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西学东渐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早期的西学东渐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期的西学东渐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因此,从历史意义上讲,西学传入是鲜明的特征。
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看,对明末知识分子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对以后历史发展和对今天现实的警示意义上讲,早期西学东渐也是具有突出的时代意义。
2.从知识积累上看,学生还没有东西方文化交往的历史储备。
从历史的复杂性来看,一是涉及到精神文化领域的交往,层次较高,其次是新航路发现、殖民、基督教传播、科学文化交流等内容交叉在一起,头绪比较多。
从西学东渐这件事情来看,发生在真正的世界历史出现的时代交叉口,纵横理解和评价的难度自然增加。
[教学设计]
.悠久历史联接东西双方---导入新课:
回顾历史引导解决什么是西学东渐,不仅导入新课,而且提醒学生关注西学东渐的内容突破了古代东西方交往的传统和藩篱,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同时运用马可波罗这样已经学过的内容又可直接导入传教士来华背景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时间线索来把握历史的能力。
在远古时代,东西双方在对方眼中都是一个梦,一个神话。
希腊人最早把中国人称为“赛里斯人”,“身高达十三肘尺”,“寿逾两百岁”,“皮与河马相近,故万箭不能入”,中国人简直是半人半仙。
我们的《山海经》也说西方人“其状如人,豹尾虎齿”。
西方人在中国人的眼里也是半人半仙啊。
著名的丝绸之路,从汉王朝到宋王朝长达1300年的历史长河中,在这古道悠悠的漫长商道上,美丽的丝绸作为主要介质在沟通东西方,可见,那时交流的主体是什么呢?
预设答案:
器物交流占主体。
是啊,到13世纪,蒙古人西征,把欧亚的交通渠道变得更为畅通,看看频幕上的这幅画面,此时有一个欧洲人倍受大元皇上忽必烈的亲睐,这个人是谁?
他有何贡献?
是马可•波罗,他后来向欧洲口述了,《马可•波罗行记》激发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兴趣和信心勇气,大航海时代来临了。
这件事情说明东西方交往还是持续了传统,书中重点介绍的是中国的富庶繁华。
物质交流还是核心内容。
因此刺激了东西方新航路的发现,15世纪的大航海一开始,真正的世界历史也就开始了,中国也被纳入了世界体系之中,请观看一个画面,这仅有一面墙的天主教堂是什么地方?
这里为何有天主教堂?
澳门,因为在明朝后期,葡萄牙殖民者已经占据了我国澳门。
好的,殖民者利用澳门基地创建了太平洋丝绸之路,但还是为了物质利益。
可是能获取高额利润的商业,更加顺利安全的航行,为大量的欧洲人来华提供了经济的、地理的诸多方面的便利。
也就在这个时期,西欧天主教一家天下的历史被打断了,请看画面,这是著名的德国人马丁•路德,他在1517年发动宗教改革运动,新教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
天主教为了捍卫其地位,大量选派如耶稣会士这样的精英力量四处传教,扩大天主教阵地,这件事以后还要详细讲述。
这里,我们已经关注到一个问题,代表基督教文明核心的或者说是思想的东西---即基督教就被这些传教士带到东方,与以前的东西方交往大不一样了。
东西方在继续大量的物质交往的同时,增添了新的内容,那就是正在变革的思想文化。
以此为内容的交往我们称为“西学东渐”。
中国历史上的西学东渐有两次,这次就是明末清初发生的,我们把他叫做“早期的西学东渐”。
.搭建西学东渐平台---把基督介绍给中国:
通过以上学习总结传教士来华的国际国内背景,同时鼓励和引导同学从东西方角度回顾最近所学的知识解释历史现象,然后以利玛窦为代表通过叙事的方法去理解传教士来华后的传教活动,掌握他们的活动特征,对他们的活动目的进行评价。
看来传教士来华是有许多原因的,同学们根据已学知识和以上所讲内容归纳一下。
预设答案:
历史原因:
东西方历史上有联系,而且西方倾慕东方已久;
时代条件:
新航路发现建立了路径;
殖民地提供了落脚处;
直接动因:
西欧宗教改革促使天主教大力向东方发展;
中国因素:
明朝后期,政府逐渐放弃海禁政策。
16世纪中叶开始,天主教耶稣会士远涉重洋,源源奔我明朝帝国而来。
物质交流是为用,好理解,容易成功。
可是当异质文化碰撞,必然会遇到无法想象的阻力。
应当说是历尽千辛万苦。
从当时中国著名思想家,江南泰西学派的重要人物为著名传教士利玛窦的折扇题诗,就可见一斑。
利玛窦从南而北,自1582年来华直到1610年在北京去世,时间长达27年9个月,是名重一时的传教士之一。
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个人,请看书中利玛窦的画像。
在观察中,我补充一些资料:
1582年,利玛窦刚来中国在广东肇庆传教时,与他师傅罗明坚二人仿照中国和尚的样子,剃光头发,改穿僧服。
以后进入内地,随着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在到韶州、南昌、南京后改穿儒士服装,去世时,其弟子游文辉为怀念而创作了利玛窦油画像。
你们觉得这种服装的改变是为何?
融入中国社会,取得中国人的认同。
开展传教活动。
请大家浏览教材上利玛窦的事迹,想象利玛窦有一定的成功是依赖于怎样的做法?
入乡随俗;
科技吸引;
接近官员;
文化对接。
从他的事迹来看,利玛窦是一个聪明人,也是一位博学的人。
我感觉他更是一个智者。
康熙大帝所指的利玛窦方式就是他以尊重和平等对话的方式推动异质文化的交融。
由此,我就想是什么促使他们百折不回?
那时殖民者到澳门是谋财,是梦想用武力征服东方,换取现实的天堂般生活;
而这些传教士却梦想用文化征服东方,这要靠什么支撑艰苦的传教活动呢?
讨论总结为:
God,Perseverance,friendship,noledge日本作者平川佑弘在《利玛窦传》一书中称利玛窦是“人类历史上位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诸种学艺,和中国四书五经等古典学问于一身的巨人。
”他还将利玛窦看作是“地球上出现的位世界公民”。
而在XX年在首都北京的中华世纪坛雕塑的百位影响中华历史名人雕塑中,有两位外国人位列其中:
马可•波罗,利玛窦。
正如有学者指出,前者是把中国介绍给世界,而后者是把世界介绍给中国。
你会怎么理解呢?
预设结果:
前者向欧洲介绍了中国的繁华发达,燃起了西方寻找新航路的激情,改变了世界。
后者把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引发了中西文化的次碰撞,某种程度改变了中国。
.结出西学东渐硕果----把世界介绍给中国
反复通过材料和教材总结早期西学东渐的具体内容,构成早期西学东渐完整的知识结构,接着以此为平台,进一步分析早期西学东渐在当时的不同反响以及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肯定建立在平等和尊重基础上的文明交往,文化交融是人类的智慧,是给后人的一笔财富。
利玛窦不仅给中国送来了时间,还送来了空间——全新的空间概念。
那么究竟这些传教士带来了什么让我们如此关注呢?
除了基督教以外,还有什么?
请大家根据我提供的先看教材填写早期西学东渐内容列举表:
分类
学科
时期
代表人物形式
列举
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美术音乐建筑哲学逻辑学
希腊文化
文艺复兴的近代文化
利玛窦
徐光启
李之藻
杨廷筠
翻译原著
创作
传教士和中国学者有合作
文字,
地图,
绘画,
器物。
在难于填写的项目上清参照我提供的材料,。
由此,我们看看两个评价。
。
你认为两人的评价侧重于什么方面?
引导出预设结论:
前者侧重西学东渐;
后者侧重宗教传播的作用。
这真是一次大碰撞啊!
从民间到官员朝廷,从百姓到皇上,从沿海到京城,从自认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建筑工程到艺术领域,可以考证的事情还很多,可以思考的角度也不少。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文化交流是否少了一些什么?
引导出一些思考:
没有正规学校和机构,没有中国留学生去西方,科学并没有独立,与神学、儒学、政治搅和在一起,东西方思想文化尚处于初步结合时期。
无论如何,丝绸之路1300年后出现了马可•波罗,又300年后来了利玛窦。
可以说,如果没有利马窦,如果没有李之藻、徐光启,我们对西方科学知识的启蒙还要晚不知多少年。
在当时可喜的是有一批人出现了觉醒。
比如徐光启,他不仅致力于西学的传播研究,甚至想去西方直接见识,教材55页的知识链接中提到的朱宗元认识到了中国已经出现的严重差距。
这些都足以说明早期西学东渐的重大影响。
但也有让人懊恼不已的场景。
利玛窦献上的世界地图被皇帝做成了屏风,根本没有去注意中国大陆以外的世界,太平洋和长城以外的世界!
西洋钟、望远镜,这些本有着科技含量的东西来到当时的中国却成了达官贵人手中的玩物。
利玛窦去世时差一点在北京都不能安葬,还是在许多人的力争下安葬。
但墓葬后来还遭到几次毁坏。
或许当时,传教士们也许一边用这些东西贿赂官员,一边在内心对大明王朝、大清帝国感到不屑。
在一个把科技当作“奇巧之术”而摒弃、蔑视的国家里,这些东西的价值仅在于它可以使传教士能够登陆,能够传教!
利玛窦自己就在札记中这样写道:
“我们应该谈淡硝石;
这种东西相当多,但并不广泛用于制备黑色火药,因为中国人并不精于使用枪炮,很少用之于作战.然而,硝石却大量用于制造焰火,供群众性娱乐或节日时燃放.中国人非常喜欢这类表演,并把它当作他们一切庆祝活动的主要节目。
他们制作焰火的技术实在出色,几乎没有一样东西他们不能用焰火巧妙地加以摹仿。
他们尤其擅长再现战争场面以及制做转动的火球,火树、水果等等,在焰火上面,他们似乎花多少钱也在所不惜。
我在南京时曾目睹为了庆祝元月而举行的焰火会,这是他们的盛大节日,在这一场合我估计他们消耗的火药足够维持一场相当规模的战争达数年之久。
”所以金庸大师在武侠小说《碧血剑》中就有一个利玛窦制造火药武器训练人员帮助袁承志的情节,发明者成立学生!
这足以让我们深思。
.穿透历史看世界----把世界给每一个人
世纪,有人把他称之为一个“革命的时代”,东西方已经出现了两种交往方式,澳门标志着殖民方式,传教士标志的利玛窦模式。
两相对比,我们有怎样的感慨呢?
后来的殖民者更加肆无忌惮,把文化也拿来做为殖民的遮羞布,演绎了一次次东西方关系的悲剧,直到今天还无法摆脱东西方关系的正常道路上来。
东西方交往在以后走上了人们不愿意的道路上了。
往事不能追悔,但来者犹可追。
1983年,台湾举行利玛窦来华传教400周年纪念活动。
发行了纪念邮票。
XX年,台湾大师李敖来北京专门瞻仰了。
“洋和尚的墓地”。
XX年深秋,上海隆重举行了“XX——1607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出版400年周年纪念”活动。
利玛窦的后人、徐光启的后人、熊三拔的后人都参加了这次盛会,场面十分热烈。
人类已经跨入二十一世纪,交通越来越发达,科技越来越进步,财富的追求哪里是个头啊,如果把文化交融作为根本有意义的事情来做,把理解尊重作为交往基础,那距离人类千百年来的理想就不远了。
由此来看,利玛窦模式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了。
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撷取、包容、结合,人类一定会更加安宁与祥和。
请读一下伟大的文学家歌德的诗歌,体会我们所学习的早期西学东渐吧!
[资料附录]
材料1:
逍遥下北溟,迤逦向南征;
刹刹标名姓,山山纪水程。
回头十万里,举目九重城;
观光上国未?
中天日正明。
-----李贽
材料2:
17世纪西学东渐影响下的著作列表
02年利玛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