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有臭鸡蛋气味:
H2S
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
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蓝色沉淀:
Cu(OH)2、CuCO3③红褐色沉淀:
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
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
不溶的碱。
4.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2NaOH=Na2CO3+H2O(H2CO3+2NaOH=Na2CO3+2H2O)
SO2+2KOH=K2SO3+H2OH2SO3+2KOH=K2SO3+2H2O
SO3+2NaOH=Na2SO4+H2OH2SO4+2NaOH=Na2SO4+2H2O
②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H2O=H2CO3SO2+H2O=H2SO3SO3+H2O=H2SO4N2O5+H2O=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5.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2HCl=CuCl2+H2OCu(OH)2+2HCl=CuCl2+2H2O
CaO+2HCl=CaCl2+H2OCa(OH)2+2HCl=CaCl2+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H2O=2KOHNa2O+H2O=2NaOHBaO+H2O=Ba(OH)2CaO+H2O=Ca(OH)2
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MgO+H2OCu(OH)2=CuO+H2O2Fe(OH)3=Fe2O3+3H2O2Al(OH)3=Al2O3+3H2O
(二)解实验题
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
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
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除HCl气体可用:
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
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2.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
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
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
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
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
CO点燃烧掉;
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
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3.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
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5%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4.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
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
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
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
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
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
[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5.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
(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
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
(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
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
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设计实验
(1)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证明蜡烛有氢元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有碳元素。
(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图
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烧杯里,点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倒CO2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
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7.解题:
计算题的类型有
a.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b.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c.由a和b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100%
(2)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的原子质量和/化合物的质量×
(3)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某化合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
(4)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的质量和/混合物的质量×
或:
某元素质量分数=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5)解题技巧
a.审题:
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
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b.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⑤答。
八、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
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
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
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
(1)金属元素、
(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
(1)FeO、
(2)Fe2O3、(3)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
(1)均一性;
(2)稳定性;
(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
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
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2)磁铁矿(Fe3O4);
(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
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1)升温、
(2)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
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
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
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
降温、加溶剂;
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
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
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9.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0.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1.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
(1)硫酸铜晶体;
(2)氢氧化铜沉淀;
(3)硫酸铜溶液。
2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
(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
(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3.三大气体污染物:
SO2、CO、NO2
2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
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5.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不用手接触药品;
(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3)不尝药品的味道。
26.古代三大化学工艺:
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7.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
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29.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
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0.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
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1.浓硫酸三特性:
吸水、脱水、强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