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强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志强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志强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概述
志强县地处东经109°
33′至110°
13′,北纬30°
06′至30°
54′,位于湖北西南边陲,恩施州东北部,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本州巴东县、鹤峰县为邻,北与重庆市奉节县、巫山县接壤。
美丽的清江横贯境内,将县境分南北两大部分,境内林业、水利、矿藏资源非常丰富。
全县国土面积2659平方公里,耕地58万亩。
2000年末居住着汉、土家、苗、回等15个民族,总人口50余万人,志强县府所在地邺州镇现有各类人口共计6.0万人,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控制面积40平方公里。
随着志强县城区建设的发展,人类活动不断改造浅表地貌和自然环境。
根据志强县新修编的总体规划,至2005年,城区居住人口将达到7.01万;
至2010年,城区居住将人口达到8.84万;
至2020年,城区居住将人口达到12.98万。
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在城区周围无序堆放,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危害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为了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有效地控制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危害,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对城市生活垃圾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区域城市,志强县2001年人均日产垃圾约1.5公斤/人·
日,城市生活垃圾每日清运量85吨。
随着城市扩大、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垃圾生产量将有所减少,垃圾总量将有所增长。
预计2019年生活垃圾每日清运量将达到121吨。
目前,所有的垃圾都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只是在城区附近就近堆放。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垃圾随处堆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区周围的环境卫生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清江是长江的支流,她横贯志强县,将志强县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建设城市垃圾处理场对保护清江水质乃至保护长江水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在当今正逢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志强县凭借着它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创造一个优美的投资环境,一个良好的卫生条件,将给志强县人民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因此,搞好志强县环境治理,是顺应将来发展趋势,也是西部吸引国内外资金,发展志强县经济的必要条件之一。
1.1项目名称、性质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
湖北省志强县城市垃圾处理工程
项目性质:
新建
建设单位:
湖北省志强县环境保护局
1.2设计依据与选用标准
1)湖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关于湖北省志强县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鄂计投资[2002]1265号
2)湖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省计委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03年西部中心城市环保基础设施项第二批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投资计划的通知》鄂计投资[2003]1009号
3)中国地质大学环境设计研究院《湖北省志强县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2年9月
4)志强县环境保护局文件《志强县环境保护局关于业州垃圾处理厂工程的设计委托书》(建环文〔2004〕3号)2004年2月15日
5)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鄂西办事处《志强县垃圾场处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图设计阶段)》2004年2月
6)湖北省辐射管理中心站《志强县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2002年10月。
7)工程选址1:
1000地形图
8)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志强县城区总体规划(修编)2000年—2020年》(2000年12月)
9)志强县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2000年12月)
10)《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11)《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12)《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3037-1995)
1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1)
1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5)《关于城市生活垃圾设施建设有关问题的报告》,国家计委1999年6月21
16)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2000]120号。
17)《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1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3095-1996)
19)《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4551-93)
2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22)《防洪标准》(GB50201-94)
2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
24)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2000]120号
25)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卫生安全监督的暂行规定,劳字[1988]48号文
26)《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1.3设计原则
执行建设部CJJ17-200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技术规范》和GB1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实现对志强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是本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确定设计原则为:
(1)采取完善的清污分流措施,减少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量;
(2)设置填埋气体导出和处理设施,防止填埋气体对环境及安全造成危害;
(3)设计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渗滤液处理措施,保护区域地表水水体的水质;
(4)采取有效经济的防渗措施,保护填埋库区下游地下水水质;
(5)设备选型应以节能、高效为原则,降低垃圾处理成本;
少占农田,远近结合,结合自然地形、地貌。
根据工艺流程、采光、通风、日照、卫生等要求因地制宜布置构筑物。
1.4设计内容
本工程设计采用的工艺为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工艺,主要工程设计内容有:
(1)填埋主体工程:
场地平整工程、垃圾坝、垃圾填埋设备、防渗系统、雨水导排系统(截洪沟)、渗滤液收集系统、填埋气体的收集与安全导排系统、填埋封场生态恢复工程、填埋库区围墙等。
(2)污水处理站:
包括渗滤液调节池、生物处理构筑物、物理过滤池、自然氧化塘等构筑物和污水处理设备。
(3)生产管理与辅助设施:
包括综合办公楼及场区绿化、交通和运输设备、计量设施(地磅房)、供电设施,供水及消防设施、通讯及其它辅助设施等等。
(4)场区道路工程:
包括进场道路、污水处理站道路和填埋库区临时道路。
(5)城市垃圾转运系统:
不包含在本设计文件内,另外设计。
2.基础资料
2.1场址
拟建工程场址位于志强县邺州镇指阳社区关山槽,占地面积约47925平方米(投影面积),近72亩;
本场征地包含部分农田,林地和绝大部分荒地,总征地面积为103.7(以斜坡面积计)。
场地南西距209国道400米,自国道起120米有简易道路,120米处至场地仅有田间小路。
2.2区域自然地理地质概况
2.2.1气象水文
2.2.1.1气象
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
15.5℃;
年极端最高气温:
39.9℃
年极端最低气温:
-15.2℃;
平均无霜期:
232天
降雨量:
年均降雨量:
1416mm;
最大月平均降雨量:
593.8mm
主导风向: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静风频率为59%
最大风速28米/秒;
多年平均风速1.8米/秒
2.2.1.2水文
场区内无大型河流分布,主要地表水体为沿槽谷底部分布的常流溪沟,平面形态呈树枝状,坝线以上汇水面积约47300m2。
溪沟雨季主要排泄降水,枯季主要排泄层浅层基岩裂隙水及孔隙水,差异较大。
勘察时坝轴线两侧(S3、S4)实测溪沟流量分别为13.8m3/d、3.5m3/d,合计流量17.3m3/d。
据查洪水期流量骤增,致使下游1.1×
0.6断面排水沟溢出,排水沟与两侧水田共同构成泄洪通道。
2.2.2地形地貌与构造
2.2.2.1地形地貌
场区位于志强盆地中部南东侧,盆地呈带状北东向展布,盆地内为低山丘陵地貌。
地表沟谷发育,将丘陵切割成垄岗、岗丘,比高差20—50m。
场地所在关山湾槽谷,整体北东至南西展布,在垃圾坝以南20米处转为近东西向,槽谷底宽15—40m,平面呈树枝状,共发育五条坡立谷与槽谷相接。
近垃圾坝处的杉树槽及张示祠湾基本垂直主槽谷分布,长度分别为80m、150m;
近顶端三条坡立谷长度50—70m。
槽谷底部ZK10至坝址及张示祠湾坡立谷纵坡度相对平缓,坡度3—5%,其它地段纵坡度12—17%。
槽谷及坡立谷横断面均呈“U”型,两侧坡度陡坡—急坡,坡角25—50°
。
沿槽谷四周分布垄岗及垄脊构成自然地表分水岭,最高点位于场区北东山脊,高程约625m;
最低点位于坝址(ZK1)一带,高程约576m;
相对高差49m;
地形总趋势北东高,南西低。
2.2.2.2构造
场区构造位置处志强断陷盆地南东侧,北西距志强—屯堡断裂约2.5km,场内出露地层为白垩系正阳组粉细砂岩,岩层产状:
倾向135—148°
,倾角18—22°
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岩层中节理裂隙发育,一般呈闭合状,局部脊岭处张开,宽0.1—2cm,两组共扼产生,其中一组走向为200—235°
,另一组走向为320—330°
2.2.2.4地震
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资料,志强县城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志强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3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2.3.1地形地貌
2.3.2岩土构造
场区构造位置处志强断陷盆地南东侧,北西距志强—屯堡断裂约2.5km,场内出露地层为白垩系正阳组粉细砂岩,岩层产状: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工程查明,场地分布第四系(Q)及白垩系正阳组(K2z),各层分布及特征如下:
①耕植土(Qpd)
灰褐色、灰黄色,粉细砂为主,表层含淤泥、植物根茎及有机质,松散,谷底饱和谷坡带稍湿。
主要分布于槽谷底部表层,谷坡上零星分布,厚度0—0.80米。
②粉细砂(Qdl+el)
灰黄色,局部棕红色,粉细砂为主,含少量粘粒。
湿—饱和,松散,稍具粘性,土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