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5348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x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教育过程中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立足于我校建成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需求,基本建成“智慧校园”,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智慧化,提升学校以教学、科研、管理为核心的整体信息化水平,是我校“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与任务。

一、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趋势

(一)“十二五”信息化建设情况总结

过去的五年是我校信息化建设腾飞的五年,信息化建设伴随着学校不断前进的脚步,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常态。

“十二五”期间,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教育信息化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校构建了一个比较安全的、灵活的、可扩展的、开放的信息化校园基础设施,包括高可用的网络通信平台和开放的基础服务平台。

建立了统一身份认证的应用整合,推进了校园数据共享环境的数据整合,逐步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了作为信息化校园数据重点支柱的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共享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建设了统一信息门户平台、校务管理平台、移动校园平台,推进校园网网的建设与应用,通过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建立了信息的发布管理渠道,实现了信息服务的外有别的管理模式;通过网建设提高校园部管理服务信息的集成化服务水平,使我校的信息化校园逐步成为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教学互动、网上办公、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初步形成了网络可访问、资源可获取、师生可交流的信息环境。

学校积极探索和创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示性应用项目和典型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校园网络基础平台改造与建设

(1)提升校园网出口带宽

“十二五”期间,校园网出口带宽逐年增加。

从“十一五”末的总带宽130Mb,至“十二五”末发展到总带宽2300Mb(教科网600Mb、电信1000Mb、联通400Mb、移动300Mb)。

随着移动办公、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加和我校校园无线网的建设,访问外网的流量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移动校园的建成,出口带宽成为高速校园网的一个瓶颈。

(2)校园网络核心升级改造

“十二五”期间,建成了一个高性能、高可靠的校园主干网络。

通过高性能核心交换机重新构建全冗余支持万兆主干网络架构。

各区域汇聚设备采用万兆线路连接到主干网络设备上,并可在将来扩充为多条万兆链路捆绑的方式,增大区域和主干网络之间的带宽。

实现校万兆主干网络、万兆到楼宇、千兆到桌面的新一代校园网络架构。

(3)长宁校区网络改造

完成长宁校区网络主干设备更新,进行了网络架构切换,组成以松江校区为核心,长宁校区为汇聚的逻辑部分。

长宁校区上网皆可通过裸光缆从松江校区出口访问,大大提高了长宁校区的网速和网络安全性。

(4)数据中心服务器虚拟化

完成数字化校园服务器虚拟化建设,实现了虚拟化服务器的高可用集群,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简化了系统管理,为核心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5)改造数据中心,提升核心数据库服务能力

数据中心核心数据库服务平台,作为各业务系统的基础支撑平台,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着全校各项基本业务的正常运转。

改造后的数据中心采用高端统一存储平台,整合前端服务器群、后端存储阵列,为师生提供一流的计算与信息服务环境,提供统一的存储与服务平台,提升系统的持续服务能力。

为数字化校园各个基础平台、基础服务及业务系统提供了统一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服务。

2.校园信息基础平台改造与建设

“十二五”期间,对三个校园信息基础平台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建设与之配套的多个应用系统。

对统一身份认证(IDS)系统的硬件进行更新,提高系统性能;完成数据共享平台的升级改造,重新制定新的信息标准;完成信息门户的升级改造,以服务为导向分步建成师生综合服务门户。

(1)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在校园网,实现应用系统的集中用户管理及统一认证标准。

通过制定相应的集中认证技术规,提供统一的应用系统用户管理接口,基本实现所有应用系统用户认证的统一集中化管理,做到真正意义的集中认证。

硬件的更新换代使得IDS系统运行更快、更稳定、更可靠。

(2)共享数据库平台

建立全校公共的应用系统间信息交换数据平台,通过分析确立应用系统权威信息源,汇集并向各应用子系统提供定期更新、可靠的数据。

在原有共享数据库平台的基础上,将目前的共享库及信息标准管理工具1.5版本升级至3.0版本,新版本功能包含了参照标准、执行标准、共享库3部分容,对我校的公共信息标准进行了更新,并对人事、科研、教务、学工、研究生等五部门实现了公共数据信息共享。

(3)分步实施完成师生综合服务门户的建设

师生综合服务门户以服务为核心,为全校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采用统一的入口,为学生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学生真正关心的、有实用价值的便捷信息服务,包括学工、教务、财务、图书、校园卡及生活等全方位的综合信息服务;为教职工提供人事、科研、教学、财务、图书、校园卡等与工作及生活息息相关的综合信息服务。

3.应用子系统建设

“十二五”期间,相继完成了35个应用子系统的开发、升级和改造,并将其统一集成到师生综合服务门户中:

完成OA系统升级改造、实验室管理系统、完成迎新管理系统、网上办事大厅、完成校园短信平台建设、完成学校会议签到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学生综合信息服务门户、系统升级改造、校园GIS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校务管理平台及14个业务子系统、教学团队服务平台、教学团队考勤系统、教务考勤系统、上网统计、团队教师答疑与自习安排统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升级、研究生招生管理平台、科研管理系统、人事招聘管理系统、党校云课堂资源信息管理平台、移动校园平台建设及APP应用开发。

重视信息资源特别是教学资源的建设,加强信息化服务教学的力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教务考勤系统的应用,为学校提高教学服务水平提供支撑。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服务学生是学校的基本功能,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学生综合服务门户、迎新管理系统、研究生招生管理平台等系统将为学生管理和服务提供信息化的手段,提高管理和服务学生的水平和效率。

让学校各项行政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进一步提升学校网上办事效率,是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校务管理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切实提高了学校信息化综合服务水平,夯实了信息化校园的平台建设,是“一站式”服务理念的具体实践。

教师团队激励计划是我校重点推行的改革计划,教学团队服务平台、教学团队考勤系统、团队教师答疑与自习安排统计系统的开发,直接服务于教师团队激励计划,为教师团队激励计划的建设和推进提供信息化的保障。

校园网主页的改版、腾飞新闻网改版、群建设、60余个各部门以及专题的建设、学校主页及GIS系统英文版、教师名录系统建设都对信息的公开、学校形象的提升提供了有效地窗口,发挥了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

根据《上海教育统一通信音视频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办〔2014〕53号)有关要求,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会议效率,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推进全市教育系统信息化应用水平,要求各高校开展视频会议系统建设。

我校在接到通知后,立即开展了项目建设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完成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工作。

(二)发展趋势及问题与差距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教育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承载着巨大的挑战。

学校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数据中心的升级改造、信息资源建设与完善、管理系统建设与深化应用成为学校信息化的中心工作。

“十二五”期间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科学规管理,并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的“智慧校园”建设,已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如何利用校园网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推进信息化工作,推动教育的快速发展,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首要问题。

目前网上资源不足、技术支持不过关、专业人员技术素质不高也是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发展到现今阶段,信息化工作重点要解决好两个核心问题:

一是规划发展的问题,二是提升系统安全稳定,服务质量的问题。

根据高等教育领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信息系统的建设不再局限于某个部门或某项事务的管理,对信息的需求从简单的基本信息共享服务和单一校务管理,向深层次的综合业务服务管理与决策分析发展。

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与扩展。

更多的应用系统投入使用,如何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与故障应对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以国际先进的经验来看,运用信息化系统工具与手段进行信息系统的运维保障支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运用水平是一个有效途径。

与其他高校信息化要求相比较,我校现有的应用业务系统更多地依赖于相关部门的需求,以管理为导向而构建,主要从业务视角,而不是从用户视角来规划系统架构,这也就间接造成了为数不少的应用业务系统在实际推广使用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建设效果,未能得到以广大师生为主要用户群体的认可和接受。

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缺乏校级层面的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

学校信息化建设延续着按需发展的思路,缺少校级层面的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各应用业务系统更多地处于松散耦合的状态,彼此之间的关联性不强,无法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系统的先进技术优势。

同时,学校信息化办公室更多地扮演了业务实现者、需求满足者的角色,没有很好地扮演总体架构师的角色。

(2)缺少统一的技术体系标准和开发、维护模式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业务系统由各个部门主导完成,缺少技术及功能的长期规划,主要解决当期的、局部的需求适用,各部门独立建设、独立维护,没有形成统一管理,有的甚至造成系统的重复建设,不利学校信息化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开发平台、数据库和运行环境千差万别,没有明确的技术规和要求,应用业务系统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技术升级存在风险,从而也带来自身维护更新困难、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

(3)重管理轻服务现象严重,未能从用户视角进行规划建设

应用业务系统的建设更多地以满足业务部门的管理需求为目标,没有从最终用户的视角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导致为学校、院系领导提供的决策分析服务、为广大在校师生提供的教学服务、生活服务等,被业务单元切分,相互割裂,在增加用户使用应用业务系统难度的同时,也导致跨应用业务系统集成整合的难度被加大。

(4)数据质量有待提高,分析决策置信度偏低

对同一个数据,由于重复录入、录入时的差错和统计标准不统一,由不同的系统提供就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各个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不完全一致,数据质量低下,使得学校无法通过现有的应用业务系统获取学校真实的全局数据。

学校在多年办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这些原始数据亟需按主题进行归纳整理,以便于在适当的时候构建数据仓库系统加以充分利用。

目前阶段,较低的数据质量使得分析决策置信度偏低,无法真正发挥数据分析、特别是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价值。

(5)信息化人才队伍相对滞后

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短缺,基础服务的保障不够全面,信息化系统的开发管理与维护技术力量整体水平有待加强。

教职员工信息化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信息化技能和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建设一支能胜任教学、管理和技术维护的信息技术队伍,同时把信息技术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容,采取不同形式、不同类型,分层和分级对行政人员、教师、技术员进行全员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并有计划地招聘和引进信息技术人才,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十三五”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