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6440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学校《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等职业学校《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等职业学校《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等职业学校《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等职业学校《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学校《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中等职业学校《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学校《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等职业学校《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以满足电梯行业的实际需求,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为:

电梯曳引机、轿厢、补偿与安全装置的结构与功用;

电梯的机械装置、液压电梯结构;

电梯的拖动、及控制系统等。

学生要掌握电梯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操作使用及维护维修保养的基本知识,掌握电梯的操作使用及维护维修保养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

本课程的总课时为80课时,经过深入、细致、系统地分析及论证,本课程内容最终分成电梯基础知识、电梯的结构和电梯的安全保护系统三大部分。

电梯基础知识的教学重点难点在于电梯的参数和型号以及电梯的传动原理和传动形式;

电梯的结构的教学重点难点在于对重的计算、曳引钢丝绳安全技术要求和报废标准方法和曳引机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类型、作用、原理以及门机构系统;

电梯的安全保护系统的教学重点难点在于限速器和安全钳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和门锁的作用、类型和技术要求以及限速器和安全钳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

本课程采用讲授、多媒体、参观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电梯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立足于海西电梯行业发展,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建筑行业生产一线需要的电梯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分类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电梯基础知识;

(2)掌握电梯的结构;

(3)掌握电梯的安全保护系统;

2、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掌握电梯系统的构成、特点、结构、原理等,具有必需的电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

(2)方法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规划工作步骤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评估工作结果的方法。

使学生相关信息资料检索与处理的能力,具有对知识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和提高的探索精神,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能与他人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并能协调好人际关系等。

3、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

具有吃苦耐劳作风、团队合作的精神,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道德等意识,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9-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学习内容结构安排

序号

学习情境名称

学时安排

1

电梯基础知识

16

2

电梯的结构

48

3

电梯的安全保护系统

合计

80

二、学习情境内容要求

1、电梯基础知识

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考核评价

学时

教学(训练)方法、手段

说明

1-1

①了解电梯的定义与分类;

②掌握电梯的传动形式;

① ③理解电梯的结构、参数、规格和型号;

④了解电梯与建筑物的关系、电梯的配置;

⑤了解电梯的一些术语名词。

①电梯的定义与分类;

②电梯的基本结构、主要参数、基本规格及其型号;

③建筑物中电梯的配置;

④电梯与建筑物的关系;

⑤电梯的传动形式。

①课堂问答;

②课后习题;

③教师点评。

讲授、多媒体、参观

2、电梯的结构

①了解机房的结构、要求及相关设备,理解曳引机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类型、作用、原理等。

②了解轿厢的结构、组成、类型、尺寸、要求等,掌握对重的计算和作用。

② ③了解电梯导向机构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规格、作用、类型及要求。

④了解钢丝绳的结构、类型、特点、标记方法和绳头组合的类型、做法;

掌握曳引钢丝绳安全技术要求和报废标准方法。

⑤掌握补偿链、绳的作用和布置形式。

⑥了解电梯门机构系统的结构、类型、组成和技术要求。

⑦了解电梯井道的其他部件的名称、作用。

①机房部分

②轿厢和对重

③导轨、导靴和导轨架

④悬挂、补偿装置

⑤门机构系统

⑥井道

3、电梯的安全保护系统

①了解电梯保护系统的组成、保护的对象

②了解限速器和安全钳的作用、特点、类型。

③ ③理解限速器和安全钳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

④了解缓冲器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⑤掌握门锁的作用、类型和技术要求。

⑥了解电梯的其他机械安全保护装置和电气保护装置。

①安全保护系统概述

②限速器和安全钳

③缓冲器

④层门锁紧装置与验证门扇闭合装置

⑤超载保护装置

⑥电梯的其他机械安全保护装置

⑦电梯的其他电气保护装置

讲授法、多媒体法、

参观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实施建议

1、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结合中职教育特点,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理论知识以实用为本,够用为度,并着力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素养。

2、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广泛采用提问式教学、讲练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结合实际应用,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提倡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展开相互讨论。

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不断改进和优化电子讲稿,以直观、生动和形象的多媒体演示,调动学生的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实验实训

以工业生产实际应用为前提,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训,由易到难开展实验实训。

二、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要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使考核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改革单一考核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要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本课程考试权重平时成绩(包括实验)占60%,期末成绩占40%。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1、师资配置要求

教师具有“双师”资格,须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实训指导教师配合教学。

2、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

(1)现已经建设一栋四层的教学实训大楼,用于电梯实训基地。

该实训基地项目场所使用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学实训大楼的1、2层,建筑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一层600平方米用于建设电梯装调与维护实训中心、电梯技能竞赛基地及电梯博物馆;

2层1000平方米用于其它相关专业实训室和电梯应用技术研究所使用。

完全可以满足基地所必须的场地要求。

(2)主要设备

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

多层透明电梯实训模型

现有设备

框架一体化教学用乘客电梯(有齿轮曳引机)

框架一体化教学用乘客电梯(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

4

钢结构框架模拟安装井道(含导轨架、导轨、样线)

5

电梯轿厢及组装作业平台(乘客电梯1000KG)

6

电梯轿厢及组装作业平台(载货电梯2000KG)

7

教学用电梯轿门层门组装作业平台(变速调压中分门)

8

电梯实训室配套设施(工具柜)

9

电梯实训室配套设施(安全防护设施)

10

电脑-联想启天

11

亚龙777型比赛电梯

12

别墅电梯

13

电梯曳引机和安装维修作业平台(永磁同步曳引机)

14

电梯曳引机和安装维修作业平台(交流变频曳引机蜗轮蜗杆式)

15

电梯曳引机和安装维修作业平台(交流双速曳引机蜗轮蜗杆式)

实训用绳头组合(钢丝绳)

17

实训用绳头组合(钢带)

18

自动扶梯

19

亚龙778型比赛用自动扶梯

计划新增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采用多媒体教室,通过边学边实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综合练习的学习步骤,达到学必用、学即用。

最后安排了一周的操作强化训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定期课堂测验。

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带来的职业岗位变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为适应不同专业及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可通过对选学模块教学内容的灵活选择,体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

教学过程中,应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

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理论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或典型的制作等,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5、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

为了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可通过合理安排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内容,再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教学模式编写相应教材。

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基本理论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注意反映此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6、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电梯结构与原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

(二)教学参考书:

1.陈家盛主编,《电梯实用技术教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

2.芮静康主编,《电梯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3.贺德明主编,《电梯结构与原理》,中山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