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但有人说:
“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改国号为周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修订法律,废除酷刑苛法D.减轻人民负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4.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
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5.盛唐时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一大批诗人.他诗风雄奇飘逸,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象,人们称他为“诗仙”。
他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6.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的作用时指出:
中国没有世袭的官吏和贵族,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
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
该制度()
A.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B.不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
C.为普通士人提供了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的机会
D.提高了高门权贵子弟的地位
8.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A.唐朝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
B.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戴
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
D.唐朝时北方各民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
9.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
唐朝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人。
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的目的是(
)
A.求取佛经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D.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10.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B.遣唐使的到来C.文成公主入藏D.鉴真东渡
11.唐朝时期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很大。
现在很多国家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2.下图示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
图中“▲(755一763)”处应该填写
A.黄巢起义B.贞观之治C.安史之乱D.开元盛世
13.“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 )
A.秦始皇B.汉武帝C.赵匡胤D.李世民
14.【最新】4月上映的电影《忠烈杨家将》讲述的是北宋年间杨家将抗辽的故事,辽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党项
B.女真
C.回纥
D.契丹
15.“(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体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
《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交流、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岳家军的抵抗
16.宋太祖说: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
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是()
A.重文轻武B.强干弱枝C.重内轻外D.冗官冗费
17.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B.C.D.
18.岳飞在其《满江红·
怒发冲冠》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这里的“匈奴”指代的是()
A.女真统治者B.突厥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
二、综合题
19.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
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
这位皇帝是()
A.隋炀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大运河》图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
”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河”是谁在位期间开通的?
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2)仔细观察材料一,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
(不能填写字母)
(3)材料二是出自一位君主之口,这位君主是谁?
说说这位君主意识到了什么问题?
(4)隋唐时期的繁荣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1.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
探究二经济篇
(2)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探究三文化篇如图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
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3)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探究四.感悟篇
(4)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结合本主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步骤一:
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5)社会经济的和谐:
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6)君主与大臣的和谐:
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一例相处融洽的君臣。
(7)民族与民族的和谐:
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一个典型事例。
步骤二:
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的音符。
(8)这段时期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是谁?
步骤三:
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9)结合本主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2.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民族政权并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示意图和所学内容,请将下列一段对此示意图的简介补充完整。
北宋结束了A________________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与辽和西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与辽和西夏出于并立的状态。
后B_____________灭辽,并南下灭亡北宋。
1127年,北宋皇帝宋钦宗的弟弟______________登基称帝,定都_____________,史称南宋。
(2)说出南宋抗击B政权的一位英雄人物,并说出相关战役一例。
之后南宋和B政权之间议和,其内容是什么?
(3)结合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谈一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B
【详解】
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统一全国。
“混南北为一区”就是指隋文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行了全国的统一。
故B符合题意;
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材料中“混南北为一区”的主旨,排除A;
材料论述的是国家统一,不是经济发展,排除C;
大运河开凿是隋炀帝时期,排除D。
故选B。
2.C
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C选项符合题意。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后,年年远出巡游,三游江都严重骚扰了地方百姓的正常生活。
A选项不符合题意。
加强北部边防本身与大运河无关,说法错误。
B选项不符合题意。
巩固隋朝的统治是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但是隋朝短命而亡。
并不是其最深远的影响。
D选项不符合题意。
由此,ABD可排除,故选C。
3.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是因为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她也十分注意减轻人民负担。
ABC与题意不照应。
故选D。
4.C
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5.A
【分析】
抓住关键词:
“诗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白的诗风雄奇飘逸,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象,人们称他为“诗仙”。
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
6.C
根据所学知识,①是唐朝创制的灌溉工具筒车;
②是西汉的翻车(即龙骨水车);
③是西汉的新型播种工具耧车;
④是唐朝创制的曲辕犁。
综上所述唐朝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是①④。
故选C。
7.C
试题分析:
材料中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评价的“中国没有世袭的官吏和贵族,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的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度,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这一制度为普通士人提供了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的机会。
故C符合题意。
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统治基础;
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
科举制打破了高门权贵子弟对仕途的垄断。
故ABD不符合题意。
8.B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对少数民族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人民的拥戴,北方各族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B项符合题意;
A项表述较为片面,唐太宗时并不完全是因为强大,而在于实行有效的民族政策;
CD两项表述错误;
由此分析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
抓住信息“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是解题的关键,唐太宗时期,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戴,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这是出现民族关系友好的最根本原因。
9.D
依据所学可知,唐代社会繁荣开放,为了更好地吸取唐朝的文化,日本在唐朝时大量派遣唐使,这些遣唐使对于日本当时仿效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具有积极作用,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0.A
依据题干“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期高僧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取经,学习外国佛教文化,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符合题意,A正确;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遣唐使以及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反映的是古代日本大力学习中国文化,BD排除;
唐朝时期唐太宗送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这属于国内的民族交往而非中外交流,C排除。
故选A。
11.B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以先进的制度、强盛的国力以及发达的文化影响世界各地,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把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B符合题意;
中国人是炎黄子孙,A排除;
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表述与史实不符,C排除;
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与题干内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