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药材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负责人:
常金龙
1.3可研编制依据
1、**县太行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委托书;
2、《**县中药材产业“十五”计划》;
3、**县《2001年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
4、**县太行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基础资料;
5、国家现行有关农业和药材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
1.4主要研究容
**市工程咨询中心接受委托,对**县中药材开发项目作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经济、社会环境分析;
产品的市场预测及销售方案;
项目建设的规模与有关技术指标;
项目管理与实施;
环境影响分析;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意见;
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等。
1.5主要研究结论
1.5.1规模
该项目包括种植基地建设、加工厂建设、交易市场建设及服务体系建设。
1、种植基地建设。
共计20万亩,分五年建成,其中包含种子种苗基地、GAP标准化栽培示园区、野生药材围栏补植管护示园区。
2、加工体系建设。
包括生产用房、办公用房等土建工程及饮片加工设备;
项目建成后年加工饮片6000吨。
3、交易市场建设。
占地面积15000m2,建筑面积9000m2。
4、服务体系建设。
1.5.2投资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为3100.29万元,其中:
种植基地投资655万元;
加工体系投资829.18万元;
交易市场投资1151.26万元;
服务体系投资50万元;
建设期贷款利息14.85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400万元(见附表一)。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宝”,在国外的声誉很高,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的增强,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将会面临大发展的机遇。
为此,国家对发展中药原料生产及产品加工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首先由国家科技部牵头,会同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及相关单位成立了“中药现代化与产业化办公室”,制定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纲要,具体协调组织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发展。
据了解,已批准了和两个中药材基地省项目和70余个品种的基地区域建设。
其次,国家经贸委、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为了配合“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纲要的实施,已于1999年出台《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GAP)指导原则(初稿)》,中药材生产操作规程(SOP)也正在制定。
第三,一些大型生产厂家已开始建设自己的中药原料生产基地。
第四,“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指出:
要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引导农户面向市场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拓展农民增收领域。
而且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以及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把农业结构调整放在了重中之重,“优化产业结构、保障农民增收”已成为全社会关心和关注的大事。
因此,不论是农业还是药业方面,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县中药材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名、特、优品种资源。
像该县的地方品种五花芯党参,历史上曾为贡品,现今被评为获奖名产品。
该县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大规模开发中药材产业奠定了基础,199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中药材开发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加快发展速度,到200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近5万亩,产量6000余吨,加上采收的野生药材近万吨,实现产值3200多万元,农民人均药材收入142元,较上年增长了57.8%。
但是,该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加工增值不够,市场销售不畅。
所以,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步伐,建立规化的药材种子、种苗基地、栽培示园区,不仅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证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而且也是适应国外市场需求,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县位于省东南边陲的太行山南端,总面积1751平方公里。
其区面积占78%,丘陵面积占20%,平川面积占2%,最高峰海拔1791.7米,最低河谷为628米。
总体讲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年平均气温7.3℃,降雨量663毫米左右,无霜期149天,日照时数2628.8h。
由于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加之高达60.3%的森林覆盖率,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区域。
这里的土壤属于褐土和草甸土两大类,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33%,最高达19.6%;
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29%,最高达6.9%。
全县总面积263万亩,耕地39万亩,林地131万亩,牧坡58.5万亩。
共辖12个乡镇,410个行政村,2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2万。
3.2自然资源优势
**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着丰富的名、特、优药材品种,据初步探察目前发现的中药材品种达406种。
省10种道地中药材**均有产出。
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
“时珍云:
‘诸参上党最美……’、‘上党,今潞州也’”。
**即潞州东南邻,所产之党参名为五花芯参,历史上曾为贡品,现今在95年全国第二届农博会上药材党参类唯一的一块铜牌。
**县10多种道地药材品种的药性上乘,质量上佳,据省药品检验所分析结果,党参浸出物达66.9%,柴浸出物为13.2%,黄芩甙13.7%,丹参酮0.22%。
这些指标均高于中国药典规定标准。
近年来县里对药材生产非常重视,2000年种植面积达5.95万亩,主要栽培的品种有黄芩、党参、柴、丹参、黄芪、土贝母、生地、菊花、桔梗等。
再者,**县境山大坡广,土壤肥沃,草丰林茂,伴生的野生药材上百种,采收量大的有青壳、连翘、穿山龙、山桃仁、杏仁等,2000年采收量达4000余吨,这些野生药材既是经过围栏、补植、管护可以永续开发的直接资源,也是选育栽培品种非常重要的后备资源。
不论是栽培品种还是野生品种所生产的药材全是深度开发进行加工的原料,是加长产业链条的基础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根本。
3.3经济和社会环境分析
3.3.1中药材产业初具规模
**县于九十年代开始建设的八大农业生产基地中的中药材基地尽管只有三个乡,但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从98年大规模开发中药材以来,该县中药材生产规模已发展到5万亩,初步形成了以黄芩、党参、柴等几个大路品种为主的中药材开发基地,覆盖到全县12个乡镇300多个村的近3万余户。
年中药材产值达到了30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药材收入达142元。
3.3.2投入逐年增多
从98年至今,该县中药材投入达到了1300余万元,其中省市县三级投入达到了300万元,农民自筹1000余万元。
随着国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倾斜,中药材开发的投入将逐年增多。
3.3.3生产体系逐渐规
为了规全县的生产体系建设,从去年开始,政府拿出30万元资金扶持建设了三个远期规划1000亩,近期目标300亩的示基地。
即道地中药材规化栽培示园区(附城玉泉村),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示园区(礼义良种场)和道地中药材效益示园区(古交乡西庄上村)。
这三个示园区的建成,将为全县的中药材建设走向规化栽培起到典型、示和引路的作用。
3.3.4配套工作逐步完善
为了配合中药材开发项目的实施,该县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道地中药材规化研究项目,已由省科技厅立项,并上报国家科技部审批。
申报品种为党参、柴、连翘,预计今年前半年有望批复。
届时不仅可取得国家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将药材生产与管理纳入标准化和规化的轨道,确保产品质量,而且在国家级名牌基地效应的带动下,为全县中药材走向市场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该县还积极同北京堂、太极集团、宛西制药厂等国家知名中药材生产厂家进行合作,准备建成他们的原料生产基地。
目前已与堂集团达成了初步意向。
3.3.5良好的交通条件
**县位于华北腹地,周边有一个省辖市、6个地级市、10余个县级市,直线距离在60公里左右。
离京广、陇海、太焦等铁路干线也仅有100公里,距机场仅60公里,陵修、陵长、陵晋、陵辉公路横贯全县。
距百泉药材市场仅100余公里。
晋焦、邯长高速公路正在开工修建,建成后可缩短该县至安国、亳州两大药市的距离在500公里之。
国际程控早已开通,并实现了计算机全球联网。
3.3.6技术条件
目前该县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的农民约0.5万人。
同时还挂靠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省农业大学、省中药材学校等科研院校,并聘请了、、等20余名中药材种植、营销方面的专家、教授组成了中药材开发技术专家组,为项目的前期生产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同时还和北京堂、中药厂、中医药研究所等加工企业、科研单位达成了产品开发意向,已有、、、等地的厂商前来进行基地考察,对该县的中药材生产和开发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为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另外近年来往老区医学院选送的80多名大学生,毕业后全部返回本县,这将是一批开发医药生产的生力军。
3.4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目前,该县成立了**县太行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全县中药材开发的龙头组织。
项目区重点乡镇成立了中药材生产合作社,百亩以上的重点村成立了中药材专业协会,村村都确定有药材经纪人。
其县、乡、村三级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是集供、产、加、销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近年来在药材种子种苗的供应、种植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以及初加工整理和营销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第四章市场需求分析
4.1产品市场预测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后,中药材行业的产业结构框架已经建立,市场体系逐步趋向正常运行。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国中药材市场会更加繁荣,中药材的进出口量也随着入世的临近迅速增加。
4.1.1国市场分析
中医、中药在我国劳动人民的防病、治病以及医疗保健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历来受到重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对主要包括中药在的天然药物的进一步认识,人们越来越趋向于使用以高效、低毒、无副作用而著称的中药。
国中药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尤其是在通过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部分解决了中药传统的大剂量、不精确、服用及携带不方便等难题后,使中药材的用药更加准确、高效和方便,中医、中药已进一步成为人们防癌、治病以及医疗保健的首选药物。
目前我国中成药年产量已达30万吨,品种规格8000多种,1998年中成药工业产值达334.9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发展势头很好。
三九企业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三金药业、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健民集团等一批中药企业的迅速崛起,更对中药产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本项目所用的黄芩、党参、柴等药材以及上述药材为原料的药品需求量巨增。
具体分析如下:
4.1.1.1黄芩及其加工产品
黄芩为大宗品种,具有清热燥湿、消炎解毒的功能,有极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除中医配方外大量用作中成药原料,一半以上的中成药配方都含有中药黄芩,90年国家统计年销量为7000吨。
近年来由于“双黄连”的大批量生产和“黄芩素”的提取以及一些新用途的发现,年销量已达到了3万吨左右。
用量的激增导致货源紧缺、价格上扬,普通品种达到9.8元/千克,家种优质品种更高达12元/千克。
原因如下:
一是野生资源逐渐枯竭。
二是由于黄芩和黄连的药性相近,黄连价格的暴涨使不少中医改用黄芩替代黄连,使得黄芩用量增加。
三是蒙等地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使野生黄芩产量减少。
四是国有药材公司经营亏损,库存减少,起不到蓄水池作用。
五是黄芩种子采收困难,使大面积家种黄芩因种源不足而受限制,加之黄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