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重点难点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难点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重点难点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两者概念的范围不同:
人力资源包括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指的资本性资源,人力资本存在于人力资源中。
3.两者的性质不同:
人力资源反映的是存量问题,而人力资本反映的是存量与流量问题。
4.两者研究的角度不同:
人力资源将人力作为财富的源泉,人力资本是将人力作为投资对象,作为财富的一部分。
三、人力资源的特点
1.活动性。
人力资源存在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体中,它将随个体生活的消失而消失。
2.可控性。
人力资源的生成是可控的。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给1000个儿童,他可以把他们培养为乞丐,也可以把他们培养为天才,可见,人力资源的形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人民有组织、有计划地去培养。
3.时效性。
一个人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人力使用的有效期限大约在16岁--60岁,最佳期为30--50岁,如果这段时期得不到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就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降低甚至丧失作用。
4.能动性。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通过拥有者自身的活动来完成的,具有主动性。
另外,人力资源开发得好,就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多的效益。
5.变化性与不稳定性。
人力资源会因个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还表现在不同的时间上。
如某人在甲单位是人才,在乙单位就不是人才了。
某人在50年代是劳模,在90年代就不一定是劳模了。
6.再生性。
人力资源不但不会在开发与利用中消耗掉,而且可以在利用中再生,在利用中增殖。
7.开发的持续性。
由于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的特点,所以具有无限开发的潜能与价值。
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就是开发过程。
8.个体的独立性。
人力资源是存在于每个个体上的,而且受到各自不同的生理状况,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9.内耗性。
人力资源不一定越多越能产生效益,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组织、开发、利用。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台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就是说,如果不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发各类人力资源,他们之间就会出现内耗现象。
10.资本性。
人力资源是经济资源投入的结果,又是投资者获取经济资源的基础。
四、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四种观点:
1.综合揭示论 2.过程揭示论 3.现象揭示论 4.目的揭示论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人事管理:
(1)以事为中心;
(2)视人为物,视人为成本;
(3)人事部,低层次,属操作与行政系统;
(4)消费性部门;
(5)静止,着重于对现有人力的维护;
(6)被动型、滞后型的反应;
(7)因事选人;
(8)用人看重经验;
(9)钱可满足交换人的价值需要;
(10)看作是重要的党政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是共产党员
人力资源管理:
(1)以人为中心;
(2)视人为资源;
(3)人力资源部中上层,属决策与战略系统;
(4)效益性部门;
(5)动态,着重于对人能力的开发与提高;
(6)主动型、超前型的开拓(想在老板前面);
(7)因人择事,不同于因人设事;
(8)用人看重潜能;
(9)钱不能满足与交换人的价值需要;
(10)看作是重要的专业性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六、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1.规划。
即向主管部门提供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的建议。
2.分析。
人力资源部门要对组织的工作进行分析。
3.配置。
人力资源部门应了解情况,对那些不相适应的岗位与人员进行适当的调配。
4.招聘。
对于空缺岗位,人力资源部门应负责招聘。
5.维护。
人力资源部门应负责对全部在岗人员进行维护。
包括积极性、能力、健康,工作条件等方面的维护。
6.开发。
调查表明,员工只需要发挥40%的能量就可以保证正常工作任务的完成,还有60%的潜力有待开发,维护是有限的,而开发是无限的。
因此,开发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永恒的任务。
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专业化发展
1.劳动分工与科学管理奠定了工作分析与设计的基础
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与发展,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了手工作坊,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把原来的手工劳动任务与程序细分,导致了劳动专业化与分解化。
一个人究竟能负责几道工序以及负责几道工序最合适,就需要有专门的分析研究,因此,工作分析产生了。
2.人力非等质观与工业心理学,使人力资源配置与选拔日趋重要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各种经济之谜。
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劳动力与另一个劳动力的价值并非等质,通过训练的有经验的人比一般的人具有更大的劳动力。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
测评结果好的人,用人单位也认为是好的。
所以,所选工人的体力与脑力应尽可能的与其工作相匹配。
3.工业革命与科学管理使人员培训,绩效考评及薪资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中,不但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与考评,还要以工作分析的成果为标准,把考评结果与新酬,奖金直接挂钩。
4.人际关系运动使人力资源管理人性化
一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两种不同模式:
第一种:
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只强调工作效率,强调物,财及事的管理而忽视人的需要和人的社会性。
把人当成机器,只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工人工作情绪不高,金经常罢工。
这种模式在20实践40年代比较普遍。
面对这种情况,1924年11月到1927年4月,美国科学家梅奥到芝加哥电器公司进行研究,寻找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在霍桑工厂中作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简称霍桑实验。
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照明实验和福利实验。
照明实验见P12,进行照明实验的目的是探讨工作途径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通过实验发现:
工作条件的改善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是暂时的。
福利实验。
见P13。
进行福利实验的目的是探讨福利措施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福利的改善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是轻微的。
由此得出霍桑实验的结论:
(1)在影响员工工作效率的众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最重要。
(2)工作条件和福利的改善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只是暂时的,而人的精神作用才是永恒的。
第二种: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根据霍桑,人们提出了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即要重视人的价值作用,重视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重视人的精神作用与关系的协调。
即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但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并不等于“爱蓄理论”下的快乐管理。
5.行为科学促使人力资源管理权变化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人体对外部环境所做出的反映,人体的心理与环境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没有一种在什么情况下都适宜的管理方法,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不能机械化,而应权变化。
6.劳工关系运动与立法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向法制化方向发展
第二章重难点
一、关于人性的四种观点
1.“经济人”假设
(1)“经济人”的概念
“经济人”----它假设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报酬。
(2)“经济人”假设的核心内容
(3)相应的管理方式---采取“任务管理”措施
泰勒制就是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任务管理管理”的主张就是在人的“科学管理“的理论指导下提出来的。
“经济人”理论代表代表早期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方式。
2.“社会人”假设
(1)“社会人”的概念
“社会人”---它假设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固然可以受到鼓舞,但不能忽视人是高级的社会动物,与周围其他人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这一假设来自霍桑实验。
(2)核心内容:
驱使人们工作的最大动力是社会,心理需要,而不是经济需要,人们追求的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P19
(3)相应的方式: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P19。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3.自我实现的人
(1)概念:
假设人性是善良的,只要能充分发挥人性的优点,就可以把工作搞好。
该理论认为,管理者是一个采访者,管理者的任务是研究什么工作对什么人最具有挑战性,最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主张下放权利,建议决策参与制度等,把个人需要同组织目标结合起来。
4.复杂人
(1)概念:
是一种假设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人们会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不断变化出多种多样的需要;
各种需要相互结合、形成了动机和行为的多样性,掺杂着善与恶的混合的一种人性理论。
(2)主要观点: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
人在同一时期会有各种需要和动机;
由于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人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个体在不同单位和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中,会产生不同的需要;
由于人的需要不同,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映,因此,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忽然个人的、普遍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什么是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是在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普遍的管理方式。
三、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
1.员工
2.管理环境
3.文化背景
4.价值观
四、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
主客体目标协调--激励--权变领导--管理即培训--塑造环境--文化整合-生活质量法--完成社会角色体系。
主客体目标协调。
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主体和客体的目标应协调一致。
激励。
激励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激励的目的是让员工发挥最大的组织性、积极性、创造性。
权变领导。
管理者研究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及矛盾的各个方面,采取有地放失的灵活的管理方法。
管理即培训。
人本管理的过程,就是培训员工,教会他们完成“组织人”的职能和义务,向他们传授作为社会角色进行活动的专长、技能。
塑造环境。
在组织和社会范围内塑造有助于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人的自由发展的环境氛围,以建立一个使“组织人”的工作绩效与其所获得相称的生活资料、物质和精神奖励相联系的有效机制,使个人感觉到自己的劳动为组织和社会所承认。
文化整合:
是指组织文化对“组织人”的心理、需要和个人行为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引导、规范、激励等制约和影响作用。
生活质量管理法:
就是组织确定目标时不再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的选择,而是在承认组织需要利润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组织中员工的利益要求,并保障社会利益,从而将组织利益与社会利益一致起来。
完成社会角色:
是指组织中的员工在担任组织角色的同时也要完成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五、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1.人的管理第一
2.以激励为主要形式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5.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
六、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类型
1.静态环境与动态环境
静态环境---变化频率教高的环境。
动态环境---变化频率底的环境。
2.直接环境与间接环境
直接环境---与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