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教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6246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0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教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20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教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20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教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20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教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20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教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0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教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第20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教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教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0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教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4)意义:

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现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1)内容:

措施

意义

农村改革

①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②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①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

③促进了城市的改革

城市改革

①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②管理体制: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③所有制:

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④分配制度: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2)意义:

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①国内:

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②国际: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②中共十四大: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④中共十五大:

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⑤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3)意义:

①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②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③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拓展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与特点

(1)含义:

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指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特点: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④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举。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创办经济特区

(1)创办:

①1980年,国家正式划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②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①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②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③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①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②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③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

①1985年以后,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②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特点:

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2)意义:

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

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4.开发和开放浦东

时间

1990年

目的

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条件

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成为上海新型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表现: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城市的开放体系。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高频考点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特点及实质

例1.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

“田福堂太痛苦了:

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

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答案】B

【变式探究】21世纪以来,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农村土地经营的新办法,通过租赁转让、大户承包、以地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权,既打破了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瓶颈,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的变革

B.中国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C.面对国际市场冲击下的政策性调整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信息说明21世纪以来,农民在实践中探索了多种土地经营的新方法,与原来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方面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而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所以选择D项。

材料明确说明土地所有制没有变化,A项错误;

B项的小农经济强调自给自足,与材料信息矛盾;

材料既没有反映国际市场的影响,也没有说明是国家的政策调整,C项错误。

高频考点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

例2.下图反映了中国市场化指数的变化情况。

图中1992~1997年我国市场化指数迅速提高,这主要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公有制主体地位得到改变

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D.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变式探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个立法高峰。

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出台。

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外贸易法、广告法等。

上述法律(  )

A.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

B.推动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C.回应了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后面临的挑战

D.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高频考点三、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例3.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

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

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

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开放浦东是对外开放的步骤,对外开放主要是引进技术和资金,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

包产到户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现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

简政放权反映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

加入世贸,市场的规模扩大,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正确。

【变式探究】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

对此战略的提出理解正确的是(  )

①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②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③有利于提升区域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④是一个区域集团化的组织和体制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一带一路”的战略有助于促进该地区国家之间的联系,符合全球化的潮流,故①正确;

“一带一路”的战略有助于推动我国与该地区国家经贸往来,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故②正确;

“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加强该地区国家联系,从而提升区域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故③正确;

“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尚未形成机制和组织体系,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高频考点四、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例4.1984年初,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从此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时期。

此后中国开始(  )

A.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开放沿海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C.着手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化进程

【变式探究】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

“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

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

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

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

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

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

D.“摸出规律”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意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与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用排除法。

从题干时间“1980年10月”,结合所学知识“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不包含1988年开放的海南岛,排除A项;

经济特区没有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排除B项;

上海浦东开发是20世纪90年代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排除C项。

因此选D项。

1.(2018年全国Ⅲ卷文综历史8)8.表2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

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2.(2018年全国Ⅲ卷文综历史13)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

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

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

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