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5660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docx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学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docx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

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是研究各种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治疗、预防以及康复的一门临床医学。

精神障碍又称为精神疾病。

心身疾病:

是指由心理因素所导致的身体机能的疾病,如胃溃疡、胃粘膜糜烂、肥胖、一些心血管疾病、呼吸运动障碍等。

精神病学是心理学的分枝学科

当前广泛提倡的新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对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可能皮层下边缘系统有关

心理、社会因素可以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原因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以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以引起心身疾病。

精神疾病:

是以精神活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疾病。

主要指心理活动过程发生障碍,一般可以概括为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障碍等类别。

这些障碍的特殊的具体临床表现即精神症状。

感觉:

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光、颜色、气味等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反映,多见于癔症。

感觉障碍主要包括:

1、感觉增强:

对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到非常强烈,甚至难以仍受。

2、感觉抑制:

对强烈的刺激不能感知或感觉轻微。

3、感觉倒错:

对外界刺激产生了与正常人不同性质的或相反的异常感觉。

4、内感性不适:

体内产生不适的、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

知觉:

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综合起来,并借助于以往的经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时便是知觉,其障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包括:

1、错觉:

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常感知,是一种歪曲的知觉,可有错时、错听、错嗅等。

2、幻觉:

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成为幻觉,常有幻听(思维鸣响、思维回响、读心症)、幻视、幻嗅等。

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的区别:

1、真性幻觉所感知的幻觉形象与真实的事物完全相同,形象生动逼真,而假性幻觉形象不具有生动鲜明性,轮廓不够清晰,结构往往是不完整的;2、真性幻觉位于外在客观空间,假性幻觉存在于主观之内;3、真性幻觉直接通过本人的感官获得,假性幻觉不是通过感官而获得;4、真性幻觉不以本人的意志为转移。

感知综合障碍:

是指病人能够正确认知事物的本质,但对它们的部分属性,如大小、形状、比例、色彩、或空间、时间关系去产生了歪曲的知觉。

包括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运动感知综合障碍、体型感知综合障碍。

思维障碍:

可分为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两方面的障碍,前者以联想过程的障碍为主要表现,后者主要表现为妄想、超价观念和强迫观念等。

联想障碍:

一、联想数量和速度方面的障碍:

1、思维奔逸:

为一种兴奋性的联想障碍,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常见于躁狂;2、病理性赘述:

言语量明显增多,但枝节联想过多,整个联想过程迂回曲折,以致思想内容繁杂,主题不突出,最典型的是癫痫性精神障碍;3、思维迟缓:

使患者联想困难,思路阻滞,对讯问反应迟钝,常见于抑郁症;4、思维贫乏:

表现为思维内容空洞,概念贫乏,词汇短缺,患者常默默少语,常见于精神分裂症;5、缄默症;6、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

患者失去了正常的思维结构,联想范围较广泛,内容很散漫,谈话混乱且不合逻辑,并且不能通过进一步询问而澄清,在谈话结束时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难解其意,为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症状之一;7、思维破裂:

患者联想断裂,思想内容缺乏内在联系,以致病人的言语单独就没一句话听来,结构正确,内容可以理解,但整段话中居语句之间却无任何联系,常见于精神分裂症;8、思维不连贯:

联想断裂较思维破裂更为严重,不仅语句之间缺乏联系,就是概念与概念之间也毫无关联;谈话内容零碎、片断,躲在严重的意识障碍的情况下产生;9、思维中断:

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或言语突然停顿,经过片刻后才又继续说下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10、思维云集:

即强制性思维,脑内不由自主的涌现出一些缺乏意义的联想,不受主观意愿控制,突现突消失,为精神自动症的表现之一;11、强迫观念:

一类反复出现的、难以排出的思维和联想,常见于强迫症或精神分裂症。

二、逻辑障碍: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以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词句活动昨来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2、语词新作:

自创新词或新字,或用图形和符号代替某些概念,其特殊意义只有他自己才能了解;3、逻辑倒错性思维:

推力缺乏逻辑依据,可能无提前,或者无根据,或者倒因为果;4、诡辩症:

病人对某些问题进行貌似合理但实际无效的辩论或探索,虽然长篇大论,滔滔不绝,但内容毫无意义。

思维内容障碍:

主要表现为妄想,为一种病理的信念,表现为患者对某种不正确思想的坚信。

其主要见于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

主要包括:

1、被害妄想:

坚信自己或其亲人遭到外来的攻击或迫害;2、夸大妄想:

坚信自己拥有无上权力和大量财富,做出了惊人的举动;3、罪恶妄想:

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罪大恶极;4、疑病妄想:

坚信自己的内脏器官患了严重疾病;5、虚无妄想:

认为现在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虚无的,不真实的;6、贫困妄想:

坚信自己一无所有、一贫如洗;7、影响妄想:

坚信有人用无线电、雷达或某种特别机械在操纵它的思想和行动,或认为他的举动都是外来影响的结果;8、钟情妄想:

坚信自己为某异性所眷顾或迷恋;9、嫉妒妄想:

坚信自己的爱人对自己不忠实等;10、关系妄想:

坚信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动和一些本来与他不想干的事物,都与他有关系;11、释义妄想:

对外界事物赋予特殊的意义或解释。

注意:

是指人的精神活动有选择性地指向一定对象的现象。

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

常见的障碍包括:

1、注意增强;2、注意减弱;3、注意缓慢;4、注意涣散;5、注意狭窄;6、注意固定;7、注意转移。

记忆:

包括识记、保存、认知和回忆四个过程。

障碍包括:

1、记忆增强:

似乎久已遗忘的时间和体验又重新回忆起来,甚至细节都能被清楚无遗的回忆起来,常见于躁狂症、抑郁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2、记忆减退:

即往经验或重大事件难于回忆或一切新印象转瞬即逝,常见神经衰弱、脑血管病和其他脑器质性损害;3、遗忘:

某一时期患者的经验或重大事件记忆的却是;4、顺行性遗忘:

不能回忆紧接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的经历见于意识障碍的患者或老年期精神障碍;5、逆行性遗忘:

不能回忆紧接疾病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多见于脑卒中,颅脑损伤伴意识障碍等;6、进行性遗忘;7、阶段遗忘:

指过去生活中某一阶段的经历或时间不能回忆,多与痛苦体验有关;8、错构:

患者在回忆中,对过去的经历不自觉地加以歪曲,并信以为真,多见于老年期精神障碍盒脑血管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9、虚构:

病人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的事件或经历,说成是亲身经历;10、潜隐记忆。

智能障碍:

1、智力低下;2、痴呆,为起病于成年期,常见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麻痹性痴呆及脑炎后遗症等。

自知力:

指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即是否察觉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存在异常,对异常表现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那些表现属于病态。

定向力:

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任务,以及对自己本身的状态的认知能力。

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对自身状况的认知。

心境:

是指较为持久但强度不太大的情绪状态,是在一段时间内的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

激情:

是指突然产生的猛烈、暴发的情感,并伴有相应的行为变化。

情感障碍:

一、情感性质的改变:

1、情感高涨:

自我感觉良好,心境特别愉快、乐观,喜欢与人接近;2、情绪低落:

自我感觉很坏,心境已与悲观,落落寡欢,不愿与人交往;3、焦虑:

在缺乏明显的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和客观情况做出过分严重估计而出现的内心不安;4、恐惧;5、情感淡漠:

对事物缺乏内心体验,无面部表情,长期处于无情感状态。

二、情绪波动性障碍:

1、易激惹:

一般刺激即可引起强烈而不愉快的情绪或激怒;2、情感脆弱;3、情绪不稳;4、病理性激情:

指突如其来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暴发,常伴有意识模糊;5、强制性哭笑;6、情感迟钝;7、情感麻木。

三、情感协调性改变:

1、情感倒错:

情感反应与环境刺激不符;2、表情倒错:

表情与内心体验并不一致;3、矛盾情感;4、情感退化;5、情感幼稚;6、情感衰败。

意志障碍:

包括意志增强、意志减弱、意志缺乏、犹豫不决、意向倒错、矛盾意向。

动作和行为障碍:

1、精神运动性兴奋:

包括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2、精神运动性抑制:

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3、违拗症;4、被动性服从;5、刻板动作、语言;6、持续动作、语言;7、模仿动作、语言;8、作态;9、强迫动作。

意识障碍:

1、以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的意识障碍:

嗜睡状态、混浊状态、昏睡状态、昏迷状态;2、以意识范围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朦胧状态、漫游性自主症;3、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谵妄状态、精神错乱状态、梦样状态。

精神自动症:

是指在意识无明显障碍的情况下,患者的思维、情感和动作脱离了自己意志的控制,患者感到这些活动都不是自己的,而感到是由外力作用的影响所致。

包括假性幻觉、强制性思维,被控制感、被揭露感、以及系统性的被害妄想、影响妄想等相互联系的症状。

柯萨柯夫综合症:

又称遗忘综合征,是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是指脑部已发现有明显病理形态和病理生理改变如变性、感染、创伤、肿瘤等引起的精神障碍。

常见综合症包括谵妄、痴呆、遗忘综合症等。

谵妄:

又称为急性脑综合症,常由于颅内感染、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引起,心理社会应激有诱发作用。

表现为定向力障碍,以时间及地点定向最易受损。

情感反应早期多表现轻度抑郁、焦虑、易激惹;严重时,情感相对淡漠。

行为障碍可表现为意志、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木僵。

昼轻夜重。

治疗在于寻找原发病因,进行病因治疗,针对精神症状可应用小剂量氟哌啶醇。

痴呆:

临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而没有意识障碍。

又称为慢性脑综合症。

表现为认知功能缺损,最明显为近事记忆障碍,理解分析判断能力障碍;社会生活功能减退,早期日常生活能力一般无明显损害,但职业能力有明显下降;行为和精神症状,后期可由情感淡漠、幼稚、愚蠢性欣快和哭笑无常等。

人格改变,暂时的、多变的、片段的妄想观念。

片段的幻觉。

阿尔茨海默病: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多起病与老年期,潜隐起病,缓慢不可逆的紧张,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临床表现为:

1、轻度:

首发近记忆障碍以及人格改变;2、中度:

痴呆程度加重,以及障碍日益严重,用过物品随手即忘,丢三落四;3、重度:

痴呆严重,不知自己是谁,不认识亲人。

血管性痴呆:

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而引起,以痴呆为主要临床相的疾病。

抑郁性假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鉴别:

家族史:

心境障碍/痴呆;起病:

急性/浅隐;首发症状:

抑郁/记忆减退;睡眠:

入睡困难、早醒/节律紊乱;合作程度:

不愿合作/努力合作;心境反应性:

不积极/积极;使用抗抑郁药后:

症状改善/无效。

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鉴别:

起病:

较急,常有高血压史/浅隐;家族史:

心境障碍/痴呆;病程:

波动或阶梯恶化/进行性进展;首发症状:

神经衰弱综合征/近记忆障碍;精神症状:

以记忆障碍为主,局限性痴呆,情感脆弱,人格改变不敏县,自知力较好/全面痴呆,淡漠或欣快,人格改变,自知力丧失;神经系统:

局限性症状和体征/早期无体征;神经影响:

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灶/弥漫性大脑皮层萎缩;治疗:

症状改善或停止/无效。

非特异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

为一组可能与感染有关的急性脑病综合征,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部分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有意识障碍伴精神运动性抑制或兴奋症状,神经系统有肯定的症状和体征,脑脊液检查可有压力升高,白细胞和(或)蛋白质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IgG可增高。

脑电图检查大多呈弥漫性改变或在弥漫性改变基础上出现局灶性改变。

艾滋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感染艾滋病后全身衰竭和免疫功能低下,引起一系列机会感染,同时伴随的神经精神障碍。

可根据病史,特别是艾滋病的高危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

麻痹性痴呆:

是由于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而引起的慢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