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效性问题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4299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实效性问题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实效性问题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实效性问题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实效性问题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实效性问题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实效性问题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文档格式.docx

《教学实效性问题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实效性问题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实效性问题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文档格式.docx

创新;

课堂教学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指出:

“对一切人文的或社会性的职业来说,大学教育奠定了两个基础:

一是种下了未来一生中思考、求知的科学幼苗,二是在求知时会关注一切可知的对象。

”[1]

让学生们在求知的过程中关注社会,肩负起国家赋予他们的责任是目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国高校教育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称“思政”课)就承载着这样的责任。

它是在各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这门课程的“问题并不在于我们所要灌输的思想理论是否进入了头脑,而是这些思想理论是否能内化为一种道德品质(能在相同和类似情景下重复执行相同道德标准)和动力倾向(需要下的动机)”[2],学生是否能够按照科学先进的理论躬行。

在高校改革的过程中,独立学院的学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据中国教育部网站2012年发布的官方统计数据:

全国有323所独立学院,在校本科生和专科生人数达到260余万,占全国本专科在校生人数的11.7%。

独立学院也担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根本任务。

独立学院要发挥“思政”课育人作用,就必须针对学生改革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使学生改变对“思政课”的传统偏见,通过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改进教学方法等途径增强教学实效性,引导独立学院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知情况

为了解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情况,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期望,提高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2011年公共课教师在学院新生中开展了“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调查问卷”活动,调查问卷总共1000份,收回有效试卷858份。

通过调查问卷学生们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评价提出了自己真实的看法同时也反映出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学生对课程认同程度与学习目的不成正比

调查显示超过70%的学生认同思想政治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较大”或是“有一定作用”,回答“不太大”的仅占12.1%。

70%以上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目的”的问题回答“提高政治理论素质”或是“学习为人处世”。

但是在“你上思想政治课的目的”的选项中,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是“为了课程及格”的占39.4%,回答“无目的”的占3.0%。

数据显示接近半数的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态度不端正,明知课程能够提高个人整体素质但上课还只为考试及格。

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认知和实际表现相矛盾的现象呢?

笔者认为这和学生们从小到大的道德教育方式有关。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通过家庭的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够理解简单的道德知识及道德行为标准,更重要的是在小学每个年级每个班都有鼓励机制,让学生们都积极争做有道德的学生,这就将简单的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肯定达到精神满足。

而在初高中阶段,以“中考”和“高考”分数为指挥棒的学习模式中,政治教育逐渐转变为应试教育,学生对道德原理的学习逐渐变成了简单的政治原理记忆,甚至到高中二年级文理科分班后理科学生就不再学习政治理论。

文科学生即使学习也是将其与高考分数直接挂钩,因此学生们在政治学习方面要么不够重视,要么仅为了分数而学习,在社会现实中躬行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没有正确的理论引导,没有实践经验,道德教育就成了应试教育,没有起到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目的。

对思想政治课重要性的调查数据中反映出少部分学生虽然对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比较重视,但40%的学生“不喜欢上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原因”是“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好”或是“自己不感兴趣”;

对“思想政治课课堂上经常如何表现”的问题回答“看外语”或是“看专业书”或者玩手机。

可见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调查统计数据还显示学生们课余花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学习时间,41.8%的学生都如实选择的是很少,从来不关心事实的占到16.2%,这样对社会事件不关心的态度直接导致他们对课程的不重视态度。

针对调查数据中反映学生存在对时事政治冷漠的问题,课间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们平时很少主动去买报纸看,或者在校图书馆浏览报纸,即使看报纸也只关注娱乐版和体育版,对政治新闻版很少关注,在网络环境下也只关注娱乐新闻或者网络游戏。

从中学到高中政治课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习惯性的认为此类课程的学习也只为学分而已。

我们这个社会、我们国家每天有着怎样的改变他们不太关注甚至会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态度。

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他们内心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冷漠甚至抵触的情绪。

2.学生期待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院基础课教师的教学努力下,学生们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体评价”的问题方面,70%的学生回答“满意”、“基本满意”,只有23.1%的学生回答“一般”。

回答“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的问题时,41.4%的学生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洞说教,30%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单一,40.4%的学生认为应“提高教学的理论水平,讲授多结合实际”,17.7%的学生认为应该多结合实际,因为有些内容“讲的与社会现实冲突”。

26.5%的学生认为应“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多采用多媒体教学”;

33.6%的学生认为应适当穿插视频材料。

35.7%的学生希望思想政治课教学应主要采用“互动式”或“研讨式”方法,51.4%的学生认为应“增强讲课的趣味性”,除此之外还有针对学校安排,22.5%的学生认为“大班上课人太多”。

数据反映出学生们对初中、高中阶段所接受的单调的以高考为中心的政治理论教育方式不接受,他们不希望大学课堂再重复高中的简单教学模式,在没有高考分数的压力下,学生们更希望在大学课堂上教师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他们的情感,能够将理论与尖锐的现实问题相结合,能够解决学生们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的困惑,能够给他们的道德发展指明方向,这才是他们想听的政治理论课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课程感兴趣,才能真正认识到理论的魅力,在实践中主动按照道德规范行事。

3.学生基本满意教学内容,但学习方法不正确

在教学内容评价方面,对“你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的问题,14.9%的学生认为“多”;

75.1%的学生认为“适中”;

5.7%的学生认为“少”;

4.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在调查中,“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喜欢”的回答,51.8%的学生选择“喜欢”或“比较喜欢”,35.4%的学生回答“一般”,7.2%的学生选择不太喜欢,5.6%的学生选择不喜欢。

在“你对你目前所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否满意”的回答中,仅有8.2%学生选择“不满意”。

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上课做笔记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在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但上课时,“每节课都做”笔记的占8.7%,“经常做”笔记的占16.9%,“偶尔做”笔记的占55.9%,还有13.4%的学生上课根本不做笔记。

既然学生觉得教学内容适中,比较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那为什么上课的时候不喜欢做笔记呢?

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学生不了解书本章节的内容,不知道记什么,仍旧希望老师像高中教师一样勾画重点内容,然后背诵,通过考试。

这样的学习模式与大学的教育目的显然是不一致。

学生们一方面不喜欢教师灌输但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自己又没有独立的学习能力,所以就造成了课堂上老师必须特别明确的告知学生哪些是重点内容,用很明确的口令让学生拿起笔来做笔记,这显然是中学课堂的延续而不是大学课堂应有的特征。

大学课堂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正确分析社会问题,从而反思自我行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提高综合能力。

综上调查,独立学院大学生肯定了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取得的成绩,从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教学瓶颈主要出现在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以及师生互动这三个方面。

如何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提高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问题直接关系着课程的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是否能够为国家、社会培养出合格人才的问题。

二、全面活跃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期待是有效教学的一个容易忽略的环节,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掌握能够更好地进行师生交流,学生和老师之间就会建立起相互信任,教师才能更好地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满足学生期望,这样独立学院的学生们才会信任授课教师进而认同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1.主动关怀学生,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堂氛围是一个双向模式,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创造,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没有永恒不变的师生互动模式。

老师应该主动去了解各级各系学生们的特点,了解他们对老师的期望,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特点创造有效的课堂互动模式。

80后的大学生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共同影响下成长,因此80后在心里上还是认同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对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也积极接受。

而90后的独立学院学生与大部分其他学院学生一样,是伴随着中国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爷爷奶奶还有父母的宠爱下成长,家庭物质条件殷实,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受到任何的挫折,因此他们在心理上会有强烈的优越感、以我为主的思想比较重,他们“追求独立、个性张扬,既有极强烈的叛逆性又有着无法摆脱的依赖性,他们对新事物接受快,思想前卫,观念超前”[3]。

针对此现象,教师主动关怀,课间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们关心的社会话题,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和老师之间的距离缩短,会觉得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灌输者,像他们身边的朋友一样用平等的心态与他们沟通。

在这个方面,青年教师会比老教师有更多的优势。

2.创新教学方法,营造愉悦的课堂互动模式

作为青年教师的笔者探索出一种新的课堂点名方法,让学生在上课之前会期待看到老师,提高课堂出勤率。

办法是点名回答问题的同学一定是和笔者穿同样颜色衣服的,这种方式是学生们之前从未接触过,他们觉得新颖有趣,这种方式就很容易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在心理上很期待看到老师、猜测老师的衣着颜色,在课堂上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同时在心理上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亲近感。

3.运用多媒体开展多感官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笔者结合学生的要求,在授课时多运用实际案例,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从心感知。

例如在讲述爱国主义这一章时,笔者让学生们先观看2008年国庆阅兵和奥运会的开幕式升国旗的视频片段,然后让学生们随着视频去回忆、用心感受什么是爱国感情,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在这样的感性认知下再进行理论教学。

这样学生容易感同身受,能够唤起他们对于祖国的感情。

90后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环境中成长的一代,学生们对互联网过分依赖,缺乏与人交流的现状也造成了他们心灵封闭的特征,弱化了他们对价值观的认知,对待主流文化的理性认识。

在掌握学生期待的情况下,“科学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