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8传染病及免疫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5642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8传染病及免疫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8传染病及免疫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8传染病及免疫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8传染病及免疫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8传染病及免疫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8传染病及免疫含答案.docx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8传染病及免疫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8传染病及免疫含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8传染病及免疫含答案.docx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8传染病及免疫含答案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一、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及预防措施

1、病原体——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2、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特点——传染性和流传性

3、传染病发生的环节: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是患者也可是携带者;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3)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二、免疫的种类及特点

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第二道防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功能:

产生抗体,消除病原体(抗原)。

抗体能与抗原结合,清除抗原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2、免疫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遗传而来,人人生来就有对一切病原体都起作用;特异性免疫只有在出生以后,与该病原体经过斗争的人才有,不能遗传对某一中特定病原体起作用。

3、免疫的功能:

1)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健康。

2)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

3)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4、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类蛋白质,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特异性结合,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五苗”:

卡介苗——结核病;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疹。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

类型一:

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及预防措施

【例1】【2015年中考山东省东营市卷】春季是流行性感冒多发季节,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拖地、喷洒消毒液,用湿布擦拭门窗桌椅。

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这些预防措施及传染病类型分别是()

A.切断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染病B.保护易感人群呼吸道传染病

C.保护易感人群消化道传染病D.消灭病原体消化道传染病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流行性感冒是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的,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拖地、喷洒消毒液,用湿布擦拭门窗桌椅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考点:

传染病的类型、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点睛】本题考查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即不会发生传染病。

类型二:

免疫的种类及特点

【例2】【2015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生物试卷】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现在婴儿刚一出生医院就给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这属于

A.非特异性免疫B.增加吞噬细胞数量

C.特异性免疫D.预防神经炎

【答案】C

考点: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点睛】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具有选择性;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形成的,没有选择性。

课时作业☆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2015年甘肃省年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卷】人体呼吸道的黏膜能分泌黏液,可抑制或杀死病原体。

与此免疫属于同一道防线的是

A.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B.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C.皮肤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答案】C

考点:

本题考查免疫的类型。

2.【2015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生物试题】我国规定对12岁以下儿童实施“四苗”常规接种,进行预防接种的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D.使人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计划免疫是依据国家消灭传染病的要求,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能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我国规定对12岁以下儿童实施四苗常规接种,主要是目的是接种疫苗后在体内产生抗体,对相应的传染病有预防作用,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计划免疫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3.【2016届四川省自贡市初学生结业考试题】小明接种了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具备了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

A.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特异性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人体的免疫有三道防线,皮肤和粘膜属于第一道防线,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属于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对所有的病原体都所有抵抗作用,没有选择性,是生来就有的,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属于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具有选择性,每一种疫苗只能对相应的疾病有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疾病没有免疫保护作用,这种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可以自然获得,也可以通过计划免疫获得。

通过以上分析,小明注射的乙肝疫苗属于抗原,产生的乙肝抗体对乙肝病毒具有防治作用,这种属于特异性免疫。

选项C。

考点:

本题考查免疫的类型。

4.【2016届天津市南开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生物试卷】移植到人体内的器官不易成活,从现代免疫学的观点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A.抗原B.抗体

C.传染源D.病原体

【答案】A

考点:

本题考查抗原的概念。

5.【2015年呼和浩特市初二年级结业考试生物试卷】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春天是高发季节,要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及时接种麻疹疫苗,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疹,并采取隔离措施。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保持室内通风是切断传播途径B.采取隔离措施是控制传染源

C.麻疹病毒属于抗原D.麻疹疫苗属于抗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如微生物等病原体、疫苗、异物、异体器官等。

抗体是指抗原进入机体刺激免疫器官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保持室内通风可以减少室内麻疹病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正确;出现感染症状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因此采取隔离措施是控制传染源,B正确;麻疹病毒进入体内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因此麻疹病毒属于抗原,C正确;麻疹疫苗进入体内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因此麻疹疫苗属于抗原,不属于抗体,D错误。

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和免疫的基本知识。

6.【2015年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中考生物试卷】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二道防线的是(  )

A.杀菌物质和免疫器官B.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

C.皮肤和黏膜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答案】B

考点:

本题考查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7.【2015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卷】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接种的水痘疫苗和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

A.抗体、特异性免疫B.抗原、特异性免病

C.抗体、非特异免疫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接种的水痘疫苗”是抗原,不是抗体。

接种水痘疫苗后,淋巴细胞会产生水痘病毒的抗体,抗体具有专一性,因此接种的水痘疫苗所属的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抗体和抗原;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8、【2015年中考山东省潍坊市卷】下表中关于疾病的分类和预防的归纳,正确的是()

【答案】B

考点:

传染病的概念、发生途径、预防措施和传染病的分类。

9.【2015年中考湖南省衡阳市卷】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特殊蛋白质及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A.抗体,特异性免疫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疫苗是指低毒的活生命力极弱的病原体。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使人体产生一种能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称为抗体。

能使人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

这种免疫是人出生以后才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是特异性免疫。

考点:

免疫的类型

10、【2015年中考湖北省宜昌市卷】艾滋病致死率极高,而且具有传染性,但我们也不能因此歧视艾滋病患者。

红丝带行动告诉我们,下列与艾滋病患者的哪些接触行为不会导致被感染()

①交谈  ②共餐  ③握手  ④共用注射器  ⑤拥抱  ⑥共用牙具  ⑦一起学习

A. ①③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⑤⑦                       D. ①②③⑤⑥⑦

【答案】C

考点: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

11.【2015年江西省10所重点名校中招联考生物试题】今年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H7N9禽流感疫苗,注射疫苗可预防H7N9禽流感。

从免疫和传染病的预防来看,注射的疫苗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A.抗原、控制传染源B.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C.抗体、控制传染源D.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特点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人体的免疫有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如微生物等病原体、疫苗、异物、异体器官等。

抗体是指抗原进入机体刺激免疫器官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注射H7N9禽流感疫苗,可以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H7N9禽流感病毒的抗体,因此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该抗体对H7N9禽流感病毒有免疫作用,可以有效避免感染,因此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D。

考点:

本题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措和免疫的基本知识。

12【2015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生物试卷】近年来,急性传染病﹣埃博拉病毒病再次在非洲流行,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下列预防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将患者隔离治疗B.医生照料患者时穿上防护服

C.不吃未煮熟的食物D.有效处置患者的废弃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患者是传染源,因此将患者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A正确;医生照料患者时穿上防护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错误;不吃未煮熟的食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错误;有效处置患者的废弃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

故选A。

考点: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3.【2015年安徽省亳州市中考生物试卷】艾滋病致死率极高,而且具有传染性,但我们也不能因此歧视艾滋病患者.“红丝带”行动告诉我们,下列与艾滋病患者的哪些接触行为不会被传染(  )

①交谈②共餐③握手④共用注射器⑤拥抱⑥共用牙具⑦一起学习.

A.①②③⑤⑦B.①③⑤C.①②③⑤⑥⑦D.①②③⑤⑥

【答案】A

考点: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4.【2015年安徽省宿州市中考生物试卷】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唾液或胃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

B.皮肤阻挡致病细菌侵入人体内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