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项组织生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398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项组织生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项组织生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项组织生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项组织生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项组织生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项组织生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doc

《七项组织生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项组织生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项组织生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doc

七项组织生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会议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党支部的会议制度,主要包括支部党员大会制度、支部委员会制度和党小组会制度。

落实好会议制度,有利于加强党支部的集体领导,实施正确决策;有利于党员直接参与中队工作和管理党内事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管理,使党员人人都在党组织的监督之中。

一、支部党员大会

根据《政工条例》的规定,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

什么时候召开,讨论什么议题,应由支委会讨论确定。

作为党支部的最高权力机关,其职权是:

①讨论贯彻执行上级决议、指示的措施;②讨论和决定中队的重大问题;③讨论和批准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④选举支部委员会和出席上级代表大会的代表;⑤作出吸收和处分党员的决定。

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前,要向全体党员预告召开大会的时间、议题,既让党员充分酝酿作好准备,也好让外出的党员按时赶回参加会议。

党支部书记在主持支部党员大会时,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统计人数。

主持人一般由书记或副书记担任,先宣布“准备开会了,请统计一下到会人数。

”统计人数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组织委员清点人数后向主持人报告,应到X名,实到X名;另一种是由各党小组长报告人数。

到会的正式党员超过应到会正式党员的半数以上方可开会。

(二)宣布议题。

待清点人数结束后,主持人即宣布今天大会的议题是什么(一个或几个议题),并就此进行动员式的简短讲话,内容包括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议题,要求党员以什么样的态度参加讨论等。

(三)展开讨论。

主持人作简短动员后,询问一下到会的同志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没有。

如有,则讲;如无,则算。

随即主持人宣布“现在开始讨论,请同志们积极发表意见。

”展开讨论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是每个党小组派一至二名代表发言;二是全体同志自由式的发言。

党内会议讨论问题,发言者不必“报告”,自己用“我谈点看法”、“我说几句”、“我谈点意见”开场即可。

讨论如果冷场,主持人要注意做好启发引导工作;如果场面非常热烈,主持人要注意防止讨论跑题。

(四)归纳意见。

对一个议题进行深入讨论后,很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意见。

对此,主持人要边听大家的发言边归纳,将大家的意见进行梳理。

(五)表决并形成决议。

表决一般采取举手(除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外)的形式,只有正式党员才有表决权。

如果大家的意见比较集中统一,主持人询问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意见或提议“同意的请举手”即可。

如果有几种意见,则要逐一举手表决。

表决应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并记录在支部会议记录本上。

二、支委会

《政工条例》规定:

“支部委员会根据需要召开。

”这是指在支部党员大会休会期间,支委会负责处理党支部日常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和处理本单位的重大问题。

召开支委会前要做好准备,通常由书记或副书记提出议题并准备初步意见,告知支委预先进行思考。

召开支委会时,一般由书记主持,其程序是:

①宣布开会及议题。

②逐个议题进行讨论。

书记、副书记要在其他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后再发言,以免堵塞言路。

③进行表决并形成决议。

④明确落实决议的分工。

属于军事、后勤工作方面的问题,由中队长负责抓落实;属于政治工作方面的问题,由指导员负责抓落实。

三、党小组会

《政工条例》要求党小组会每月召开一次。

根据需要也可以增加开会次数。

党小组会由党小组长主持,主要用于党员汇报思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讨论发展党员等。

党小组会结束后,要主动向党支部汇报情况。

党日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党日,是指党的组织和党员进行党的活动的专门时间。

《政工条例》规定:

“每周用半天时间进行党的组织活动。

”这就为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从时间上提供了保证,为党支部组织生活正常化制度化提供了条件。

一、党日制度的主要内容

1、召开党的会议。

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等,一般安排在党日时间进行;有时也可用来传达学习上级党组织的会议和文件精神。

2、进行党的教育。

组织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风党纪、做合格党员教育等。

3、开展组织生活。

如组织评议党员,召开民主生活会,听取党员的思想汇报,表彰宣扬先进,检查党员完成党支部交给的任务的情况等。

4、处理党务工作。

选举出席上级代表大会的代表,改选支委会,讨论发展党员,进行党员鉴定,研究党纪处分等。

二、落实党日制度的基本要求

1、要制定好计划。

计划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年度党日活动计划。

党支部应根据上级党组织和政治机关的要求,结合本支部的实际情况,对一年的党日活动作出大体安排。

二是每月党日活动的安排。

根据年度党日活动安排和当前的形势任务以及上级有关指示,对每月党日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和组织实施,作出具体安排。

三是每周党日活动要列入中队工作周操课表。

在周操表里不要笼统写“党日活动”,应写上党日活动的具体内容,如召开党小组会、党员汇报思想等,这样,大家一目了然。

2.要作好准备。

要严格按照组织活动的计划安排,及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不要仓促上阵。

关键是支委会要搞好分工,组织者要切实负起责任来,该拟定方案的要拟定方案,该备课的要备课(对备课的要求,云南省丽江支队石林中队一干部“两个教育”的七个专题教育,所有备课内容不到5000字),并成竹于胸。

除此之外,还要“安民告示”,让全体党员都知道本周组织活动干什么,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心中有数,早做准备。

3.要抓好落实。

一是时间的落实。

党日时间为每周五下午,不能随意占用,挪用党日时间需经团以上政治机关批准。

凡因特殊情况占用党日的,可事先安排党日,或事后补上。

各级都应有这样的法规意识。

二是人员的落实。

参加组织生活是每个党员的权利和责任,党支部要逐个通知到个人,外出办事或在附近出差的,也应赶回参加,不能把党日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不能在党日时间派公差。

三是内容的落实。

党日活动一经作出安排,要保持其系统有序,不要随意变来变去。

比如进行党员先锋意识教育,就要按上级的要求,一课一课地循序渐进,每课都要落实。

4.要注重效果。

要紧密结合官兵的思想实际,上一次党课,组织一次活动,都要有针对性,好的要表扬,不足之处要批评指正,不能空对空。

要注意严肃性与生动性相结合。

党日活动的严肃性体现在对党员的严格要求上,而在方法上,应当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使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融于一体,增强党日活动的效果。

要做好党日活动登记,经常讲评情况,搞好补课。

党课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党课制度是党组织采取集中讲授和分开讨论的方法,对党员进行特殊教育的一种基本制度。

《政工条例》规定:

“每月进行一至二次党课教育。

”为了抓好党课制度的落实,党支部书记要掌握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党课教育的基本内容

党课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先锋队意识。

因此,党课教育的内容应该具有政治性强、联系思想紧的鲜明特点。

党课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1、党的基本理论教育。

组织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确定自己的行动指南,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2、党的现行政策教育。

每当国家和军队的重大政策出台,每当面临一些重大事件,都要及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党员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3、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主要包括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组织原则、生活准则、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教育等,以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

4、党员思想品德教育。

主要包括品德修养和人生价值观等,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做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五种人”。

5、党的优良传统教育。

帮助党员了解党的奋斗历程、优良

传统和优良作风,增强光荣感、使命感,自觉为党旗增辉。

二、党课教育的实施程序

党课教育作为党支部组织生活的一项基本制度,其实施的程序是:

1.计划。

党课教育的内容,一般由团以上政治机关确定,中队党支部只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每课的内容、时间、地点、授课人、配合形式和具体要求等。

2.备课。

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支委担任授课人。

党支部书记要与授课人一起研究讲课提纲,督促他们编写好教案,必要时还可组织试讲。

3、讲课。

以全体党员集中上课的形式进行。

授课人要注意按讲课的基本要求组织授课,层次要清楚,主题要鲜明,重点要突出,不要光念讲稿。

听课人要集中精力听讲,并做好笔记,也可提问。

上课时可吸收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参加听课。

4、讨论。

讲课之后,通常以党小组的形式组织党员进行讨论,人员少时也可以组织全体党员集中在一起讨论。

主要是为了消化教育内容,进而引发党员课后的思考。

讨论的情况要收集归纳,必要时对疑难问题再集中进行讲解。

报告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报告工作制度是指支委会定期向支部党员大会报告工作的一种制度。

这种制度是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是坚持集体领导的必要程序,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保证。

一、报告工作的主要内容

报告工作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支委会怎样履行职责,在加强思想政治领导,支委会和全体党员落实支部党员大会决议,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和对团支部、军人委员会的领导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和成绩。

第二部分,主要讲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和教训。

第三部分,主要讲下一阶段党支部工作的主要任务或改进支部工作和加强支部自身建设的措施。

二、报告工作的一般程序

支委会向支部党员大会报告工作的程序;实际上包括准备工作程序和大会报告工作时的程序。

准备工作程序为:

①根据支委会的决定,由支部书记或指定其他支委起草工作报告;②召开支委会或支委扩大会(吸收党小组长参加)集体讨论修改工作报告。

大会报告工作时的程序为:

①由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向大会报告工作;②党员进行讨论,对支委会的报告提出修改、补充意见;③大会表决,在归纳吸收正确意见的基础上,对工作报告进行表决,形成决议。

三、报告工作的基本要求

落实好支委会向支部党员大会报告工作制度,要注意五个问题:

一是坚持定期报告。

正常情况下是每季度报告一次,如遇执行重大任务也可作阶段性的专题报告,不能借口工作忙而忽视。

二是工作报告要体现党支部工作的特色。

重点是支委会履行职责,发挥支部作用和自身建设的情况,切不可象连队年度工作总结那样,方方面面都讲到,防止党政不分、包揽一切。

三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报告工作既要讲成绩,又要讲问题,不能只讲好听的,报喜藏忧。

四是要充分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

讨论时要让大家广泛发表意见,哪怕是偏激的言词也不要紧,让人家把话说完。

五是不断改进党支部的工作。

报告工作的目的在于接受党员的监督,支委会对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积极加以改进。

民主生活会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民主生活会制度是支委会或支部党员大会定期专门召开的民主生活会的一项制度。

根据《政工条例》的要求,每半年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党员大会进行交心通气,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团结,改进工作。

一、民主生活会的基本内容

民主生活会通常有支委民主生活会和支部党员民主生活会两种形式,主要检查:

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上级党委的指示、坚持党支部集体领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等方面的情况,一次以一两个方面为重点,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二、民主生活会的—般程序

从民主生活会的准备开始至会后的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1、确定会期,告知委员作准备。

支部书记、副书记确定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时间和主题后,提前告知支委作好发言准备。

书记与副书记之间、委员与委员之间开展谈心,沟通思想,交流看法,增进了解。

与此同时,书记还要将开会的时间、主题向上级党委和政治机关报告。

2、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党员的意见。

在会前应以党小组为单位,给支委会提意见和建议,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向党支部报告。

党支部书记要归拢意见,并在支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