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测六区域地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5713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测六区域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测六区域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测六区域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测六区域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测六区域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测六区域地理.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测六区域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测六区域地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测六区域地理.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测六区域地理

专题六 区域地理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河段(  )

A.①河位于②河东侧  B.流经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C.①河落差大于②河D.适宜大力开发航运和旅游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①河由4000米左右降到2000米以下,②河由稍高于2000米降到稍低于2000米,则①河落差大,C项正确。

结合经度易知①河位于②河西侧,A项错误。

根据图示经纬度和山区海拔高度可知两河段皆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B项错误。

结合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主要位于我国横断山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且生态脆弱,不适合发展航运业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坚持适度原则,D项错误。

2.该区域(  )

A.地壳厚度不大,岩浆活动频繁

B.冰川侵蚀,流水沉积作用强烈

C.旅游资源丰富,距客源市场近

D.山河相间,板块挤压作用形成

[答案] D

[解析] 结合经纬度可知此区域为我国横断山区。

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挤压引起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的挤压,由此造成横断山脉高高隆起,再受流水强烈侵蚀作用(主要是下蚀作用),使河谷变深,形成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的地形,D项正确。

横断山区地壳活跃,岩浆活动频繁;但其由于山脉高峻,地壳厚度大,A项错误。

横断山区的外力作用主要以冰川侵蚀和流水侵蚀为主,B项错误。

横断山区汇集了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湖泊瀑布、地热温泉等奇异景观,是世界上罕见奇特的自然风光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其距离客源市场较远,C项错误。

读“我国某区域≥10℃的年等积温线图”,完成3~4题。

3.M处有一瀑布,此瀑布“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场面极为壮观”。

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在(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答案] B

[解析] 结合生活常识及所学知识可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应是其水量最大的季节(即河流流量最大的时期)。

结合该地经纬度可知其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最大。

4.图中N处≥10℃的年等积温线明显向北凸的原因是(  )

A.位于河谷地带,气温高

B.位于黄土高原,太阳辐射强

C.河流的调节作用

D.冬季风影响小

[答案] A

[解析] 等积温线N处向北(高纬方向)凸出,说明积温相对较高,结合图中河流分布情况可知N处在黄土高原的河谷地带,地势较低,使得热量较多。

下图为“我国殷商以后山参资源主要分布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显示我国殷商以后山参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A.分布经度范围不断扩大

B.分布纬度位置不断降低

C.向东北方向扩展,分布范围缩小

D.向西北扩展,分布面积缩小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山参的分布向东北方向扩展,分布范围缩小。

6.殷商以后山参资源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气候变迁,华北山参生长环境退化

②东北开发较晚,原始森林茂密

③华北人口激增,过度采挖山参

④消费市场萎缩,环保要求高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引起山参资源分布范围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①气候变迁,华北山参生长环境退化;②东北开发较晚,原始森林茂密;③华北人口激增,过度采挖山参。

读“我国某区域水资源来源构成统计图”,回答7~8题。

7.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

A.珠江三角洲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东北地区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区地下水为主要水资源来源,地表水所占比重很小,且近年来跨区域调水占一定比重,可推知该地区应为华北地区,因为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水资源匮乏,生产生活用水依靠大量抽取地下水,而近年来南水北调工程开始为华北地区供水。

8.7、8月份该区域调水量相对较小,原因是(  )

①江淮地区伏旱 ②华北地区春旱 ③江淮地区梅雨 ④华北地区夏涝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8月份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至华北地区,造成夏涝,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高控制,降水稀少,出现伏旱,所以使得该时段华北地区调水量相对较小,故选C。

(山东实验中学二诊)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气候统计图”,据图判断9~10题。

9.图中①区域地形区的名称是(  )

A.太行山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D.秦岭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难度较大。

由图可知,①区域南部降水多于北部,北侧降水少于800mm,南侧多于800mm,且气温由南向北在34°N附近地区大幅度下降,由此可推测该地为秦岭。

故答案选D。

10.图中②区域的区域特征是(  )

A.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B.地势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100m以下

C.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

D.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但冬春季节较干旱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

难度较大。

根据上题结论可知,②位于秦岭的北侧,为渭河谷地,河流泥沙含量高,泥沙沉积可以形成“黄土地”,A正确;地势较高,海拔大多数在300m以上,B错误;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冬小麦可以越冬,C错误;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D错误。

故答案选A。

下图示意中国、美国、印度近300年耕地与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A.美国、印度、中国B.美国、中国、印度

C.中国、印度、美国D.中国、美国、印度

[答案] D

[解析] 中国多山,耕地面积小而人口多,故①为中国;美国国土面积大,平原广阔,而人口较少,人均耕地最大,故②为美国。

12.1950年以来,造成①②两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A.农业结构调整B.人口持续增长

C.工业化和城市化D.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 B

[解析] 中美两国1950年以来人均耕地面积下降,原因是人口增长。

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态势从2014年蔓延到了2015年并不断刷新近年新低。

下表为巴西、俄罗斯、德国与法国2013年能源消费状况(单位:

百万吨石油当量)。

回答13~14题。

国家

原油

天然气

原煤

核能

水电

153.1

371.9

93.7

39.1

40.5

80.2

38.5

12.2

95.9

14.6

112.1

75.4

81.2

22.1

4.6

132.6

33.8

13.6

3.4

87.2

13.表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是(  )

A.德国、巴西、法国、俄罗斯

B.俄罗斯、法国、德国、巴西

C.德国、巴西、俄罗斯、法国

D.俄罗斯、法国、巴西、德国

[答案] B

[解析] 巴西、俄罗斯、德国与法国四国中,俄罗斯天然气储量丰富,能源消费结构以天然气为主,法国常规能源短缺,能源消费结构以核电为主,巴西以水电所占比重大,德国为老牌工业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呈多元化发展。

14.下列关于油价下跌的影响,合理的是(  )

①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②航空、物流业将受益

③相关制造业成本下降④利于各国节能减排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油价的下跌有利于以石油及相关产品为动力的工业、交通等降低成本,对石油及产品的使用量就会有所增加,不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的节能减排;对于石油加工工业来说,成本降低了,但也降低了经济效益。

下图为“世界某科技公司的清洁能源开发计划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B类能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空气稀薄,太阳能丰富

B.纬度低,多晴朗天气

C.内陆地区,热力环流强

D.高差大,河流流量大

[答案] A

[解析] 由亚洲部分地区能源分布示意图可以知道B类能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中下游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可以判定是太阳能,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是主要作用。

16.该地D类能源丰富的地质条件是(  )

A.地壳断裂下陷B.板块消亡边界

C.板块生长边界D.地壳活动地带

[答案] D

[解析] D类能源丰富的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喜马拉雅山两侧的板块交界处,是地热资源,这里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动地带地热资源丰富。

下图示意“某项地理要素在1965~2025年的世界变化趋势”。

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纵坐标表示的地理要素是(  )

A.汽车需求量B.国内生产总值

C.劳动力数量D.能源消费总量

[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纵坐标信息可知,该地理要素最大值接近40亿,其中2003年南亚约为8亿;高收入国家1965年至2025年变化趋势是先增后减,最大不超过5亿,同时结合世界人口可知,高收入国家人口数量较少,而中低收入国家人口数量众多,因此图中纵坐标表示的地理要素是劳动力数量。

因为中低收入地区经济水平低,收入较少,所以对汽车需求量较少,而高收入国家经济水平高,收入较多,所以对汽车需求量较多,从图中柱状图可知,高收入国家需求量较少,中低收入国家需求量多,这与上面分析不符;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总量高收入国家较中低收入国家多很多,这与图中柱状图信息不符。

18.序号①、②、③表示的地区依次为(  )

A.中南部非洲、东欧和中亚、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B.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东欧和中亚、中南部非洲

C.东欧和中亚、中南部非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D.中南部非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东欧和中亚

[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可知,①地劳动力数量变化较小,说明人口增长较慢,可能为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东欧和中亚地区;②地劳动力数量变化与南亚变化趋势一致,且增长较快,可能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而人口增长相对较快的中南部非洲;③地劳动力数量大于南亚,只能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浙江宁波十校联考)读“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19~20题。

19.有关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

B.热带经济作物多产,主要有甘蔗、可可、剑麻等

C.农业生产的发展严重破坏了热带雨林,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D.60°经线穿过的附近地区地形平坦,降水丰富,水稻种植业发达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图示为巴西高原与东南沿海过渡地带,农业地域类型是种植园农业,沿海平原为水稻种植业,因此A项错误;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巴西北部的亚马孙平原,而此图中主要是巴西南部地区,所以C项错误;60°经线穿过的地区降水较少,不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所以D项错误。

20.图中A、B两城市都是世界名城,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A.都是所在国家最大的港口

B.气候类型都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C.都是所在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D.影响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都是河流入海口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图中A为阿根廷的最大港口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B为巴西最大的港口城市里约热内卢,A项正确;B城市里约热内卢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B项错误;巴西的政治中心是巴西利亚,而不是里约热内卢,C项错误;里约热内卢不是河流入海口,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