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临杭物流园区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626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清临杭物流园区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德清临杭物流园区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德清临杭物流园区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德清临杭物流园区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德清临杭物流园区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清临杭物流园区发展规划.doc

《德清临杭物流园区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清临杭物流园区发展规划.doc(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清临杭物流园区发展规划.doc

德清临杭物流园区

发展规划

目录

1概述

1.1规划背景与目的

1.2规划依据

1.3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1.4规划主要结论

2园区建设必要性和意义

2.1园区建设是实施我省“大港口、大网络、大物流”交通战略的现实举措

2.2园区建设是顺势承接杭州主城区物流业转移的现实需要

2.3园区建设是满足德清临杭产业带强劲物流需求的现实需要

2.4园区建设是推动运河“黄金水道”临河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3园区发展SWOT分析

3.1优势分析

3.2劣势分析

3.3机会分析

3.4威胁分析

3.5推导结论

4园区物流作业量预测

4.1园区钢材物流量预测

4.2园区工业原材料物流量预测

4.3园区水运吞吐量预测

4.4园区货运配载量预测

4.5园区仓储量预测

4.6园区物流作业量预测汇总

5园区发展定位与功能配置

5.1园区发展定位

5.2园区功能配置

5.3园区物流经营业态

6园区场址与建设条件

6.1园区场址

6.2园区建设条件

7园区用地规划布局

7.1园区用地规划

7.2园区交通组织

7.3园区建筑设计导向

7.4园区景观绿化规划

8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8.1园区内河码头泊位设施

8.2园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

8.3园区给排水设施

8.4园区电力电讯设施

8.5园区信息基础设施

9园区环境保护规划

9.1园区环境保护规划依据与环保标准

9.2园区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9.3园区环境保护措施

10园区节能与水土保持

10.1园区节能

10.2园区水土保持

11园区建设投资估算与实施规划

11.1园区建设投资估算

11.2建设实施规划

12园区开发模式

12.1国内外物流园区的经营和管理经验

12.2德清临杭物流园区开发模式建议

13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3.1树立规划权威性

13.2积极营造园区发展政策环境

13.3大力改善园区发展人才保障

13.4多途径探索解决物流用地瓶颈

附图:

1、园区鸟瞰图

2、园区交通区位图

3、园区总平面布置规划图

4、园区总平面功能结构图

5、园区总平面交通分析图

6、园区总平面绿化景观分析图

7、园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8、园区给水系统规划图

9、园区雨水系统规划图

10、园区污水系统规划图

11、园区电力系统规划图

12、园区电信系统规划图

13、园区物流商务综合楼透视图

14、园区工业原材料采购区透视图

15、园区仓储用房透视图。

1概述

1.1规划背景与目的

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

省政府2008年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8〕64号),省交通厅提出了《关于印发现代交通三大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浙交〔2008〕241号),这一系列文件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德清县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东邻桐乡,南毗杭州余杭区,西界安吉,北接湖州。

东西长54.75公里,南北宽29.75公里,面积947.93平方公里,2008年底户籍人口42.7万人。

全县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190.1亿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5.8亿元和13.5亿元。

德清县毗邻杭州主城区,是杭州都市经济圈紧密层6县市之一(德清、安吉、海宁、桐乡、绍兴、诸暨)。

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经济资源,赋予了德清别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条件。

当前,德清县正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接轨沪杭”战略,按照“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的思路,全方位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依托创业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先发优势和环境优势,提出了打造“杭州北区”,建设“创业新城”的发展目标,努力使德清成为杭州市先进制造业协作区、现代物流业配套区、休闲旅游业合作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区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区,把德清创建成杭州都市经济圈最具投资价值的创业型城市、最具活力的创新型城市、最具品质的宜居型城市。

以更主动的姿态、更优质的服务、更大的气魄,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与杭州进行广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杭州的产业、信息和科技人才等优势,借势发展,借梯登高。

德清物流发展有其独特的条件,一方面,县域交通条件完善,杭宁高速、申嘉湖杭高速、宣杭铁路、杭湖锡线、京杭运河等交通设施贯穿全县;另一方面,随着杭州主城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物流产业尤其是依托水运的钢铁等生产资料物流产业向主城区周边的扩散转移趋势明显,德清县由于有优越的内河水运物流发展条件而成为杭州主城区物流业转移的良好承接地。

基于这两个因素,德清县委县政府提出在毗邻杭州主城区塘栖的雷甸镇,以现雷东线沿岸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物流业集聚区为基础,培育与规划建设“德清临杭物流园区”。

既为杭州主城区物流业转移提供承接空间,为杭州都市经济圈物流业发展服务;又为德清自身临杭产业带建设提供物流发展服务;同时带动运河黄金水道临河产业发展。

为科学推进“德清临杭物流园区”有序建设,特组织编制园区发展总体规划,以引导园区建设的扎实推进与稳步发展。

1.2规划依据

本园区规划设计的依据如下:

⑴《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

⑵《浙江省2009年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浙发改经贸(2009)141号;

⑶《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2003年1月;

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8〕64号;

⑸《浙江省交通厅关于“大物流”建设实施意见》;

⑹《杭州都市圈发展总体规划》2008年6月;

⑺《湖州市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

⑻《德清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⑼《德清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

⑽《德清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区总体规划》

⑾《德清县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7年;

⑿《德清县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20)》;

⒀《德清县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2003~2020)》;

⒁《德清县黄金水道产业发展规划》2006年;

⒂《德清县雷甸镇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⒃项目用地规划红线图;

⒄《德清县统计年鉴》等相关的项目资料。

1.3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根据《德清县雷甸镇城市总体规划》和《德清县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德清临杭物流园区规划的规划范围为:

东北至09省道线、西至杭湖锡线,南至支流航道,东南至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如附图)。

用地面积约为250公顷(合约3750亩)。

规划期限为:

2009年至2015年。

1.4规划主要结论

⑴园区建设是必要的。

主要理由有:

——本园区的建设是积极响应我省交通建设“大网络、大港口、大物流”发展战略的顺时之举。

——本园区的建设是顺势承接杭州主城区内河运输物流业转移的现实迫切需要。

——本园区的建设也是满足德清临杭产业带建设所带来的强劲物流服务需求的现实需要。

——本园区的建设更是推动运河“黄金水道”临河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⑵园区建设条件完善

园区建设不仅有着完善的公路交通、内河运输条件,而且有着良好的土地等用地条件,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条件较为完备,政策环境有利,建设条件较为优越。

⑶园区发展定位和建设规模

园区发展定位为:

立足杭州物流主市场,面向杭州都市经济圈,辐射长三角,发挥内河港口和物流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工业原材料和钢材物流,辅以油品和集装箱等物流,构建完善的展示交易、流通加工、通用仓储、保税物流、码头作业、货运配载、分拨配送、物流信息、物流商务和内河航运服务等配套功能,力争打造成为以钢材和工业原材料物流为特色的集国际物流、区域物流与城市配送物流于一体的杭州都市圈北部物流园区。

⑷园区功能配置与用地布局结构

园区功能配置着重建设“八大中心”,即钢材物流中心、工业原材料采购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分拨配送中心、通用仓储中心、货运配载中心、公用码头作业中心和航运服务中心“。

相应在园区用地布局规划中,形成“一心三轴八区”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物流商务中心区,“三轴”即横向的临杭大道轴线和南北向的两条道路轴线,“八区”即工业原材料采购功能区、钢材物流功能区、公用码头作业功能区、通用仓储功能区、保税物流功能区、分拨配送功能区、货运配载功能区、内河航运服务功能区。

2园区建设必要性和意义

《杭州都市经济圈总体发展规划》提出,今后一段时间,杭州都市圈在发展思路上,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推进长三角“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机遇,围绕省委、省政府“两创”总战略和建设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决策部署,创新体制机制,突破行政区域,加强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杭州在区域联动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推进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形成以杭州市区为核心,湖州、嘉兴、绍兴三市为副中心,杭州市域5县市及德清、安吉、海宁、桐乡、绍兴、诸暨等杭州相邻6县市为紧密层,辐射湖州、嘉兴、绍兴市域的杭州都市经济圈,全面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建成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重要板块、亚太国际门户有机组成、全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先行区和浙江创业创新核心区。

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杭州都市经济圈总体空间布局框架为突出杭州核心,以沿路、沿湾、沿湖区域为重点,形成“一主三副两层七带”的网络化总体布局框架,促进产业、城市、生态融合发展。

即突出一大极核。

凸显杭州市区在都市经济圈的极核地位,强化“一城七中心”功能,整合周边地区优势资源,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带动都市经济圈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培育三个副中心。

即以湖州、嘉兴、绍兴三市市区为都市经济圈副中心,突出特色培育,坚持错位发展、良性竞合、借梯登高,提升生产和服务功能,传递主核城市辐射,带动都市经济圈整体发展;联动两层发展。

即以杭州市域五县市以及德清、安吉、海宁、桐乡、绍兴、诸暨等临杭六县市为紧密层;以湖州、嘉兴、绍兴三市除市区、临杭六县市之外的下辖县市为联动层,形成产业空间整合、城镇发展集聚、生态空间开敞、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都市经济圈空间结构体系,实现联动发展;推进七带构建。

即优化提升沪杭甬发展带。

重点建设沿杭州湾发展带,积极构筑杭湖发展带,着力打造杭金衢发展带,加快开发杭千发展带,推进形成杭徽发展带,引导培育沿太湖生态发展带。

基于以上杭州都市经济圈总体发展思路,以及德清县自身的物流资源和物流产业发展实际,紧紧围绕杭州主城区物流产业转移和当前现代物流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主动承接、主动发展、主动谋划,县委县政府提出大力推进建设“德清临杭物流园区”,项目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是十分必要而迫切及时的。

2.1园区建设是实施我省“大港口、大网络、大物流”交通战略的现实举措

2007年12月28日,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赵洪祝谈到今后五年浙江交通建设任务时,提出要建设“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

未来五年,浙江交通将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大力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惠民交通工程。

2008年1月10日,在全省交通工作会议上,交通厅党组书记、厅长郭剑彪指出,今后五年是我省全面提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关键时期,是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