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劳工事件回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5362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大劳工事件回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十大劳工事件回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十大劳工事件回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十大劳工事件回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十大劳工事件回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大劳工事件回顾.docx

《十大劳工事件回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大劳工事件回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大劳工事件回顾.docx

十大劳工事件回顾

2010年12月/第十四期电子报

2010年十大劳工事件回顾

转眼之间,2010年已经走到了尾声。

回想起这一年,有太多的事情难以忘怀。

对于工人群体而言,从年初的多省份最低工资上涨,到年中的工人群体性事件,再到集体协商立法,再到年末的新疆智障工人事件,无一不牵动这社会大众的神经。

本期电子报就对我们认为本年度对工人群体而言重要的一些事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从立法政策、事件及用工趋势等几个方面,以“工人关注的或者将对工人群体产生实际影响”的标准,挑选十件大事,以厘清工人群体生存现状及趋势。

本期内容部分事件第5——13期《电子报》有过相关解读,敬请参考!

1、【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凸显中国工人生存状况严峻】

事件回放:

2010年1月23日凌晨4点,富士康员工马向前坠楼死亡。

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富士康不同的厂区接连发生十几起员工跳楼事件。

仅5月份就有7名员工自杀,引起社会轰动。

面对指责,富士康老板郭台铭坚称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厂,称大多数自杀和富士康无关。

然而,经媒体的不断披露,这个代工巨头以另一个面貌展现在众人眼前:

高强度的劳动,超时加班,管理方法粗暴,保安部人员没有持证上岗,存在非法打骂和限制人身自由行为,对底层员工存在人格歧视等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工资偏低和缺乏归属感,工会制度形同虚设。

正是这些原因,将富士康的员工推向了不归之路。

面对外界的压力,富士康以道歉、内迁和加薪作为回应。

解读:

纵观整个事件,富士康事件折射两个方面的问题:

1、底层劳动者生存现状同生存需要冲突严重。

他们的父辈相比,80、90后为主新生代工人心怀梦想,同农村的关联也越来越小,希望尽快在城市立足。

对工资的诉求不只是提高最低工资,而是需要有生活工资,即工资的支付不是按照所谓的最低工资标准来计算,而是要满足一个工人的个人和家庭开销、风险抵御以及未来发展等需要来制定。

他们不希望一年到头埋没在流水线上,对个人工余空间需求更大,他们也对严苛的管理方式越来越反感。

他们需要的是有尊严的生活。

这是向劳动者和人的本位回归的诉求。

但是,现实中低工资、高强度、无尊严劳动环境让他们倍受打击,直至选择自杀这种非理性的方式来解决。

2、全球化时代资本对人的剥削与异化缺乏反思。

工人跳楼是源于工厂的非人性化压榨及被机器化的残酷现实,但是工厂如此严苛压榨的背后根源又是什么呢?

在富士康事件中,跨国资本的角色往往被忽略。

以苹果公司的产品为例,在其整个生产链中,最不值钱的是生产和组装。

一部售价600美元的iPhone4,所需材料成本约为187.51美元,将这些元件进行组装的富士康每台只得到6.54美元的酬劳,60%的利润被苹果拿走。

苹果公司一方面要求供应商严格控制品质,一方面不断利用优势不断压低采购价格。

使得代工企业利润低廉,代工企业则转回头通过压榨工人来维持利润。

全球化资本的运作就是以这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方式来进行,最后的牺牲品就是处于这个食物链最底端的工人。

因此,要避免富士康事件的悲剧,就不能只从简单的管理模式上要求改善,更要反思全球化之下逐利的资本对人的剥夺和异化。

2、【南海本田工人罢工的划时代意义】

事件回放:

2010年5月17日,广东佛山南海本田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南海本田)数百名工人因不满工资低、实习生待遇差、中日员工同工不同酬等问题而集体罢工,员工要求提高工资、改善福利,并要求公司改善员工增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5月20日,劳资双方展开谈判。

5月24日,本田公司解雇了带头罢工的两名工人。

5月27日,员工们经集体协商后,提出基本工资提高800元、追加工龄补贴、不能事后追究罢工责任及重整工会等6项要求。

5月31日,罢工事件升级,罢工员工与到现场的南海狮山镇总工会人员发生肢体冲突,数名员工被打伤。

罢工期间,本田在中国的整车生产企业均被迫停工停产,每日产值损失超两亿元。

6月4日,在广东省总工会、地方政府的介入下,经过谈判,劳资政府三方签订协议,厂方在员工现行的工资基础上提高33%,约增加500元。

工人复工。

罢工最终以工人们的胜利而告终。

解读:

这场引起国际瞩目的本田罢工抗争,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近几年来,大大小小的罢工事件此起彼伏。

按照规模及抗争的剧烈程度来讲,本田罢工都不是十分突出。

但是,工人们之前的罢工中,往往组织性比较差。

这样一则容易形成暴力罢工,二则容易被资方打压分化,最终争取到的权益不多。

纵观这场工人自发组织起来的罢工,工人们呈现出来的面貌让人耳目一新:

首先,罢工的基调是理性和平。

工人们没有打砸机器,而是用合法的手段表达诉求。

第二,新生代工人成为工人领袖。

本次罢工的牵头人是两名湖南籍80后工人。

在以往的看法中,有工人意识的往往是老一辈的国企工人,而本田罢工中80、90后一代外来工勇敢地站出来,领导工友同资方抗争。

第三,工人们团结、坚定。

在罢工中,工人们的诉求兼顾了正式工和实习生,哪一边的条件未得到满足,工人们就不轻易同意复工。

在工厂开除了两名工人领袖之后,面对资方的威逼利诱,工人们还是齐心协力,没有因为缺少了带头人就乱了阵脚。

最终赢得胜利。

第四,充分利用现代方式作为斗争手段。

工人们通过QQ互相联络,并在罢工前就通知媒体,在罢工中及时向外公布罢工最新进展,以积极正面的姿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工人们的最后胜利同本田受到舆论的巨大压力是分不开的。

第五,工人们的要求在法定最低权益之上。

在以往的罢工中,工人们往往是因为对拖欠工资和加班费、劳动环境危害健康、工厂搬迁之类严重侵犯权益的事件不能忍受才采取罢工。

而本次事件中,本田工资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相对来说比较合法。

但是,合法的并不一定合理,工人们更有权利要求报酬同付出成正比,有权利要求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本田罢工中工人们主动争取的面貌也是在以往十分鲜见的。

第六,政府开始接纳。

在以往的罢工中,政府往往是反对者的姿态来面对工人的。

除了是出于维稳的考虑,也因为地方政府同企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次罢工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开始真正开始以一个“第三方”的姿态来看待劳资冲突,没有过多加以干预。

这表明政府开始调整自身定位,并将在以后政府处理劳资矛盾中起到示范作用。

第六,工人们第一次争取组织权。

工人的组织权是工人得以同强势的资方抗衡的重要法宝,而体现工人组织权的实体便是工会。

与以往的区别在于,工人们除了要求提高福利待遇,更喊出了“重整工会”的诉求,工人的组织权的诉求第一次来自于底层工人,这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正因为如此,社会各界对本田罢工事件格外关注。

在富士康工人跳楼阴霾笼罩的5月,本田工人罢工让人很容易同正在发生的富士康工人跳楼事件联系起来。

如果说富士康事件是给世人一个充满无力感、血淋淋的现实,那么本田事件则是一注让人看到希望的强心剂。

社会各界看到,在面对不公正对待的时候,工人们不再逆来顺受,而是团结一心,积极合法地抗争。

在劳资矛盾冲突严重的今天,相信这样的抗争会越来越多。

3、【社保新政出台劳动者受益】

事件回放:

2010年1月1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正式实施。

《办法》规定,从此,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关系可以跨省转移到外省,参保年限也可以累积,但是养老保险账户里的钱一般情况下不可以退。

这一新政策终于能够解决因为流动性大而无法实现参保满15年的条件。

2010年7月1日,《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正式实施。

为医疗保险费用异地结算奠定了基础。

2010年10月28日,酝酿16年,经过三年四次审议,《社会保险法》终于在今年10月28日获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定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社保法》将养老保险统筹提高到全国层次进行异地转移接续、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规范等。

这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里程碑。

解读:

一直以来,进城务工者的社会保障缺失是他们融入城市的障碍之一,是他们权益受损的体现。

尤其是养老保险,流动性大的务工者很难持续在一个地方参保满15年,从而难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医疗保险同样,不能异地报销也导致很多劳动者在需要救济时得不到及时帮助。

这导致很多工人根本没有参加社保的意愿,很多人甚至主动要求不为其参加养老保险,沿海地区每年都会出现退保潮。

社保的保障作用被严重削弱。

此次出台的《社保法》及两部《暂行办法》,是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在大方向上解决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但是,养老、医疗保险转移接续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差距大难调和,转出地和转入地政府间对于社保转移接续的利益壁垒难以打破,地方政府出于各自的财政压力而相互踢皮球。

中央政府应在《社会保险法》的制度框架之下尽快建立和协调一个利益调整、分配机制以及异地协作机制,解决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壁垒,以保证法律的顺利实施。

4、【首张乙肝就业歧视行政罚单】

  事件回放:

2010年4月,乙肝病毒携带者李晓娜(化名)应聘苏州苏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师岗位,由于有多年工作经验,很快被房地产公司录用并签订劳动合同。

做完入职体检后,等待上班的李晓娜却被公司要求做第二次体检,且指明要做乙肝五项检测。

几天之后,房地产公司以李晓娜应聘的职位撤销为由要解除合同,在随后的交涉中,房地产公司承认是因为李晓娜乙肝两对半体检不合格,才导致她被要求解除劳动关系的。

2010年7月,李晓娜以涉嫌歧视为由向吴江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房地产公司。

同时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乙肝就业歧视赔偿。

吴江市人保局经调查后,认定苏源房地产公司存在乙肝歧视的违法行为,于2010年8月5日向房地产公司下达了《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该公司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招用人员的体检项目作出700元罚款的处罚。

此罚是我国首个对乙肝就业歧视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

一个月后,房地产公司与李晓娜达成和解协议,向其支付了3000元的赔偿金。

  解读: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和母婴三个途径传播,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同时,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并非是乙肝病人,他们工作或者生活上同正常人一样,更不会对周围人造成威胁。

但是,乙肝被严重妖魔化的形象依然存留在人们脑海中。

在09年之前,数以亿计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无法办理健康证,难以正当就业。

对劳动者而言,这是对其就业权的严重侵犯。

随着科普知识的推广,公众对乙肝的了解逐渐增多,出现一些反对乙肝歧视的声音,国家也开始立法禁止乙肝歧视。

2007年的《就业法》和2009年《食品安全法》等法规明文规定不得以求职人员是传染病病源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用人单位和体检医院在招聘中查乙肝将被追究责任。

但是在现实中,用人单位同无良医院合作,明里或者暗里查员工的乙肝五项的现象仍大量存在。

究其原因,是国家监管部门并未认真执法监督。

  虽然很多人对吴江市执法部门开出的700元的罚单表示“太轻了”,但是不管怎样,这张罚单都体现了执法部门用实际行动来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对歧视乙肝的企业有所震慑,也对以后的反乙肝就业歧视行政执法具有标杆性的意义。

5、【建筑工“追讨劳动合同第一案”终获赔】

事件回放:

2009年3月,何正文、何正武兄弟跟着包工头进入劳务分包商北京鸿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包处做建筑工,期间,鸿佳公司未与两兄弟签订劳动合同,工资等工程完毕再结清。

2009年9月工程完工,鸿佳公司却未依照之前的承诺的35元/平米的计价方式来结算,只按日结算,工资标准从约定的120元/天变成100元/天。

照此计算,何氏兄弟的工资每人将被克扣6000元左右,只能拿到9000元。

在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2009年9月14日,何氏兄弟向丰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请,追讨鸿佳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加班费,以及拖欠工资的经济补偿金等。

因担心遭到报复,兄弟俩立下生死约,约定如果一方遇难,另一方则将对方子女抚养成人。

2010年1月底,仲裁委做出裁决,支持何氏兄弟包括被拖欠的工资、加班费、没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