(2)保持一定的阅读距离。

阅读书籍时眼与书本适宜的距离是一尺,这时眼睛看物体不需要调节,不容易疲劳;看电视时,眼睛与电视的最佳距离是2~3米,电视屏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