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讲义新人教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讲义新人教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讲义新人教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后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
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
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二)人物轶事
为读者签名送书
1929年的一个星期六下午,有位读者在上海水沫书店买书,选购的书中有一本是戴望舒的《我底记忆》,当他翻开《我底记忆》仔细看目录的时候,戴望舒走向前来,态度很安详地问:
“你是哪一间大学念书的?
念文学么?
”聊了一会儿天,戴望舒便向这位读者请教姓名,这位读者告诉了他,但是他却没有告诉这位读者,只是从那一叠放在书架上的《我底记忆》的书堆里,抽取了一册,签上了那个响亮的名字,赠给这位读者,叫他不要花钱买了。
这时这位读者才知道他原来就是戴望舒。
徐志摩之死
1931年11月19日早八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
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
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白马山(又称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一)背景链接
《雨巷》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高潮中,戴望舒受到了革命的洗礼,加入共青团,在震旦大学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然而,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发生了,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遭到屠杀,戴望舒也被通缉。
《雨巷》正是诗人在革命的低潮时期,躲进小楼,躲进“雨巷”的一种忧郁和苦痛的复杂思绪的抒写。
诗作在对江南雨中小巷的抒写中,反映出大革命失败后部分青年的压抑心情。
叶圣陶先生称这首诗为新诗的章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再别康桥》 1918年徐志摩留学美国,1921年又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他邂逅了林徽因。
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剑桥大学两年的英国资产阶级教育,给予他很深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政治理想。
《再别康桥》这首诗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而后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大学剑桥大学所在地。
7月底的一个傍晚,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于是在归国的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他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二)常识整理
1.现代派与现代派诗歌
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是由后期新月派与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成的。
被称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的戴望舒1927年所写的《雨巷》已经显示了由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直到1929年创作《我底记忆》,这首诗就成为现代诗派的起点。
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成了刊载现代派诗歌并使之独立与成熟的重要园地,“现代派诗歌”也因《现代》杂志而得名。
其代表诗人除戴望舒外,还有施蛰存、何其芳、卞之琳、废名、林庚、李白凤、金克木等。
2.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
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后期新月派以上海的《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前期新月派诗人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3.“新诗”与“自由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
它的特点是冲破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采用与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文体整齐,押韵自由,生动活泼,便于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易为群众所接受。
“自由诗”是一种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为自由的诗体,它不受格律的约束,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形式上自由变化,但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
创始人为美国诗人惠特曼。
我国“五四”以来十分流行这种诗体。
(三)博览悦读
《雨巷》中的双重思想情绪
戴望舒的《雨巷》作于1927年夏天,发表于1928年。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和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境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打开诗篇,我们首先看到诗人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
在绵绵细雨中,他怀着痛苦而朦胧的“希望”,“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诗人自己就是在这雨巷中独行的彷徨的抒情主人公。
诗人的自我形象是孤独伤感的。
在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里,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
“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在这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
《雨巷》中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从这低沉的倾诉和失望的自白里,我们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再别康桥》——一幅唯美的图画
新诗绘画美理论是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是指诗的词藻选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先贤们那里,诗与画常常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板桥一竿清秀的竹子入诗入画,卓尔不群。
在先生的诗作中,也经常出现红、黄、青、蓝、紫、金、黑、白等表现色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色彩的物象,使诗画相通。
《再别康桥》七节诗,每一节诗都可以构成一个明媚的画面。
诗人用色彩绚丽的画笔在画布上淋漓挥洒,设色浓艳。
“西天的云彩”、夕阳中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青潭、斑斓的“星辉”一一映入眼底。
色调搭配明快,并且远近交错,俯仰结合,构成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图画。
尤其是二至四节的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
一个是将“河畔的金柳”大胆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物,化为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水潭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后,竟变成“彩虹似的梦”。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
只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五、六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样的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一如康河的水一波三折。
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跌宕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一切归于寂然,就连青草丛中的夏虫似乎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而为他保持沉默。
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了……此时的沉默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呀!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彷徨(huá
ng)
(2)彳亍(chì
chù
)
(3)颓圮(tuí
pǐ)(4)河畔(pà
n)
(5)荡漾(yà
ng)(6)青荇(xì
ng)
(7)榆阴(yú
)(8)浮藻(zǎo)
(9)沉淀(dià
n)(10)撑着(chēng)
(11)长篙(gāo)(12)漫溯(sù
(13)斑斓(bānlá
n)(14)笙箫(shēnɡxiāo)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巷
(2)曲
(3)泥(4)似
(5)载(6)悄
2.语境辨析法
(7)尽(jǐn)管道路不好走,我们还是走到了尽(jì
n)头。
(8)向更(ɡè
nɡ)远处行进,还有三十多里,这时已是半夜三更(ɡēnɡ)了。
(二)写准字形
(1)
(2)
(3)(4)
(5)(6)
(7)(8)
(三)易混辨析
1.寂寥vs寂寞
课本原句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辨析
“寂寥”和“寂寞”的适用对象不同。
寂寥:
寂静空旷,没有声音,多指周围环境。
寂寞:
冷清孤单,清静;
又形容孤独无助。
多指人心里感觉。
即境活用
老人独自生活在这座巨大而寂寥的空房子里,内心无比寂寞。
2.彷徨vs徜徉
课本
原句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彷徨”和“徜徉”都有“走”的意思,不同的是走的心态不同。
彷徨: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去。
徜徉:
闲游;
安闲自在地步行。
即境
活用
书籍不仅是我寂寞时的良伴、苦闷时的挚友,而且是我彷徨无助时的灯塔,它让我徜徉在知识大道上。
3.沉淀vs积淀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沉淀”和“积淀”都有“沉下来,积聚”的意思,但二者意义和适用范围不同。
沉淀:
①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②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
③比喻凝聚,积累。
“沉淀”可用于抽象事物,也可用于具体事物。
积淀:
①积累沉淀;
②所积累下来的事物。
“积淀”多形容文化、知识、经验、素质等抽象事物。
就像在杯子里只有沉淀下茶叶才能使茶水有滋有味一样,你只有积淀经验,充实人生,才能成为有修养的人。
第一步快读课文·
明大意
1.《雨巷》这首诗究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
明确:
梅雨季节,阴冷潮湿的江南小巷,两边是高耸的屋檐、寂寞的人家,失落惆怅的“我”撑着油纸伞在雨巷里徘徊不前,渴望遇到一个像我一样彳亍着的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2.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