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美术十二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5424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美术十二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湘教版美术十二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湘教版美术十二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湘教版美术十二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湘教版美术十二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美术十二册教案.docx

《湘教版美术十二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美术十二册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美术十二册教案.docx

湘教版美术十二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湘版

六年级下

 

第1课请到绿色商店来(活动一)

教学程序

欣赏导入,了解包装重要性。

1.导入,了解包装的重要性。

小明和小强到超市里去买零食吃,超市新进了许多好吃的新品种,你猜猜,他们会选哪些呢?

为什么?

(学生回答)

2.老师小结:

物品包装非常重要,它不仅仅可以保护物品,还可以让我们了解物品的名称、内容、属性以

及与其他物品的区别。

展示:

许多种商品摆在货架上.有无包装、普通包装和绿色食品包装三类。

观察分析,认识绿色商品。

1.小明和小强买了许多物品,请你找一找他俩买的物品有什么不同。

2.学生观察回答。

3.教师小结:

有绿色标志的为绿色商品,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商品,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4.举例欣赏一些绿色食品和物品。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你喜欢的绿色物品设计包装。

展示:

普通包装的物品和绿色物品包装两类,绿色标志明显。

展示:

六到八种绿色食品和物品。

自主探究,掌握设计、制作方法。

1.基本要素

(1)小组讨论绿色食品包装应呈现的内容,每组代表总结。

(2)教师小结。

绿色食品包装应呈现的内容:

品名和产地等文字、相关图像、商标以及绿色标志等。

2.包装的设计与制作

(1)出示几种实物包装,学生观察并分析包装设计的要求和特点。

教师归纳:

简洁、醒目、美观。

(2)设计的方法

A.运用抽象图形或具象图形表现。

运用抽象图形的设计可采取色块组合的方法,色块可分为点状、条状和块状,色块的形可采用几何形、随意形或简洁的自然形。

运用具象图形的设计则可根据所要包括物品的形象、功能、属性等进行图形创意,要注意图形与文字、图形与图形之间视觉要素的对比和统一。

B.包装的装饰配色可采用强烈对比或柔和对比组合,还可以采用渐变的形式,包装的色彩设计应当与商品的属性相配合。

(3)制作

A.按照包装盒或瓶罐的大小进行裁剪,需恰当合理。

B.参照教材上的示意图,运用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进行包装。

展示:

呈现绿色食品包装并用文字标示各部分。

展示:

呈现多种抽象图形和具象图形的绿色物品包装。

展示:

图形、颜色、文字搭配合理协调的包装和与其相反的包装。

创造表现。

1.出示作业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

拓展延伸。

1.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

3.欣赏世界各地有典型特征和特殊意义的包装设计。

4.课后通过上网查资料或去图书馆等方式了解关于包装的知识。

展示:

各种包装设计。

第1课请到绿色商店来(活动二)

教学程序

谈话导人

1.上一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观察和收集街边、建筑物或商场里的广告设计,你们能谈一谈你看到的最感兴趣的一个设计吗?

(学生回答、讨论)

2.展示精美广告设计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广告的奇妙世界,了解广告画的组成要素——图形、色彩、文字。

3.引入课题——广告设计。

展示:

各种精彩广告设计,并配有广告语的声音。

展示:

课题——广告设计

深人感知

1.提问思考:

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教师小结:

创意新奇,精美别致,视觉冲击力强。

起到宣传商品、吸引顾客的作用。

2.欣赏分析,了解广告设计的组成要素。

(1)商品的图形精美,有代表性。

(2)精彩的广告语,要求:

简洁、准确、生动或诙谐。

(3)色彩视觉冲击力强,感染力充分。

3.制作过程

(1)构思:

确定广告宣传对象(可以是学习用品、食物、服装等你所熟悉的物品),构思图画、文字内容和编排形式。

(2)构图:

用铅笔准确地在图纸上设计底稿。

(3)绘制:

选择上色工具,描绘制作。

4.游戏,启发思维。

由一事物联想到相关的另一事物。

你看到了某某,想到了某某,同教材示意图。

展示:

旱现广告设计并用文字标示各部分.

展示:

制作步骤。

尝试作业

反馈指导

1.尝试制作构思草图。

2.教师分析典型作品,解决疑难问题。

(1)版画形式的合理。

(2)文字大小、颜色、字体与画面的协调。

(3)图形、内容、颜色与商品的匹配。

3.教师小结:

广告版面的图形应与文字相巨配合、对比协调、形式均衡。

4.欣赏不同版面形式的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

展示:

不同版面形式的作品及相对应的版式结构示意图。

创造表现

1.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

评析交流

延伸应用

1.讨论评议

互评:

完成作业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上,可自由欣赏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师评:

肯定学生的精心制作,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2.渗透环保意识,提醒学生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3.鼓励学生布置绿色商店,进行模拟交易

学生作业。

第2课城市灵光(活动一)

教学程序

欣赏导人

1.欣赏香港和上海的城市建筑影视片段。

问:

在这些画面当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各种各样的城市建筑。

2.画面定格为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教师做简单介绍:

中国银行大厦:

在大片闪烁着霓虹灯光的建筑群中,无论是高度。

还是整体的风格造型,中国银行大厦都充分体现出了标志性建筑的独特风范和气势,为香港这座不夜之城增添了更加迷人的光彩。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高耸在迷雾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

雾色掩映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人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两个巨大的球体,以及仿佛马上就要划破云霄的高高的塔尖,突显出了它有着美好曲线的“身段”。

3.导人课题。

建筑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它见证了人类社会漫长而伟大的发展历程。

优秀的建筑往往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甚至象征,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灵光”。

板书课题。

1:

香港和上海城市景色的录像片段。

2:

图片显示: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3:

以艺术字形式出示课题《城市灵光》。

交流感受

1.讨论交流。

同一小组的同学相互交换课前调查到的信息,分析这些建筑之所以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甚至城市象征的根本原因。

2.交流欣赏。

每一组推选一位代表来介绍自己喜爱的建筑。

强调抓住建筑的造型特点。

3.教师小结提升。

展示学生所搜集到的标志性建筑的图片资料。

绘画体验

1.提出作业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试着描绘自己喜爱的建筑或者建筑模型。

(2)注意抓住建筑最有特点的部分。

(3)以记忆画为主,也可适当加入学生自己的构想。

2.播放轻音乐,学生自由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评价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自由欣赏,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作业展示板。

第2课城市灵光(活动二)

教学程序

欣赏分析

1.学生通过课件欣赏各种形式以及各种材料制作的建筑模型。

问:

建筑的基本形一般有哪些?

这些建筑模型分别采用了哪些材料来进行制作?

你认为它们造型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学生分小组自由交流讨论。

2.教师归纳总结:

建筑的基本形:

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多面体等。

建筑模型的制作材料:

KT板、泡沫板、木材等。

各种形式以及各种材料制作的建筑模型。

图片显示:

各种

基本形以及各种制作材料的图片资料。

出示课题《城市灵光》。

交流体验

1.展示纸制建筑模型。

其实,简单的纸材通过剪贴折压成型也能做出很多富有造型变化的建筑模型。

2.看一看、拆一拆、学一学。

每一小组发给一座建筑模型,学生观察和讨论其制作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以拆开重组的方式更直观地掌握制作步骤。

构思新的设计创意。

3.学生代表简单演示制作过程并总结制作方法:

折——粘——剪——整理成型。

直观展示纸制建筑模型。

展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自主创作

1.提出作业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合适的纸张,集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制作一件或多件建筑模型进行组合拼装。

(2)注意加入自己独特的构思,设计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3)巧妙运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纸或其他小饰品进行点缀。

(4)制作的同时注意周边的环境卫生。

2.播放轻音乐,学生自由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评价

1.完成创作的小组同学将作品摆放至教室中央,和其他小组的作品组合成建筑群。

2.自由欣赏参观,引导学生从造型的独特性、色彩的搭配等方面来评价作品。

作业展示板。

拓展延伸

展示用易拉罐、包装盒等各种废弃材料制作成的建筑模型:

告诉学生除了各种纸材,我们还可以运用生活中许许多多废弃的材料来进行建筑模型的设计和制作,渗透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展示用各种废气物制作的建筑模型。

第3课俯瞰山川(活动一)

教学程序

情景导入

1.师生看课件(飞机起飞的情景),体验从地面飞向高空,视角急剧变换的特殊感受。

师生交谈俯视感受,了解俯视角度和平视角度的区别。

2.加深俯瞰的视觉感受。

感受欣赏

结合教材,对比欣赏、分析评述祖国各地的航拍美景。

1.欣赏《中国地形图》,了解俯视在地图绘制和运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2.欣赏《黄河弯道》的整体与局部,感受俯瞰全局的大气磅礴,再近观局部的细节变化。

3.对比欣赏江南小山与大西北的群山,感受江南小山的隽秀可爱以及大西北群山的雄伟险峻。

4.对比欣赏自然地貌和农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

展示欣赏图片。

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中的小训练,对比分析对同一组石头不同角度的观察效果和感受,加深对平视和俯视现象的认识和了解。

1.看视频,师生交谈感受。

2.看一组照片,师生交谈感受。

展示图片

欣赏评述

1.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各种航拍和俯拍的摄影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欣赏教师制作的课件中的图片集锦,谈谈自己的感受。

展示图片。

拓展运用

将学生的思维引人到艺术表现的领域,通过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欣赏,升华学生对俯视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产生艺术表现欲望。

1.摄影作品欣赏:

同一位作者的两幅作品,都是表现自行车,为什么拍摄角度不同?

2.动画作品欣赏:

作者是怎么表现出俯视的感觉的?

3.绘画作品欣赏:

如果这些画面采用平视角度来画,效果会怎样?

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

展示摄影作品

展示动画作品。

展示绘画作品

第3课俯瞰山川(活动二)年级

教学程序

欣赏感受

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以俯视角度表现的一些摄影作品、动画作品和绘画作品。

2.师生欣赏老师收集的摄影作品:

师生看一组图片,提问:

这些图片都是以俯视的角度拍的吗?

师生交谈区分视角的方法,需要抬头拍的是仰视视角.需要低头拍的是俯视视角。

展示欣赏图片。

交流尝试

1.信息交流

(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自由提问(谈谈手中的作品为什么要采用俯视视角),集体解决。

(2)分小组交流资料,自由提问,回答。

2.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

(学生边说,老师边从课件的图片资料库中调出合适的图片借以激发艺术表现欲望。

3.限时尝试绘画。

展示欣赏图片,

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课件和学生作业,对比欣赏、分析评述如何表现俯视角度的画面。

1.找别扭

(1)欣赏几幅学生试画的作业,请其他同学为其找别扭。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俯视角度下景物视觉效果的特征画面构图:

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景物特征:

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3)找出别扭的地方,并请学生提出修改方案。

2.欣赏《河畔》,并出示根据这幅图片画的两幅线描,问:

这两幅画你喜欢哪幅?

说说你的理由。

(1)一幅画面线条组织疏密得当,显得有层次,有主次。

另一幅画面线条组织密集,显得杂乱,没层次。

(2)启发学生在面对对象时要懂得取舍,合理运用线条的疏密等技法表现画面,增强其视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