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易错易混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6237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2)易错易混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2)易错易混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2)易错易混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2)易错易混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2)易错易混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2)易错易混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

《高中历史(必修2)易错易混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2)易错易混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2)易错易混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

10、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闭关政策”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

1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1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13、闭关锁国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如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

易混点

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夏商周,商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出现并成为中国手工业的三大主要经营形态。

下面简单归纳总结一下三者的特点:

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用途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最终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不是垄断组织的出现而是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标志性事件分别是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3、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能说成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4、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5、注意由于外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早于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这是一个特例。

6、民族独立和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两大革命任务,二者的关系不能颠倒,因为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有国家富强,而国家不富强,民族独立也就没有保障。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近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7、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

近代化是工业化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8、“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9、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10、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11、注意洋务派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

12、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3、注意洋务派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在复习时应对此辩证地看待,培养自己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14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15、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

16、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朝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17、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

1、手工工场和机器生产

二者虽然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在手工工场里,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而机器生产是使用机械化劳动;

规模不同,通常情况下,手工工场的规模要小于机器生产;

手工工场是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

2、误区: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点拔:

自然经济也称小农经济,表现为农耕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基本生存条件,具有封闭性、保守性和滞缓性,缺少活力。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破产。

这主要表现为: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破坏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结构。

但自然经济发展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解体。

但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3、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官僚资本

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于困境。

但它是近代进步性、革命性的经济成分,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也为中国的社会变革(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外国资本,是相对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是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特点是自由开放、具有侵略性。

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中国的通称,实质是在不同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先是晚清洋务经济,后是南京国民政府时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

除剥削产业工人外,还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

在旧中国,它是在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消亡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没收官僚资本”措施中。

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主义比重较大,本国资本比重较小;

在本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官僚资本比重很大,且畸形发展,民族资本比重很小,实力较弱。

4、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

报刊最主要的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之最

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区。

《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点石斋画报》开中国新闻画报之先河。

《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

《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

2003年中国电话总用户量居世界第一。

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1、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是相同的,即国家干预经济,美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日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

2、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即“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3、人民资本主义并不等于资本家放弃了所有股票,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5、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6、社会主义阵营中没有南斯拉夫。

7、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8、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9、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1、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

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

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2、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

从新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

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

从新特点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

后者为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前者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

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后者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2、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

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3、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其中的“和平过渡”既不是由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也不是由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而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

4、注意区分文革与文革时期。

文革是一场内乱,应该从根本上否定,而文革时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成就就是党和人民对错误进行抵制的结果,不是文革的成就。

5、文革结束,并不等于“左”倾错误也结束了,“两个凡是”的实质仍然是坚持文革中的“左”倾错误。

6、文革后邓小平大力整顿的突破口并不是在经济上,而是在文教上。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用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8、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国指明了发展方向。

十六大将其简明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的特色,这个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新内容。

易混点:

1、当今的主动开放与旧中国的被动开放

背景不同:

当今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而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下被动进行的。

基础不同:

今天的对外开放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旧中国的开放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

影响不同:

今天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旧中国的开放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与掠夺。

2、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经济特区:

经济建设过程中享受特殊经济政策、灵活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开始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

沿海经济开放区:

从1985年1月,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漳泉厦三角区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