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9188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三、三种滑轮特点

三种滑轮特点:

1)定滑轮特点:

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特点:

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pagebreak]

四、滑轮组

1、定义:

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

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条件:

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注意:

如果不忽略动滑轮的重量则:

3、动力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是: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即s=nh。

如下图所示。

(n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

4、绳子端的速度与物体上升的速度关系:

五、动滑轮

①定义:

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

动滑轮的实质是:

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六、定滑轮

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定滑轮的实质是:

等臂杠杆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七、滑轮组组装

滑轮组的组装:

(1)根据的关系,求出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n;

(2)确定动滑轮的个数;

(3)根据施力方向的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

确定定滑轮个数的原则是:

一个动滑轮应配置一个定滑轮,当动滑轮上为偶数段绳子时,可减少一个定滑轮,但若要求改变力的作用方向时,则应在增加一个定滑轮。

在确定了动、定滑轮个数后,绳子的连接应遵循“奇拴动、偶拴定”的规则,由内向外缠绕滑轮。

八、轮轴

由两个半径不同的轮子固定在同一转轴的装置叫做轮轴。

半径较大的轮叫轮,半径较小的轮叫轴。

2、实质:

轮轴可看作是杠杆的变形。

3、特点:

当把动力施加在轮上,阻力施加在轴上,则动力臂l1=R,阻力臂l2=r,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即F1R=F2r,∵R>

r,∴F1

九、杠杆示意图画法

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1)根据题意先确定

支点O;

(2)确定动力和阻力并用虚线将其作用线

延长;

(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并用l1和

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如图所示,以翘棒为例。

第一步:

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哪一点转动,用字母“O”表示。

如图甲所示。

第二步:

确定动力和阻力。

人的愿望是将石头翘起,则人应向下用力,画出此力即为动力用“F1”表示。

这个力F1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

而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朝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用“F2”表示如图乙所示。

第三步:

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将力的作用线正向或反向延长,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并标明相应的“l1”“l2”,“l1”“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丙所示。

十、杠杆的应用

三种杠杆应用:

1)省力杠杆:

L1>

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

L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

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

天平)

十一、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

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

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

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写成公式F

(1)l

(1)=F

(2)l

(2)也可写成:

F

(1)/F

(2)=l

(2)/l

(1)

解题指导:

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

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

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

此类问题中阻力×

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

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十二、杠杆示意图五要素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2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