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4001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蚌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蚌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蚌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蚌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蚌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蚌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格式.docx

《蚌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蚌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蚌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格式.docx

面向未来,蚌埠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蚌埠市“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

“十一五”计划目标

“十一五”完成情况

2010年目标值

年均增速(%)

2010年

年均增长(%)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600

11以上

636.9

12.2

第一产业

5

120

5.9

第二产业

13

301

16.4

工业

14

261

18.9

第三产业

11.5

215.9

11

2

人均生产总值(元)

17621

11.4

3

财政收入(亿元)

66.6

101.5

20.7

地方财政收入

21.6

42.9

27.3

4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51

15以上

528.7

33.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98.2

270

18.1

6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4.2

5.4

16.9

出口总额

3.7

4.7

7

招商引资(亿元)

406.3

44.6

利用外资(亿美元)

1.87

10

3.1

21.7

引进内资(亿元)

136

20

384.6

47.7

8

工业化率(%)

>

34

40

9

城镇化率(%)

43以上

45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2448

15376

11.6

12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3900

5565

14.9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

五年累计下降20%

0.93

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

2.64

15

化学需氧排放量(万吨)

1.79

第二章“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蚌埠加快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

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内外产业转移深入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我市产业升级扩张的条件更加有利。

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新一轮治淮工程拉开序幕,省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全面加快皖北地区振兴步伐、进一步突出蚌埠皖北中心城市的地位,我市得到的政策支持将更加有力。

我市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区位、交通、产业、科教和劳动力等方面的组合优势和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进一步显现,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持续投入效应不断释放,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园区的平台作用日趋增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显著增强,跨越发展、加速崛起的势头日趋强劲,我们完全有条件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未来五年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外部发展环境复杂多变,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和区域竞争的压力日益凸显,面临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的双重压力。

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扩大有效投入、增强消费带动作用,增强中心城区带动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提升市场化水平和经济外向度,构建完善的城市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任务艰巨。

综合判断,“十二五”时期是蚌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

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章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升级提速促崛起为总要求,坚持实施工业强市、城乡统筹、创新发展、开放带动、民生优先战略,大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巩固提升皖北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明显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这一指导思想,核心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全面转型中加快发展、加速崛起、富民强市。

基本要求是:

——坚持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相互促进。

发展是硬道理,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不优仍是蚌埠最大的矛盾,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升级提速促崛起不动摇。

适应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要求,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把握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平衡点,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

我市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中期阶段,蕴含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必须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打造皖北中心城市,促进城市与产业同步扩张、互动发展,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空间,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坚持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好速度和质量效益、内需和外需、投资和消费、城市和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形成良性互动局面。

深刻把握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选准发展的突破口,围绕关键领域、关键区域、关键产业和关键工作寻求重点突破,推进加速崛起。

——坚持富民与强市同步推进。

按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努力激发全市人民的创业、创造、创新精神,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调节收入分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使全市人民共建美好蚌埠,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

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还要突出实施好五大发展战略:

——工业强市战略。

振兴蚌埠必须振兴工业。

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工业生产与信息和服务融合发展为重点,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增强工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城乡统筹战略。

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要坚持把加快城市化建设、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作为首要任务,协调推进县城、中心镇及新农村建设,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形成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创新发展战略。

创新是加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动力,也是加速蚌埠崛起的根本途径。

要围绕加快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全面推进制度、科技、管理创新和人才强市,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开放带动战略。

开放合作是时代的鲜明特征,也是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实现加速崛起的必然选择。

要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密切与长三角经济联系,扩大与珠三角、港澳台以及中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民生优先战略。

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和重要保障。

要更加注重保障民生、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优先保障民生投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注重发展的普惠性,使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平等地惠及全市人民。

第四章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及到2020年,蚌埠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巩固提升皖北中心城市和区域交通枢纽地位,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特色鲜明现代化大城市,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皖北领先,尽早进入安徽省综合先进城市行列。

按照实事求是、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原则,综合考虑未来发展环境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到2015年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增加值翻一番,工业增加值翻一番以上,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6%,工业化率达到50%。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翻两番,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2%。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投资消费逐步协调。

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园区经济进一步壮大,中心城区对全市发展的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镇村经济逐步活跃,城镇化率超过50%,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城乡区域之间联动发展、协调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力争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就业持续增加。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