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转让相关知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5455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贷资产转让相关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信贷资产转让相关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信贷资产转让相关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信贷资产转让相关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信贷资产转让相关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贷资产转让相关知识.docx

《信贷资产转让相关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贷资产转让相关知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贷资产转让相关知识.docx

信贷资产转让相关知识

 

信贷资产转让

∙1概念

∙2要紧模式

∙3类型

∙4交易要点

∙5历史进展

∙6业务的意义

∙7要紧的参与者

∙8现状

∙9异化

∙10注意问题

∙11参考资料

∙收起

摘要

请用一段简单的话描述该词条,立即。

信贷资产转让

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中国国内业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创新。

作为资产负债治理工具、工具和风险治理工具,它有助于解决银行在资本充足率和资本收益率之间的“两难选择”,解决银行负债和资产在和期限结构上的非对称矛盾,尤其是不良资产的转让关于化解资产长期沉淀而形成的期限结构矛盾的功效就更为突出。

信贷资产转让-概念

 

信贷资产转让是指金融机构(如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资产治理公司、财务等)之间,依照协议约定转让在其经营范围内的、自主、合规发放尚未到期信贷资产的融资业务,其中,金融机构将其持有的信贷资产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并一次融入资金被称为信贷资产出让;金融机构受让其他金融机构出售的信贷资产并融出资金被称为资产受让业务。

信贷资产转让-要紧模式

 

信贷资产转让

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分为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和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

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转让双方依照协议约定转让信贷资产,资产转让后,借款人向受让方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

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项下,由出让方转让为受让方。

这种转让方式也被称为“真实出售”。

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转让双方依照约定在某一日期以约定的价格转让信贷资产,同时出让方承诺在约定的日期向受让方无条件购回该项信贷资产。

由于回购型业务所转让的信贷在到期前就已由出让方购回,因此不办理贷款档案和法律文件的移交,付息的责任由出让方承担。

中国大力进展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也是一种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信贷资产转移给一个特设目的主体(这种转移能够采纳转让方式,也能够采纳信托方式),由特设目的主体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者发行受益证券,以信贷资产的现金流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方式。

能够看出,信贷资产证券化区不于传统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之处即创新之处在于特设目的主体受让了该笔信贷资产以后,以该笔信贷资产的现金流为基础向投资者发行了受益证券。

信贷资产转让-类型

 

信贷资产转让

信贷资产转让能够被划分为以下两大类型,每一类型各有两种操作模式:

第一类:

银行甲提供保证担保,后期贷款置换或备用贷款支持,信托公司新增贷款,过一定时期,转手卖给银行甲或银行乙。

这一时期一般在几天至一年之内不等。

信托公司卖出之后,又分为两种情形:

信托公司承诺与完全卖断两种。

信托公司一般是采取完全卖断,不情愿回购。

这一类转让之因此发生,在于借款人具有相当实力,议价能力强,追求低成本资金。

银行甲期望维护重点关系,囿于无法突破贷款利率下限,介绍信托公司首先介入,情愿提供,便于到期接回项目。

或者因为过一定时期后,甲的存贷比下降,能够新增贷款,或客户在甲的借款额度差不多下降,能够重新对客户贷款。

同时银行乙缺乏优质项目,资金较多,情愿同意该信贷资产。

第二类:

银行存量贷款出售,信托公司买受:

信托公司买受之后,又分为两种情形:

原出售方附回购、信托公司完全买断两种。

第一种较多,许多信托公司差不多与多家银行合作多次;第二种较少。

这一类业务出现,是由于银行分、支行需要调节资产负债表,尤其是在月底、年底;制造中间业务收入(投资银行业务收入),调整收入结构,完成内部业绩考核要求;为高端客户提供理财品种,信托公司受让贷款后,由银行代销信托产品,兼顾汲取存款;调整投向,分散贷款资产的地理分布;实施间接银团贷款,分散对单一客户贷款过度集中的风险。

信托公司参与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逐渐增多,讲明金融市场存在此类需求。

相对银行之间直接转让,在信托公司参与下,信贷资产转让的灵活性大大增加。

信贷资产转让-交易要点

 

在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中,存在借款人、担保金融机构、中介金融机构、卖出(买进)金融机构这四个差不多。

担保金融机构一般是商业银行,中介机构是信托公司,卖出(买进)金融机构可能是信托公司或。

银行对借款人提供担保的要紧方式是:

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备用贷款支持?

、对后手金融机构的贷款回购承诺。

一般银行的分行兴趣较大,当事人差不多上银行的分行。

银行甲、乙处于不同省份;银行乙比较看重银行甲对借款人的担保。

信贷资产转让-历史进展

 

信贷资产转让

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并不是新奇事物。

这项业务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到90年代得到了迅速进展,现在这项业务差不多进展成为成熟的信贷资产化市场。

截至2003年底,美国的按揭资产证券化余额已达5.3万亿,非按揭资产证券化的余额接近1.7万亿美元,两项总和占美国债务市场22万亿美元的32%。

在中国,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

1998年7月,中国银行分行和广东进展银行上海分行签订了转让银行贷款债权的协议,这是国内第一笔信贷资产转让业务。

二OO二年八月,民生银行正式获得人民银行批准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分行领先与财务公司开展了2亿元的信贷资产受让业务。

2003年七月,中国银监会批准光大银行开办信贷资产转让业务。

随后,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在银行间蓬勃开展起来。

国家开发银行成为积极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中的转出银行。

从2002年国家开发银行以间接银团贷款的方式领先向民生银行转让20亿元信贷资产以来,国家开发银行差不多与多家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开展了信贷资产转让业务。

财务公司、信托公司也成为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中的积极参与者。

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一种专门的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2005年在我国得到了极大进展。

2005年初,银监会、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推出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治理方法》信贷资产证券化操作、监管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

2005年12月,中信信托和建设银行联合发行了建元2005-1(发行金额41.77亿元)、中诚信托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行了开元2005-1(发行金额58.37亿元),2006年4月,中诚信托与国开行发行了开元2006-1(发行金额58.37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在中国正式破冰前行。

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意义

 

信贷资产转让

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之因此在国内迅速铺开,规模迅速扩大,全然缘故在于其关于信贷资产转出方和方都有突出的优势。

(一)对买断型信贷资产的转出方,信贷资产转让的意义在于:

改善资产流淌性。

转让方金融机构将期限较长的贷款,比如住房抵押贷款、银团贷款等通过信贷资产转让市场出让,取得最具流淌性的,直接改善了银行资产的整体流淌性,便于实现资产与负债资金期限结构的匹配。

提高资本充足率。

一般工商业贷款都具有100%的风险,依照规定必须要保有不低于8%的资本净额与之对应。

而通过转让业务将部分贷款出让后,这部分资产的风险权重降为零,能够有效减少对资本金的需求,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

在当前银行资本金稀缺的情况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关于银行来讲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化解不良贷款,处置抵贷资产。

银行通过内部化解不良贷款的时刻和空间有限,通过资产转让的方式进行外部处置,将不良贷款和抵贷资产以适当的组合和定价进行出售,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大幅降低银行资产的不良率。

减少信贷集中,调整贷款结构。

传统的调节信贷集中度和贷款结构的方式是压缩和推出,加大了客户资金链波动和信用风险,并造成了客户流失。

信贷资产转让提供了贷款集中度和治理的新手段,能够用不对产生阻碍的方式实现银行自身的贷款优化治理。

增加盈利渠道。

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进行科学的安排能够使银行在实现某项调整的同时兼顾盈利。

比如通过合理的贷款转让定价,能够直接获得业务收益;通过贷款出让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信贷业务总体收益;通过利率趋势预测,在升息前出让低息贷款并升息后重新放贷,取得利率变动收益等。

对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受让方而言,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有:

扩展客户基础。

受让同业的信贷资产,相当于利用了同业的客户资源进展自身业务,将业务内容进行推广则能够进展成为业务联营。

比如银行受让某财务公司的贷款,同时利用自身在网络、结算、资金、业务功能等优势,与财务公司一起为其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便于受让方发挥专业优势。

信贷资产受让业务有助于银行在专业领域建立竞争优势。

专业是银行在其提供服务的业务领域内,依照自身特点所形成的、具有较好的业务经验和专业优势的、区域的特定领域。

在专业领域内,银行不仅能够直接开发客户进展信贷业务,还能够通过资产受让从同业取得这类信贷,从而巩固和扩大业务份额和实力。

(二)关于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的转出方,其转出的意义在于:

获得流淌性。

比如国家开发银行等开展回购型间接银团业务,将贷款份额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获得流淌性。

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如一些贷款项目多的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开展后以回购型间接银团的方式将该贷款份额转让给其他金融机构,其贷款利率与其他金融机构受让贷款份额之间存在一个差价,即为贷款转让费收入。

转出方在获得流淌性的同时,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

关于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的受让方,其受让的意义在于:

为受让方提供了一个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使用渠道。

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性质类似于资金业务,但比较同业拆借和票据转贴现,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的受让方获得的利率更高,为受让方提供了一个附银行信用收益相对更高的资金使用渠道。

信贷资产转让-要紧的参与者

 

信贷资产转让

1、国家开发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因贷款规模大,期限长,因而提高资产的流淌性、回流资金的需求强烈。

国家开发银行差不多成为信贷资产转让市场中要紧的信贷资产的转出方和批发商,和大部分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建立了信贷资产转让合作关系,目前正在构建全行统一的信贷资产转让。

从2002年起,国家开发银行差不多与多家商业银行开展了信贷资产转让业务。

2004年国家开发银行大力推行了治理资产业务,即国家开发银行将贷款份额转让后仍对贷款公司进行治理,并对转让的贷款项目收取治理费,成为信贷资产转让的一种要紧模式。

2004年,国家开发银行和5家金融机构签署了间接银团贷款和资产治理服务。

2005年,国家开发银行作为牵头行签署了528个银团贷款项目,总额达1,357亿元人民币,出售197个贷款的部分份额,总额达530亿元人民币。

截止2005年末,治理资产总额(表外部分)达4,438亿元人民币,实现8.7亿元人民币资产治理服务收入。

2、四大资产治理公司

四大资产治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除了直接回收以外,另一种重要手段是通过不良债权转让。

不良资产的受让方要紧为外资投行和信托投资公司,采纳招标、拍卖、协议转让等方式。

外资介入国内不良资产处置的正式批文是2001年10月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当时的外经贸部公布的《金融资产治理公司汲取外资参与资产重组与处置的暂行规定》,该规定明确指出:

资产治理公司能够通过汲取外资对其所拥有的资产进行重组和处置。

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3年末,四大资产治理先后13次利用外资处置不良资产,涉及贷款本金及表内利息达825.27亿元,回收现金25.33亿元。

其中,向外资出售不良资产428.39亿元,回收现金10.7亿元,与外资合作处置不良资产396.88亿元,已回收现金14.63亿元。

这意味着,外资参与处置不良资产的平均回现率仅为3%,远低于四大资产治理公司自身20%左右的总体平均回现率。

信托方式处置不良债权资产为另外一种重要方式,一般为资产治理公司将不良债权信托给信托公司设立财产信托,并将其中的优先级受益权转让给投资者,资产治理公司保留劣后收益权。

如2003年6月,华融资产治理公司将一百三十二点五亿元的不良债权资产,托付中信信托投资公司设立三年期的财产信托,并将其中的优先级受益权转让给投资者,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