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合作学习项目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效果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7419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远程合作学习项目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效果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远程合作学习项目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效果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远程合作学习项目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效果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远程合作学习项目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效果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远程合作学习项目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效果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远程合作学习项目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效果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远程合作学习项目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效果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程合作学习项目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效果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远程合作学习项目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效果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远程合作学习“姊妹学校项目”是中国和联合国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框架内的跨周期子项目,项目以贯彻儿童权利公约和爱生学校的理念为宗旨,在东西部小学间建立“姊妹学校”关系,以儿童为中心,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交流学习的主要工具,开展基于主题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促进中国远程教育事业以及东西部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项目得到了美国花旗集团的资助,由中央电教馆和有关省级电教馆负责实施,项目第一周期为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为期3年。

  姊妹学校项目采用校际协作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共同性、差异性、创造性(或建构性),它可以促进深层学习。

即主题的共同性和背景的差异性,使得调查学习结果间差异变得明显化;

同时,由于调查结果的多样性,更成为学习资源,它促使学生开展深入学习;

协作或合作学习使互联网上结集的学习活动结果信息增添了现实感;

它还能促进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及信息素养的发展,体验与人协作完成工作的快乐、责任感以及同伴意识,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

  

(二)“姊妹学校项目”的学习活动

  “姊妹学校项目”的学习活动设计遵循三条原则,即项目宗旨、有教育意义、校际协作学习特征。

项目基于ISNet校际协作学习平台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学习活动。

在2005年4月至2006年5月开展第一阶段学习活动时,考虑到学生是初次接触远程合作学习形式,指导组设计了“姊妹学校项目标志(LOGO)设计与评选活动”。

这是一项有意义学习活动,不仅设计本身是协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协作设计与创作一个作品,需要众多认知过程的参与,可以借此促进其发展。

如对作品的“知觉”,可使目标明确化,并且进一步产生向他人学习的机会。

因此,自然地向他人敞开胸怀,知觉是一种可以在作业中区分不同流派、文化以及时代的能力,它是经验感觉层面的自我觉知,是一种对采用的颜色、元素、图案、隐喻、比喻、象征进行筛选、区别、判断的能力(Winner,1993);

“反思”可以对未成品的目标以及为达到最终目标所做出的决定和作品优劣进行再认识,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创作方法和过程,同时也能够领会他人创作的过程和思路,它能够促进主动学习、协作学习和主动参照活动的标准(理念),使儿童们集中精力进行作品创作,进一步启发对新作品创作与思考,促进评价能力提高,形成倾向性和批判的眼光,进行自我启发和向他人学习的能力;

创作常常伴随着各种“技巧的运用”,以及对目标的追求、发明、发表个人观点等活动,这些是引发合作学习的基础和条件;

“建构知识”可以体验艺术家创作过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项目要求学生们将本项目的宗旨转换为四个要素:

消除数字鸿沟、创建爱生学校、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手拉手共同进步,并蕴涵于LOGO创作之中。

所以学生们在一种开放轻松环境中,使用新方法和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不但是一项有趣的活动,能促进深层学习,还可以进一步理解其隐含的意义,又是一项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第一阶段还包括其他八个主题的校本综合实践活动:

行的探索――各地交通状况的调查;

追源溯源,探寻民居;

走近鲁迅;

童话世界――听童话、读童话、讲童话、写童话、画童话、演童话、评童话;

等等。

第二阶段于2006年9月到2007年7月期间以“爱生学校建设”为主题,开展“超级班会”、“描绘我心中的爱生学校”等校际协作学习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以倾听、讲述、沟通和理解的方式,对自己身边和学校生活中所关心的问题开展讨论或辩论,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看待世界。

通过这些活动,让家长、学校、社会来关注和理解儿童;

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发展写作、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思考,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技能和探究精神,协商解决创作问题以及身边经常发生的矛盾和分歧,促成优良品质的形成,形成宽容、体谅、倾听、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和价值观,增进其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贯彻爱生学校理念,培养儿童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提升教育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提升教师教学的能力,因此,该项目另一个目标在于促进项目教师的专业发展。

项目开展过程中,实施了定期项目教师培训,开展经验交流,交流活动由校内逐渐扩大到地区间的经验分享。

但最为重要的是,我们期望教师们通过指导校际协作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来促进其专业发展。

  二、调查目的和内容

  

(一)调查目的

  本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实证项目实施对东西部参与项目的学校教育、教学以及学校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即项目实施给学校带来了哪些变化?

通过这一调查,试图为我国西部教育发展以及促进地区间教育均衡化,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二)调查概要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样本来自参与项目的学校,包括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

上海市;

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县、靖西县、隆林县、隆安县;

重庆市、重庆市石柱县、武隆县;

四川省成都市、绵阳市、苍溪县;

甘肃省平凉市等79所小学。

其中,基线调查于2005年4月实施,终期问卷调查于2007年9月实施。

在79所学校发放校长调查问卷,回收问卷79份,回收率100%,无效问卷3份,有效率96%;

对每所学校平均8名教师、总计大约610名指导教师发放结构型调查问卷,教师问卷通过邮寄方式回收,回收教师调查问卷总计638份,其中有效问卷610份,无效问卷28份,有效率为98%。

针对项目学校参与项目活动所有学生进行调查,其中3所学校因故没有全程参与项目,因此不在统计范围,回收学生问卷共2592份,其中有效问卷2435份,有效率为94%。

有效问卷中,西部学校(项目学校)占68%,东部学校(合作伙伴学校)占32%;

被调查学生男女生比例基本一致,分别占52%和48%;

汉族学生居多,占69%,壮族占15%;

其余的还有土家族、回族、蒙古族、仫老族。

学生主要来自五年级和六年级,分别占了38%和51%;

其余为三、四年级、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终期调查时已升学至初中),占1%。

所有问卷均采用无记名回答方式。

  调查内容

  对校长的调查内容包括:

学校概况,ICT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参与项目人员与经费投入情况,校本教师培训情况,项目对学校的影响,还有委托调查内容,如学生家长对项目的态度。

教师调查的重点是要确定指导该类项目需要哪些指导技能?

这些技能是否掌握或提高?

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等问题,首先预测远程合作学习指导技能可分为八个维度,将问卷分成30个二级指标项,包含41道题,其中26道题与教师指导技能有关,其余15道题与项目有关,除了最后一道问答题,其余均为选择题。

对学生问卷调查内容包括:

学生基本情况,计算机技能与信息素养,合作学习意识与技能,自我管理,写作能力,收获与困难等。

  调查内容的问答方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选择回答,采用四点量表的等级“2,1,-1,-2”,如:

“总是

(2)、经常

(1)、偶尔(-1)、从不(-2)”;

另一类是采用多项选择题,如:

“你在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学习进行分组时采用哪些分组方式?

A.自由组合,B.异质分组,C.同质分组,D.性别搭配,E.不清楚。

”曾在项目学校发放20份问卷,进行先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问卷中模糊及难以回答问题进行了修正,并进行了相应增删。

  数据处理方法

  对回收的基线和终期评估调查问卷,采用MSOfficeExcel2003和SPSSV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步骤如下(1~4);

同时,基线和终期评估调查采用了总体调查,但由于项目开展期间项目学校的增加,使得基线和终期调查问卷数量不一致。

为此,本研究对回收的基线和终期调查问卷采用百分比进行比较。

具体方法如下:

  

(1)对基线和终期调查问卷的单项与多项选择题部分,以各个项目选项为基数进行频数统计,以得出总体的分布状态;

  

(2)对基线和终期调查问卷均采用等级量表方式设计单项选择题,对各个单项选中的百分比而非总体数量进行比较,同时计算得分率,以得出总体倾向性;

  (3)对610份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一分为二,进行探索性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4)对终期调查问卷的问答题做质性数据分析。

  另外,在对结果进行解释时,需要用到访谈资料,但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在结论中引用释义访谈结论而省略其分析结果;

但对实地走访得到的观察数据、访谈笔记及录音等质性资料主要进行了以下处理:

①对质性资料进行描述性解释,包括将观察数据进行重新阐释,记录了访谈录音的要点;

②建构类属;

③归纳类目,得出结论。

  三、调查结果与支持数据

  

(一)项目对学生的影响

  关于《儿童权利公约》

  终期调查有14%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部分了解的学生占72%,完全不了解的学生仅占14%。

而基线调研时有40%的学生完全不了解。

  关于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技能、消除东西部数字鸿沟

  按照每周项目活动实际所用网上学习时间,对学生网上学习停留时间以“少于1小时、3个小时内、3个小时以上”三个等级进行分类,并进行比较时发现:

有45%(基线期8%)的学生上网时间为3小时/每周,这与学习活动所需时间吻合;

有32%(基线期70%)的学生上网时间少于1小时;

23%(基线期22%)的学生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

对“上网做什么”选项进行统计时发现,有48%学生“搜索学习资料”,18%学生“上平台讨论和发帖”,10%的学生上网“认识新朋友”,而只有18%“上网玩游戏或随意浏览”,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开展项目学习期间利用计算机是为了开展或进行学习。

  作为“消除数字鸿沟”调查指标之一的互联网采纳与使用情况,上述数据显示,东西部学生每周少于1小时上网的学生占32%,而基线调查时少于1小时和从来没有用过互联网的学生占了70%。

说明学生使用电脑和上网时间明显增多。

同时数据也显示,有约50%的学生通常是利用互联网来搜索学习资源。

  表征是否“消除数字鸿沟”另一指标是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根据上表1得知,东西部学生在6项次级技能中“S1、S2、S3、S4、S5”五项次级技能在终期的各项得分率Fi均大于“0”,而且“S4:

上网搜索”远远大于“0”,表明这五项技能非常熟练。

并且,上述5项次级技能终期得分率均大于基线调查得分率,这说明该5项技能具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S1、S2、S3、S4有明显提高,S5有提高;

不同的是,S6虽有提高但仍有2/3的学生不会或不熟悉做网页。

  当问到“经常从哪些媒体获取学习所需资料”时,如图1基线和终期调查数据统计对比结果所示,学生搜索信息方式有所变化:

从依赖报刊杂志和电视逐渐转向依赖互联网和图书馆;

特别是对互联网的依赖显著增加,达到80%。

大部分学生会利用互联网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说明学生开始体会到了互联网给学习带来的便利性。

图2显示,“总是”和“经常”对搜集到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的学生逐渐增加达到59%;

更多的学生养成了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的习惯。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统计显示,只有28%的学生“总是”和“经常”标明引用信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