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5259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杭州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杭州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杭州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杭州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

《杭州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

杭州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

杭州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硫酸铜

B.金刚石

C.氧气

D.氢氧化钠

2.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分馏

B.蛋清遇浓硝酸变黄

C.光合作用

D.葡萄酿酒

3.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内物质总质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4.如图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能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可燃物

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可燃物和氧气

D.氧气(或空气)

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6.下列各项实验中,所用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A.制取CO2

B.加热固体

C.制取氧气

D.除去O2中的水蒸气

7.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A.S+O2SO2

B.4Fe+3O22Fe2O3

C.2KClO3+MnO22KCl+MnO2+3O2↑

D.Fe+H2SO4FeSO4+H2↑

8.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一“碳海绵”.“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B.具有吸附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9.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D.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体积等于20mL

10.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以下关于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清激、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

C.水中有异味时可加入活性炭除味

D.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1.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12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2g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A.8g

B.18g

C.28g

D.30g

12.在初中校园的学生洗手间内应该粘贴的图标是()

A.

B.

C.

D.

13.科学家发现,利用纳米级材料TiOX做催化剂,能有效除去因装修带来的多种有害气体,如室内装材料释放的甲醛。

TiOX催化剂消除甲醛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是:

A.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其中甲醛属于氧化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14.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黄金和黄铜两种固体

分别取样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B

除去CO中少量的CO2

通过高温的碳层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比较混合前后溶的质量

D

鉴别KCl、CaO两种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液体

B.熄灭酒精灯

C.读出液体体积

D.取用液体

二、填空题

16.物质的微粒性是指:

(1)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_____构成的;

(2)微粒是在_____的,并且温度越高,_____;

(3)微粒之间存在_____,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_____,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_____.

1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维护绿水青山的重要保障。

(1)把木柴劈成小块,有助于木柴燃烧更充分,原因是_________。

(2)煤、石油、天然气中都含有碳元素,如果不完全燃烧就会产生有毒的________气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汽车“油”改“气”是指燃料由汽油改为天然气,优点是______(写一条)。

(3)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

电解水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若要通过电解水获得8Kg氢气,则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Kg。

18.分类、类比、推理都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熟知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的应用物质,下图为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

请回答问题:

A组

B组

实验C

石墨导电实验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氢气燃烧

生石灰中加入水

酸或碱的溶液改变花的颜色

若按照研究物质性质的角度进行分类,应将实验C归为_____组,理由是_____;

(2)通过课外阅读发现有下列反应:

Cl2+2NaBr=2NaCl+Br2               Br2+2KI=2KBr+I2

Cl2Br2I2是氯、溴、碘三种元素组成的三种非金属单质。

经过类比分析,发现非金属单质与盐发生的置换反应跟金属与盐发生的置换反应有类似的规律。

因此可以判断Cl2Br2I2三种非金属中活泼性最强的是_____(写化学式)。

查阅资料又得知结论:

硫的活泼性比上述三种单质的活泼性都弱。

请仿照上述反应,用硫元素和钾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与其发生的一个反应来证明此结论(用化学方程式回答)_____。

19.现代社会了解能源和安全知识很重要.

(1)下列物质中①煤、②石油、③天然气、④氢气、⑤乙醇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_______.

(2)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主要灭火原理是_______.

(3)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三、实验题

20.张明老师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装置:

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_ .

(3)由①和③实验事实,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

(4)热水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和________ .

21.某同学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作了以下探究。

请根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某种仪器的下端必须伸入到液体里,该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所选装置用字母表示),实验时在装入药品后塞上橡皮塞之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把导管放到集气瓶口的适宜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水蒸气、氯化氢等杂质,为得到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使用装置F、G来去除这些杂质,则气体通过F、G装置接口(导管口)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5)某兴趣小组利用实验室制CO2的废液得到CaCO3和NaCl晶体,过程如下:

①试剂X可用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NaOH溶液    bK2CO3溶液  cNa2CO3溶液  dBa(NO3)2溶液

②试剂X要求稍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操作I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______和烧杯。

在操作II前控制溶液的pH,实际操作中,可控制的pH为_______。

四、推断题

22.甲~己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己是无色溶液,能在某种黑色固体物质催化下,生成可供给呼吸的气体。

(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转化)

(1)丙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2)己→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若戊转化成甲发生的是置换反应,则丙→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乙生成甲和丁在常温下能进行,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流程题

23.饮用水消毒是抑制传染病爆发的有效方法。

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和氯化钙易溶于水。

如图为制取漂白粉的工业流程简图:

(1)写出步骤Ⅱ中碳酸钙高温分解为两种氧化物,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2)步骤Ⅲ加入足量水溶解主要发生的是___变化(填“物理”和“化学”);实验室进行操作A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

(3)饱和食盐水电解时发生如下反应:

2NaCl+2H2O2X+H2↑+Cl2↑,请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写出食盐水的另一日常用途___________.

(4)通过步骤Ⅴ可以推测漂白粉具有的化学性质之一是__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24.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

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约为5.6。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一、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液水所得溶液调查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体积。

(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2)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

其操作是:

开启弹簧夹___、关闭弹簧夹_______,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

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___.

(3)关闭K1,打开K2、K3。

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活塞K2和K3,充分振荡丙装置。

然后用pH计测得如下数据:

物质

丁装置中溶液

丙装置中溶液

pH

6.50

5.60

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___(填“大于”“小于”“等于”)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

(4)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___。

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pH会___。

实验二:

在通常状况下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从而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5)用氧气测量仪测得收集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起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都以21%计),则最终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较大的是___(填“排空气”或“排水”)法,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差值是___。

(结论与反思)

(6)由实验一、二分析,你认为二氧化碳___(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措施是_______。

(写一条即可)

七、科普阅读题

25.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最先发现了氯气。

当他研究软锰矿(二氧化锰)时,使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氯气。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能使人出现打喷嚏、咳嗽、流泪不止、窒息等症状。

但氯气可用来消毒自来水,其原理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的强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