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5953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docx

《中国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docx

中国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中国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概况

1.市场结构

2006年,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规模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截止到2006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43.95万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7.3%;其增长率较2005年有所放缓,降低了1.3个百分点。

分机构来看:

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22.54万亿元,增长14.7%,增速较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7.14万亿元,增长22.9%,增速比上年降低了0.8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2.59万亿元,增长27.4%,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1.68万亿元,增长17.2%,比上年降低3.4个百分点。

在负债方面,2006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负债总额为41.7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6%。

其中:

国有商业银行负债总额21.27万亿元,增长13.3%;股份制商业银行负债总额6.87万亿元,增长22.5%;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总额2.47万亿元,增长26.5%;其他类金融机构负债总额11.1万亿元,增长17.2%。

总体上看,不同类型的银行业机构在2006年的发展情况延续了过去几年的趋势,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增长率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而其他几类机构,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速度则远高于平均速度。

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下降,不同类型机构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图10-1分析了2003~2006年各类机构资产份额的变化。

图10-1各类银行业机构资产占比情况(2006年)

2.资产质量

在资产负债规模继续扩大的同时,2006年,各类银行业机构的资产质量较上年有所改善。

根据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06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549.2亿元,比上年减少584.4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率为7.09%,比上年下降1.52个百分点。

其中,损失类贷款余额为4685亿元,比2005年减少121.5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2.65%,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总体上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比率的双降。

分机构来看,不良贷款的主要部分依然集中于国有商业银行,2006年末,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0534.9亿元,占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83%,不良率为9.22%。

不过,与上一年相比,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还是有了一定的改观,不良贷款余额减少了190亿元,不良率也下降了1.27个百分点。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较好,2006年末,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总体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168.1亿元,比上年减少303亿元,不良率为2.81%,比上年下降1.41个百分点。

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改善也较为明显,年末不良资产余额为654.7亿元,比上年下降187亿元,不良率为4.78%,较上年下降2.95%。

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53.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6.5亿元,不良率为5.9%,较上年略有下降。

在各类银行机构中,外资银行的各类资产质量状况最好,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37.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不良率仅为0.78%,比上年下降0.27个百分点。

图10-2和图10-3列出了各类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情况。

图10-2各类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2005~2006年)

图10-3各类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2005~2006年)

3.存贷款

2006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8万亿元,同比增长15.9%,比上年低2.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95万亿元,同比多增5291亿元。

其中:

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3.5万亿元,同比增长16.8%,比年初增加4.93万亿元,同比多增5226亿元;外汇存款余额1611亿美元,比年初增加89亿美元,同比多增21亿美元。

从存款结构看,企业和居民更加倾向于活期存款。

2006年末,金融机构居民户人民币存款余额16.4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09万亿元,同比少增1125亿元;其中,活期存款稳定增长,定期存款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企业存款余额11.3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74万亿元,同比多增6076亿元;其中,活期存款增长明显加快,定期存款增长率总体有所下降。

财政存款余额1.0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919亿元,同比多增1161亿元。

贷款方面,2006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年高1.8个百分点。

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5.1%,比年初增加3.18万亿元,同比多增8265亿元,全年贷款投放呈现前多后少、逐季减少的格局,一至四季度分别新增贷款1.26万亿元、9208亿元、5787亿元和4247亿元。

外汇贷款余额1664亿美元,同比增长10%,比年初增加168亿美元,同比少增3亿美元。

分机构看,主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均同比多增,外资金融机构占比上升较多。

见表10-1。

表10-12006年分机构人民币贷款情况

分期限来看,短期贷款增长速度相对要慢于中长期贷款。

从2005年末开始,银行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开始超过了短期贷款。

截止到2006年末,全部银行业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06512.4亿元,短期贷款余额为98509.53亿元。

见图10-4。

银行贷款期限结构的变化与宏观调控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

在控制信贷总量增长速度的情况下,为达到监管当局的要求,银行会首先缩减相对容易调整的各种短期贷款项目,特别是流动性较高的票据融资业务。

如此一来,短期贷款增长速度自然会大大慢于中长期贷款,最终导致银行整体的贷款期限拉长。

图10-4全部银行机构贷款期限结构(2004~2006年)

从总体上来看,在整个2006年,存款增长速度一直要快于贷款增长速度,贷存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加之存款基数本身较贷款更大,银行体系存贷款之间的差额(即存款)也在不断增大。

截止到2006年末,全部金融机构贷存比为67.16%,比2005年末下降0.64个百分点。

存差总额为110148.8亿元,比2005年增加17669.69亿元。

银行体系面临着较大的资金运用压力。

(二)监管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及银行业发展动向

1.监管体系建设

在过去三年工作的基础上,2006年,中国银监会继续加强和改进银行业监管,着力建立银行业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持续提高银行业防范风险的能力。

在全面清理监管法规的基础上,银监会在2006年新出台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商业银行合规风险指引》等部门规章。

此外,为适应银行业全面开放需要,推动出台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成为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里程碑。

经过努力,已初步形成了内容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信息科技风险等全方位的银行业审慎监管法规体系框架。

简要概括起来,2006年,中国银监会在监管框架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包括:

第一,统一商业银行监管评级。

2006年1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以下简称《内部指引》)。

《内部指引》分为总则、评级要素、评级操作规程和职责分工、评级结果的运用和附则共五个部分,对监管评级的依据和适用范围、评级要素、评级结果及监管措施、评级步骤和信息披露等项内容做了说明。

目前,《内部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所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机构,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外资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第二,发布《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

2006年1月15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以下简称《核心指标》),该指标体系从2006年1月1日起试行,在总结试行情况并重新修订后将于2007年正式施行。

《核心指标》共4章23条,包括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御三大类指标及指标值,其中,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8个。

《核心指标》覆盖了中国银行业最为重要的信用、市场、操作和流动性四种风险。

《核心指标》还规定了相应的检查监督措施,明确了对商业银行的具体要求。

第三,加强对外汇风险的监督管理。

在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开始加大。

作为中国外汇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开始逐渐加大。

而事实上,从可获得的数据看,由于人民币在2005年下半年以来的急剧升值,外汇敞口较大的银行都出现了一定的汇兑损失。

鉴于此,2006年3月,银监会下发通知,督促银行业机构进一步加强外汇风险管理。

通知针对当前中国银行业机构外汇风险管理中面临的新挑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具体指导意见。

通知要求,各银行机构要高度重视、全面评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对本行外汇业务和外汇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外汇风险管控机制。

通知就银行业机构外汇风险敞口头寸计算、外汇交易限额管理、价格管理和外汇交易报价、系统建设、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外汇交易中的操作风险、外汇风险内部审计、外汇衍生产品风险管理、外汇交易员和外汇风险管理人员配备等外汇风险管理中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

银行业机构是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

有效管理外汇风险,既是银行业机构安全、稳健经营的需要,又是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平稳实施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

银行机构要严格遵照通知要求,建立和完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防止产生重大外汇交易损失。

通知的发布将进一步加强银监会对银行机构外汇风险的监督管理,促进银行机构不断提高外汇风险管理水平。

第四,规范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以来,各家商业银行发售的各类理财产品已经超过了1400种。

不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与之相关的风险也开始显现出来,并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此,银监会于2006年6月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对各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所面临的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策略风险等予以提示,并提出以下十项要求:

一是理财产品(计划)的名称应恰当反映产品属性,避免使用带有诱惑性、误导性和承诺性的称谓;二是理财产品(计划)的设计应强调合理性;三是理财产品(计划)的风险揭示应充分、清晰和准确;四是高度重视理财营销过程中的合规性管理;五是严格进行客户评估,妥善保管理财业务相关记录;六是加强对理财业务市场风险的管理;七是采取有效方式及时告知客户重要信息;八是妥善处理客户投诉,减少投诉事件的发生;九是严格理财业务人员的管理;十是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力,避免理财业务的不公平竞争。

第五,发布《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2006年10月,为加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维护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合规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建立与其经营范围、组织结构和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并建立合规绩效考核制度、合规问责制度和诚信举报制度等三项基本制度。

《合规风险管理指引》还规定了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合规管理职责。

第六,发布《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

2006年12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以下简称《金融创新指引》),鼓励商业银行在审慎经营的基础上开展各项金融创新活动,并于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之日开始实行。

《金融创新指引》共7章48条,分为总则、金融创新的基本原则、金融创新的运行机制、金融创新的客户利益保护、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金融创新的监督管理和附则等七个部分。

《金融创新指引》鼓励符合五项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广泛、更便利、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2.银行业发展动向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监管环境的日益强化,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策略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