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仿真卷二理综生物.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5621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仿真卷二理综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仿真卷二理综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仿真卷二理综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仿真卷二理综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仿真卷二理综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仿真卷二理综生物.docx

《河南省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仿真卷二理综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仿真卷二理综生物.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仿真卷二理综生物.docx

河南省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仿真卷二理综生物

河南省高中2017-2018下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仿真测试卷

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二)

1.下列有关细胞成分及其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微量元素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

B.脂肪是动物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C.有氧呼吸合成ATP的过程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D.与细胞代谢有关的酶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

【答案】C

【解析】细胞中的微量元素也参与有机物的合成,例如Fe2+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A错误;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B错误;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C02和H2O,并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即有氧呼吸合成ATP的过程与放能反应相联系,C正确;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D错误。

2.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DNA修复细胞机制的三位科学家。

P53蛋白对细胞分裂起监视作用。

P53蛋白可判断DNA损伤的程度,如果损伤较小,该蛋白就促使细胞自我修复(过程如图所示);若DNA损伤较大,该蛋白则诱导细胞凋亡。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P53蛋白可使DNA受损的细胞分裂间期延长

B.P53蛋白可导致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C.抑制P53蛋白基因的表达,细胞将不能分裂

D.若P53蛋白基因突变,则可能导致细胞癌变

【答案】C

.........

【考点定位】细胞凋亡、蛋白质的功能

3.自噬作用是溶酶体对自身细胞质蛋白或细胞器的吞噬和分解过程,以此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

下列关于自噬作用的分析错误的是

A.在溶酶体内水解酶的作用下,自噬作用可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B.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被排出细胞或在细胞内被利用

C.细胞内损伤的各种细胞器通过溶酶体的自噬作用在细胞内被分解

D.自噬作用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能见到,其所起的作用都是负面的

【答案】D

【解析】溶酶体内水解酶包含蛋白酶,所以自噬作用过程中有蛋白质在蛋白酶的催化下分解为氨基酸,A正确;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不可利用的被排出细胞,能够利用的则留在细胞内,B正确;结合题意可知,细胞内损伤的各种细胞器通过溶酶体的自噬作用在细胞内被分解,C正确;根据题意“自噬作用是溶酶体对自身细胞质蛋白或细胞器的吞噬和分解过程,以此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可知,自噬作用所起的作用一般是正面的,D错误。

4.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

糖尿病患者症状主要有多尿、多饮、多食,还伴有身体疲乏,视力障碍等。

其中“多尿”表现为尿量增多,每昼夜排尿次数也增多,下面对其“多尿”成因的解释错误的是

A.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得多了,尿就多了

B.糖尿病患者的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发生病变,不能分泌抗利尿激素

C.糖尿病患者食量大,导致尿液中的代谢产物多,所以多尿

D.糖尿病患者经肾小球过滤的原尿中葡萄糖含量较高,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

【答案】B

【解析】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口渴,水喝得多了,尿就多了,A正确;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与产生抗利尿激素无关,B错误;糖尿病患者食量大,导致尿液中的代谢产物多,所以多尿,C正确;糖尿病患者经肾小球过滤的原尿中葡萄糖含量较高,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尿量增多,D正确。

5.某地土壤和水体中镉超标,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引发“痛痛病”。

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镉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地人要预防“痛痛病”应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

B.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

C.该生态系统肯定没有分解者

D.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

【答案】A

【解析】富集作用是随着营养级越高含量会越高,由题意可知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而引发“痛痛病”,所以人类要预防该病应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A正确。

丙营养级所含镉浓度最高,说明丙营养级最高,而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少,B错误。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都必须有分解者,C错误。

四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丁>甲+乙+丙,D错误。

点睛:

富集作用中首先要判断营养级,如图中丁是第一营养级、乙是第二营养级、甲是第三营养级,丙是第四营养级,而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随着营养级的增加逐级递减的,据此解答相关习题。

6.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对a、B对b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

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

用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5种

B.含A、B基因的个体毛色是白色的原因是不能翻译出相关蛋白质

C.若F2中黑色:

黄色:

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

3:

10,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D.若F2中白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2,则F2中黑色个体的比例也接近1/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题要点是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理解。

A.由题干分析可知,表现型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五种,A项正确;

B.由题干可知,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故含A、B基因的个体毛色为白色,B项正确;

C.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即F2的表现型之和为16,说明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项正确;

D.若F2中白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2,则F2中黑色个体与黄色个体之和的比例接近1/2,D项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解题思路是对性状分离比9:

3:

3:

1变式的分析:

1.如果F2的表现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进行对比分析,如比例为10:

3:

3可理解为(9+1):

3:

3,即10为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3.根据异常分离比推测亲本的基因型。

7.某研究小组探究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

曲线1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日温与夜温相同)某植物茎的生长速率,曲线2表示日温26℃时,不同夜温该植物茎的生长速率(两组实验均为每天24小时适宜光照)。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适宜的光照下,植物体内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

(2)光下叶绿体内ADP和Pi的转移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在5—25℃范围内曲线2始终高于曲线1的原因是两条曲线的________(填“光合作用”或“细胞呼吸”或“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存在差异所致。

(4)曲线1所示实验组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曲线2从最高点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3).光合作用(4).日温和夜温(或温度)(5).夜间温度高,呼吸作用强,消耗有机物多,一天中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少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在解答本题时,需要对题目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提取、归纳,形成自己的认识,才能正确地答题,即提取题干和曲线图中的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由曲线图分析可知昼夜恒温不一定比昼夜具有一定温差更有利于植物茎的生长。

同时,夜温过于偏低,呼吸作用过于弱,茎的生长速度也会减慢,并不是昼夜温差越大,对植物茎的生长越有利。

(1)在适宜的光照下,植物体内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有氧呼吸,所以植物体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光下叶绿体内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而暗反应中ATP水解产生的ADP和Pi又可用于光反应合成ATP,所以ADP和Pi的转移方向为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3)根据题意可知在5〜25℃范围内,曲线1实验和曲线2实验的差异是日温不同导致的,日温不同会导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发生改变,但是曲线2始终高于曲线1,说明其净光合速率一直较大,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减慢植物生长速率,所以两条曲线的差异是光合作用差异导致的。

(4)曲线1所示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日温和夜温);曲线2的实验日温不变,夜温逐渐升高且曲线发生了下降趋势,说明是夜间温度升高使呼吸作用增强,消耗有机物增加,导致一天中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减少引起的。

8.2017年9月8日,泉州首批“宫颈癌疫苗”在丰泽区东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开打”。

请回答下列关于癌症与人类健康的问题:

(1)宫颈癌疫苗进入人体后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_细胞,当人体被相同抗原刺激之后,__________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氟尿嘧啶化疗”的基本原理是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的作用,使肿瘤细胞无法合成胸腺嘧啶核苷酸,从而抑制细胞分裂间期的___________过程,达到终止其增殖的目的。

(3)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移过程中癌细胞的变形和运动与_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

【答案】

(1).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2).记忆(B)细胞(3).DNA分子复制(4).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5).膜的流动性

【解析】试题分析:

癌细胞的特征:

失去接触抑制,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易扩散转移。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它们的具有过程如下: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当人体被相同抗原刺激之后,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再由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根据题意分析,氟尿嘧啶能够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的作用,阻断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从而干扰DNA的合成,即抑制了细胞分裂间期的DNA复制的过程,进而达到了终止其增殖的目的。

(3)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了,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癌细胞的变形与运动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9.某科研机构设计出了一种小型景观鱼池生态净化系统,该系统内引人水葫芦等多种水生植物以及螺蛳、草鱼、鳙鱼等物种,以达到对污水的协同净化效果。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鱼池生态净化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___。

草鱼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

(2)该鱼池生态净化系统中,从岸边到池中心的生物分布不同,表明群落具有_______结构。

(3)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群落的丰富度呈正相关,那么群落的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该鱼池生态净化系统能为水葫芦等多种水生植物提供较多的CO2。

适当增加C02浓度有利于提高水葫芦等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但当C02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其光合作用速率并不会再增加,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